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考研调剂:究竟要收集多少信息,才能“上岸”?

2023-04-27 1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RUC新闻坊 RUC新闻坊

4月6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并将于4月30日关闭。参加调剂的考生们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调剂,看上去时间还算充裕。然而实际情况是,在系统刚开放的前几日,不少院校的调剂任务已经完成。4月20日,某考研调剂机构客服告诉我们“调剂班已于上周停售”。

调剂进行得这样快吗?

是的。

“如果你错过前期黄金时间,到后面就越来越难了。”经历了新闻传播专业考研调剂的杨生说道。对于想要通过调剂获得研究生攻读资格的考生而言,把握系统刚开放时的时机非常重要。但很多考生并不知晓这一关键信息,考生间的信息差距出现。

事实上,在考研调剂的过程中,这样的信息差还有很多。

信息差,影响有多大?

“我去年考了 377 ,今年379,分数其实差不多。但是去年调剂中我没收到一份复试通知,今年填报的三个调剂志愿都给我发送了复试通知。”

杨生回顾自己两次考研经历,“我觉得信息差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考研调剂的信息庞杂繁复,简单笼统的信息收集方式作用非常有限,与之相比,更具有针对性的调剂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调剂的成功率。

在“一战”调剂时,杨生浏览了各平台考研博主的经验贴,按照建议致电各校招生办老师,询问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但得到的回答都很模糊。于是,杨生便参考心仪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在“简单地了解,并没有进行细致分析”后,把那些录取过和自己一志愿院校相同、分数相似考生的院校放进了自己的备选名单。他觉得自己的分数并不算差,不管怎样都能有学上,于是抱着“冲一冲”的想法填报了分布在热门地区的三个院校。

但结果是,没有一所学校给杨生发了复试通知。

如今,再看“一战”调剂中的失利,杨生的评价是“如果没有真正经历过调剂,哪怕看再多的经验帖,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战’的时候我其实看了很多帖子,但是好像都没有落到实处。”

亲身淌过了一次调剂的河流后,杨生选择用更加谨慎的态度来迎接“二战”。那些曾经被忽视了的信息在今年的调剂中被他一个个拾起。他不再只关注院校上一年的调剂录取情况,而是更加细致地求得了历年接收考生的人数平均数与分数中位数;他不再一个接一个地给招生办老师打电话,因为他明白,老师也很难在电话中直接给出能否录取的明确答复。他用更多的时间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表格。4月4日到4月5日,各院校调剂系统开放前夕,各渠道有关调剂的信息都迎来一个“鼎盛”时期。杨生在这两天里完成了对表格的最后一次更新,将最新的调剂信息“一网打尽”。

图:杨生为自己准备的部分表格

与杨生“输赢都很彻底”的调剂经历不同,阿兰因为信息差,经历了一次惊险曲折的调剂。

阿兰填报的某所调剂院校给阿兰打来电话,告知她满足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可以开始准备复试;却又在阿兰定好机票准备前往之时,表示目前调剂名额已满,阿兰处于候补位置,仍需等待。与此同时,阿兰通过一些群聊得知有一些分数比自己低了不少的考生都收到了这所学校的复试通知,她感到极其疑惑。多方打听后她得知,尽管该校此专业允许跨专业调剂且有加试,但其“隐藏偏好”是“本硕一致”,分数低于阿兰但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正是符合了这点要求。

幸运的是,阿兰最终收到了这所学校的复试邀请并成功通过复试,但这次经历实在是“跌宕起伏”。阿兰表示,自己是在确认对方接受跨专业调剂考生后,才将其作为“稳”的角色置入到三个志愿中去,它肩负着最后的“保底重任”。如果事先知道对方调剂时,“本硕一致”的优先级在初试分数之前,自己在调剂志愿填报时可能就不会作出这样的安排。

“信息本来就是很重要,你选对了你就上了,你要是选不对,可能就上不了。”

信息差,差在何处?

调剂信息在哪里看?各院校的调剂系统什么时候开放?哪些院校接收调剂,名额有多少?只能调剂到本专业吗?三个平行志愿要一次性都填满吗?想要填报的院校有“隐藏偏好”吗?

考研调剂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信息差。尽可能从更多的维度去了解调剂信息,利弊优劣了然于胸,才能开启“自定义”模式的量体裁衣。

我们以新闻传播学这一近年来的热门考研专业为例,对各校的考研调剂信息做了调研,希望能以管窥豹,描绘出信息差到底“差”在何处。

我们发现,2023年考研调剂公告的发布时间主要集中于4月4日前后,而调剂系统则多在4月6日零点开放,倘若此前未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考生可以用来整理信息的时间就比较紧张。

调剂公告的发布位置以学校研究生院官网为主,绝大多数院校都在此发布。除此之外,学院官网上也是公告发布的重要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官网上可供参考的调剂信息往往不止于这篇调剂公告,历年调剂信息(其中包括分数段、调剂人数、复试科目、加试科目等更加具体的数据和资料)同样值得重视。

阿兰介绍,“这些信息会分散在不同的文件里面,逐个点开,找到需要的信息,把它们汇总起来才能对自己在这所学校调剂的胜率心里有点底,我觉得这个信息还是挺难找的。”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调剂注意事项》中显示:参加调剂的考生,在调剂系统中可一次填报三个平行调剂志愿,每个调剂志愿提交后即被招生单位锁定,锁定时间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设定,最长不超过36小时。如不接受该考生参加复试,招生单位可对考生解锁,或是锁定期满后自动解锁。

由于锁定之后考生无法自主解锁,锁定时长也成为了志愿填写的重要考虑因素。由于调剂信息是分批次放出,在未获复试邀请的情况下,由于调剂信息分批次放出,报考锁定时间短的院校的考生可以尽快重新填报志愿,比志愿院校锁定时间长的考生拥有更多调剂机会。

“有的学校就是那种‘锁王’学校,它可能会锁36小时,你一直在等他给你发复试通知,他不给你发,你又不能选别的学校,那你就很难受。”阿兰解释,“锁定时长肯定会影响志愿的选择。”

正如阿兰所说,我们发现并非所有学校都会提前公布锁定时长,很多院校的锁定时长只能在调剂系统开放后才能看到。在我们统计范围内的105所院校中,有63所院校未在公告中提前告知锁定时长。@咩咩mie-是B站考研调剂经验区的一位up主,他告诉我们,在填报时他会特别注意院校的锁定时长,尽量卡好时间点,一个志愿被刷了,另一个马上补上来。

此外,该如何填报调剂系统也是见仁见智。

计算机专业考生舒化奶告诉我们,在系统内填志愿时,他选择填两个空一个。这样一来,如果系统突然放出优质院校的调剂信息,他也可以快速填报。

而杨生则选择在前期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毫无保留地迅速填完三个志愿。他提前在院校调查上下了很大功夫,“虽然很多学校不会在官网上提及否接收跨专业考生等信息,但通过往年的趋势和考生也可以了解大概的情况”,因而在对志愿院校的选择上他几乎十拿九稳,填报时便少了几分瞻前顾后,显得更加势在必得。

信息差,怎样弥补?

调剂这条路并不好走。

@咩咩mie-在调剂期间的信息检索频率比平时高出很多。他每隔几小时就要登陆系统,刷出新出现的院校,如果合适,再进一步联系,“一旦进入调剂,非常耗精力、耗情绪。”

图:全国硕士生招生服务系统截图

为了收集信息,考生们不得不在各平台中穿梭。从在微信、小红书、B站等平台检索,到在院校群、考研群、老乡群等各种群聊中相互打听,再到付费给小程序、公众号、调剂机构以期领先一步,甚至还要将那些流传的“宝典”“秘籍”“x皮书”们一网打尽。

为自己汇总出一套调剂信息表的杨生会以院校名字和“新传调剂”作为关键词在小红书、抖音、群聊中进行检索,以了解相关院校的热度和讨论频率。他的表格中不仅有对心仪院校录取情况的横纵向比较,对调剂市场的风向记录也尽在其中。他关注各种信息,哪怕有一些在他看来“有一点烟雾弹的意思”,他仍会像燕子衔泥般将其一点点收集起来,“不敢冒一点风险”。

在考研调剂的路上,与信息差对抗的不仅是考生个人,更多的力量被编织在了一起。

“当时我们对面寝室也有调剂的,所以是我们两个寝室之间互相分享消息,还互相模拟了面试。”对于舒化奶来说,这不仅有助于他得到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给予了他精神支持。“你得大晚上的守着调剂系统,每天蹲到很晚很晚。这时候大家互相鼓励,会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自调剂以来,春雨的父母穿梭于各个网站进行信息收集。在这场坎坷的调剂中,春雨大约填报了二三十所院校。“在填写、被拒到第十所左右院校的时候,我已经放弃转而看考编的书目了,是我妈一直在给我填,各种大学填了一堆。最后我和我爸说别填了,但我妈没有放弃。”春雨回忆道,“拒绝一个就补一个,也不看别的渠道了,破罐子破摔。”距离系统开放已过去22天,春雨终于收到了一所211大学的复试通知。因为“没想着能考上”,所以春雨怀着非常轻松的心态参加了那场复试,结果却格外顺畅:考试、拟录取、公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也有考生会求助于一些考研辅导机构,期待能从这个渠道获取更多信息。我们采访的几位考生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交智商税”,“指望着他给你调一个好学校,或者通过他的培训让老师在复试中对你印象深刻,觉得你是可造之材,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也有人觉得帮助很大,“有好几节课从头开始跟你讲整个流程是什么样的,后面也会随时的公布你这个专业有哪些院校已经开放了。”

在一家考研辅导机构工作的焦糖告诉我们:“现在有一些提供调剂服务的机构,宣称‘保过’等,其实很多是幌子,不管过没过它都是赚钱的。调剂时,院校会关注初试成绩、本科院校、本科专业、一志愿院校、个人经历、获奖情况等,综合双方匹配情况进行考虑。但是考生们情况各异,进行调剂服务只能针对性分析,这也就注定了机构在调剂领域的投入产出很低,所以很少有机构主做调剂,它更像是考研辅导的‘附属品’。”

当一志愿未收到复试通知时,杨生也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但前期搜集的大量调剂资料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看着愈发充盈的信息池,他逐渐知道了自己该往哪儿走,该怎么走。调剂的前路变得不再迷茫,岸就在不远的前方。

(杨生、阿兰、舒化奶、春雨、焦糖均为化名)

数据:江婧怡 冯元 杨楚楚

可视化:江婧怡 冯元

采访:张瑞 童祎航 贾亚欣

文案:张瑞 贾亚欣

头图摄影:童祎航

美编:杨楚楚

原标题:《考研调剂:究竟要收集多少信息,才能“上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