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有代表性歌曲吗?这场论坛上名家大咖建言城市软实力建设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23-04-25 22:1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现场。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图

“我提一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上海为什么没有一首代表性的歌曲?”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4月25日在出席“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时抛出了他的疑问。

2023年4月25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的“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第一期举行,名家大咖汇聚一堂,就“中国式现代化与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思想与智慧的交锋。

张维为发言

上海为何没有脍炙人口的代表性歌曲?

张维为的主旨演讲题目是《关于上海软实力建设的一些思考》,他提出了五条思路,分别是:指标体系创新、从“新”到旧的叙事、文化叙事多多益善、创造性地工作和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田。

演讲最后,他提出上海为何没有代表性的城市之歌的问题,张维为教授表示,北京有《北京欢迎你》,深圳有《春天的故事》,香港有《东方之珠》,澳门有《七子之歌》,上海到现在最有名的还是《夜上海》,但那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歌曲,“我总觉得一定少了什么。”张维为说。

马伯庸发言

当代作家马伯庸谈了他的理解,“我先回应一下张院长的问题,对我来说对上海歌曲的印象,除了《夜上海》之外,还有一首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非常火的电视剧《孽债》的主题曲,其中有一句歌词,‘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马伯庸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内蒙古人,虽然在上海求学,也娶了上海太太,但是此前对于上海是存在着刻板印象的,直到2017年他到上海的华山医院做了三年的调研,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医》,才改变了固有的印象,“上海并非只有谍战和家长里短的小市民的故事,越深入了解越会发现,上海是中国近代文明的高峰,现代化的上海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高地。”

廖昌永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也对此做了回应,“其实也没有专门唱纽约的歌,但是并不影响纽约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所以我想其实有没有这首歌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为这个城市做了什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廖昌永希望,能够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文艺创作来服务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

“魔都”充满了魔法和魔力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认为,上海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市,虽然比不了那些具有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古都,但它偏偏具有这样的魔力,短短百余年的发展便成为了如今繁华璀璨的东方之都。

尚长荣发言。

尚长荣说,上海这座城市年轻富有朝气,大家称上海为“魔都”,并不是指徒有其表的魔幻,而是有底蕴有魅力的魔法,有守护民族精神、唱响民族文化、保持开放姿态、吸引世界多元的魔力。

赵启正发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建议,上海要做到实至名归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加快培养这三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人才: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人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的宣传文化人才。

权衡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也建言,创新的上海要培养和发挥四种精神:科学精神、冒险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形成四支队伍:科学家队伍、企业家队伍、新时代工人队伍、公务员队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举办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旨在为高端的文化人才搭建交流探讨融合发展的平台,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贡献宣传文化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互动交流。

论坛的目标是集聚人才智慧,展现人才担当,强化人才引领,为深化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作支撑。

    责任编辑:邹佳雯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