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遇见非遗,跨界创新!“非遗+戏剧”展现古老文化别样魅力

2023-04-24 20: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60岁的“狮子”、65岁的老人、第七代传承人……这些元素你能想到什么?遇见非遗,融合创新。2023贵州非遗季期间,乌江寨为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戏剧”的绝妙惊喜!4月26日到4月3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纸坊太狮携手西方戏剧,打破常规,让非遗以全新的形式进入你的视野,呈现不一样的魅力!

非遗+戏剧:传统与现代碰撞融合

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我们邀请到了最近在北上广大火的戏剧《狮王》进行现场呈现,时年6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纸坊太狮第七代传承人杨敬伟老师倾情敬演。

《狮王》将通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神态舞台剧故事,诠释非遗与戏剧的跨界融合,把被尘封的历史文化记忆进行重新解构,赋予他新的文化脉络,融合到西方的戏剧当中,把一段被岁月掩埋的故事,变成动静相宜、光影交错的奇幻世界。

这次戏剧和非遗的跨界融合,对观众来说,是一次新奇的“碰撞”。高度假定性的舞台表现方式,夸张的肢体动作,妙趣横生的舞台设计,打破了“非遗题材”的厚重感,让观众能够在戏剧中与古老又年轻的文化相遇,让白纸坊太狮不在是存现在网上的标签序号,而是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情感故事里,使得非遗文化真正的焕活起来

真实+真诚:让非遗传递人生百味

在童年时埋下了热爱的种子,而后野蛮成长、披荆斩棘,在千帆过尽之后,童年时那颗种子已破土而出,向阳而生,为渺小但倔强的自己遮风挡雨。

这是非遗传承人杨敬伟老师与白纸坊太狮的故事。

《狮王》便改编自杨敬伟老师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代狮王如何在童年时期埋种情感的种子,在兜兜转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判断和选择,最终坚定了方向。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纸坊太狮具有鲜明的中国民间“北派”舞狮的特点,形神兼备,注重表现狮的细腻神情,动作逼真、表情到位。特别是狮子脖子上挂着7个紫铜铃铛,寓意喜、怒、哀、思、悲、恐、惊7种情绪,将世间百态的情感收集其中。

杨敬伟老师在台上雷霆般矫健步态、闪转腾挪,只要舞上狮子,就会竭力展现最好的表演,绝不敷衍,六十好几的身体里迸出澎湃少年气,引人侧目。

那古老的艺术因为与传承人真实的联结而顿时变得富有生命力。传承人,是联结过去和现在、艺术与观者之间最真实的桥梁;传承人本身的故事,亦如那七个叮当作响的铜铃,传递出人生百味。

活态传承:人活了,非遗也就活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传承,传承人也必须积极创新,不能让非遗定格在历史里,而是帮助它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地去符合现代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不断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真正的、永远的“活”下来、传下去。

让非遗“活”起来,从古老的岁月中苏醒,走进年轻人的视野里,让非遗被更多人知道,是我们需要去争取和努力的事情。

只有人的思维活起来,融合创新,才能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活力。

《狮王》让65岁的传承人,为4岁的孩子,讲述一个260多岁的非遗……杨敬伟老师已经跳出了固守的圈子,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

那兜兜转转中失意错过的况味、披荆斩棘时收藏的情感、峰回路转中与初心重逢的狂喜,让孩子们在剧场中与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文化相遇,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种子,关于梦想、关于热爱、关于挫折、关于遗憾、关于坚持、关于非遗……并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力量,这便是非遗之于当下的价值,这便是戏剧的价值。

《狮王》

奇幻讲故事剧场

语言:中文

建议观剧年龄:4岁+

演出时长:30分钟

演出时间

4月26日-4月30日

16:00-16:30

演出地点

原住民戏台

当260岁的小狮子踏上戏剧舞台

非遗的焕活之旅已然启航

原标题:《遇见非遗,跨界创新!“非遗+戏剧”展现古老文化别样魅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