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风吹遍海之南:海南自贸港蓬勃兴起,“闯海逐浪”不停歇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2023-04-25 07:20
来源:澎湃新闻
自贸区连线 >
字号

1988年,海南岛翻开了历史上重要的新一页——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海岛独立建省,并建立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30年之后的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海南再次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其因改革开放而生,再因更大的改革开放而“蓬勃兴起”。

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刘小明在4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五年,是海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间,海南自贸港建设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并在实践中清晰形成了事关海南长远发展的“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

这五年赋予了海南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先后跨越五千亿、六千亿两个台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五年年均分别增长23.4%、17.7%;经济外向度五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22年达34.7%;实际使用外资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翻番,五年年均增长63%,五年总额超之前30年总和;近五年新增经营主体超过之前30年的总和,至今年3月经营主体增速连续37个月位居全国首位;2018年“4·13”以来引进人才50.9万……

经略一岛,关乎全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下一个五年已马不停蹄开启,对外开放新高地将牢牢屹立于中国的最南端。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港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

随着中国宣布在海南全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幕也自此拉开。

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海南自贸港的近期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风险防控有力有效,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而到更远的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放置在长远的时间跨度里,过去的五年是夯基垒台的关键期。刘小明介绍,自贸港政策体系已逐步构建。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180多个自贸港政策文件落地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零关税”清单、企业和个人15%所得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等政策使经营主体受益。

截至2022年底,共进口“零关税”货物149.6亿元,减免税款26.5亿元;加工增值内销货值28.5亿元,免税2.5亿元。

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海南下一步将全面开展政策压力测试。包括加大“一线”放开力度,在开展第一批27项压力测试项目的基础上,将所有能纳入测试框架的软硬件设施都纳进去,滚动制定第二批压力测试事项;将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施的自贸港系列政策一揽子扩大到洋浦开发区,并将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扩大到全岛符合条件的企业等。

制度集成创新也被摆在突出位置。海南自贸港过去五年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其中8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其中“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等成为海南独有创新成果。在全国率先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破解“项目等土地”难题。

以“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为例,澎湃新闻记者在4月初于三亚召开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了解到,基于建设“南繁硅谷”这一目标,海南政府自2020年开始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高要求。2021年8月底,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方案(2021-2025)》。

2019年4月3日,位于三亚市海棠湾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科研人员正在查看水稻长势。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在种业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种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正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种业龙头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平高科”,000998)总裁马德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对提高中国种业行业集中度、行业健康发展而言,“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是最重要的利好,没有之一,没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就会消失,这是很大的一件事。”其认为,中国种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会有一个本质的改变,“而只有做好了知识产权保护,大家才会更积极投入,我相信对中国种业的促进是超出大家想象的。”

海南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谢廷光在上述论坛中表示,围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任务,共设计了23项任务、涉及25个部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的12项任务。“到2025年之前,我们要打造全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全国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先行示范区。”

谢廷光尤其提到,2022年底,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办事窗口(下称“审协窗口”)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揭牌设立。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新品种权是国家一级事权,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受理审查机构,而该审协窗口作为全国首个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可结合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业务需求,提升植物新品种的审查、授权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助于构建便利化的种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而就各界尤为关注的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全岛封关运作,刘小明最新表示,31个封关硬件项目将在今年年底主体完工;加快推动“封关画像”,启动海关监管办法、进口征税商品目录、销售税改革方案等30多项封关制度设计工作;第一批27项政策压力测试事项有序推进,洋浦保税港区相关政策逐步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压力测试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2025年底前封关运作的目标安排,海南仍需争分夺秒推进相关制度设计、硬件设施建设等任务。海南政府方面表示,力争2023年底基本形成封关运作整体政策体系,推动重点政策尽快出台,为市场主体留出合理准备时间。此外,加快推动封关运作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信息化监管平台、反走私综合执法站等项目,确保2023年底具备封关硬件条件。

所谓的“封关”是一个海关术语,即海南全岛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海南岛内可以享受零关税等优惠政策。在这一特定区域内,“封关”的概念也可以简称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一线放开”指境外及区内的货物可以不受海关监管自由出入境,即自贸区(港)与境外实现货物、资金和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二线管住”则指从自贸区(港)出入国境内其他区域的货物,纳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实行常规监管,要征收相应的税收,并纳入贸易统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近日召开的2023海南自由贸易港论坛中表示,封关运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转变;意味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的转变。

迟福林认为,谋划封关运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海南独特的地缘优势,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中扮演好战略枢纽的重要角色,为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开好头、起好步。

2023年4月4日,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工作人员对完成改造的设备进行模拟测试。 视觉中国 图

“房地产依赖症”初解,四大主导产业崛起

五年来,在自贸港建设历史机遇下,海南经济发展正展示出崭新的面貌。“高质量”、“创新驱动”成为高频关键词。

刘小明介绍,在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过去五年海南主要有以下五大体现。

一是基本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深入实施投资三年新政,房地产市场调控成功闯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非房地产投资占比五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2.4%。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激活消费引擎,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逐渐成为自贸港“金字招牌”,离岛免税销售额五年超过1300亿元,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国际创新药械超300种、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我国的快速通道,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6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获批、已正式招生开学。现代航运物流扩容增量,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新增13条,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9倍。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三是园区发展活力迸发。“一园一策”下放管理权限,产业园区布局整合优化,集聚效应凸显,13个重点园区贡献了全省超三成的投资和超五成的税收。

四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实现儋州洋浦一体化,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发展格局实现了由海口三亚两极突进向“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同的深刻变革。

五是基础设施全面提质升级。环岛高铁、环岛高速公路、环岛旅游公路、环岛天然气管网、国际海底光缆等为代表的“五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1日联通全球、4小时通达全国、3小时畅行全岛”逐步成为现实。

以重点园区之一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为例,澎湃新闻记者日前走访时看到,先行区在近五年时间里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宣传部长闫路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已有25家医疗机构正式在乐城先行区开业运营,另有24家在建。同时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药械企业建立了联系,并和国际排名前30的药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临床急需进口药械超300种。比预期的2025年提前近3年基本实现医疗技术、设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目标,成为国际创新药械加快引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

先行区不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点园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医疗特区。对于为什么要设立乐城先行区,其要义何在?时任海南省委书记、医生出身的沈晓明曾谈到,设立乐城先行区是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进一步解释道,全国每年大概有60万人去国外看病,这60万中国人去国外看病,为的是寻求国外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医疗器械。根据目前国内监管现状,这些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器械进入国内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形成了60万去国外就医问药的‘大军’,这些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有关系,我自己把它比喻成医疗卫生系统的‘马桶盖’问题。”其强调。

而乐城先行区目前已正在从前几年的“政策高地”转向“产业平台高地”。“乐城现在已经逐步进入到了一个稳增长的阶段,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特许药械的引进使用、真实世界研究试点工作等都在稳步推进。”闫路恺表示,在几年基础工作夯实之后,乐城也将从产业园区的角度去更进一步布局。

创新政策集聚下的内生力量,将给予产业发展巨大的动能。这是乐城先行区的实践方向,也将是海南自贸港发展的缩影。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值得一提的是,处于新历史时期的海南,正在将营商环境看作自贸港建设的“金饭碗”。

海南也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一体四面”工作。同时,各市县均成立工作专班,三亚市、儋州市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这也被称为提升营商环境的“海南方案”。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坚持要让营商环境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金饭碗”,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将营商环境作为“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的稳固支撑之一,将“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八个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一个可参考的成效是,近五年来,海南新增经营主体超过之前30年的总和,至今年3月经营主体增速连续37个月位居全国首位。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南将紧盯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主要工作包括强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一批营商环境改革标杆;强化企业服务,着力化解一批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强化数字赋能,提升“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监管”效能;强化法治建设,推动出台一揽子配套法规政策制度;对标国际一流,探索一条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子等。

“抢人才、抢招商”:前30年未有之力度和成效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下称“隆平生物”)成立于2019年5月,位于崖州湾科技城。该公司是由国投集团控股、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隆平生物团队共同出资组建、多个大型投资机构战略投资的国内生物育种领军企业。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5轮融资。“今年我们还会继续融资,资金用途主要在扩充研发团队,我们的研发人员肯定要突破300人。”隆平生物创始人、总经理吕玉平博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目前对公司来说,招人仍然是困难的。

这不是一家公司“招人难”的特例。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蒋志敏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尽管科技城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仍然离国家战略要求相差甚远,“要真正支撑国家战略要求实施,首先这点人口或者说目前的力量还是不够的。”

其补充道,从海南全省重点园区之间横向对比来看,崖州湾科技城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但纵向比确实差距不小,“应该说在很长时间内,未来的15年到20年的范围内,我们都存在着急需人才的状况。”

人才之渴究竟何解?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世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海南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紧密围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抓紧抓实重点改革和关键政策落地,推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实施,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全省人才事业呈现全新局面。

数据统计显示,海南自2018年“4·13”以来引进人才50.9万。累计柔性引进130多名院士专家,联系服务高级职称或相应层次“候鸟”人才1.3万余名。

以“候鸟”人才为例,李世杰表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候鸟式旅居养老渐成潮流,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南方省份成为“候鸟”老人栖居地。外来的“候鸟”中不乏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如何挖掘使用这一独特的人才智力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海南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每年来海南休闲度假的‘候鸟’高达一百多万人。”

基于省内人才缺乏之现实及上述特殊条件,海南在全国首创设立了“候鸟”人才工作站。据李世杰介绍,在“候鸟”人才工作站联系对接下,“候鸟”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科技咨询、项目合作、文化下乡、人才培养等形式为海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省级层面,教育领域已使用高层次“候鸟”人才达313人,医疗卫生领域达202人,科技领域达297人,文化社科领域达80人,这些人才已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人才补充。

海南的纳才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就在不久前的3月21日,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百场万岗·四城同办”校招活动(第二场)正式启动,海南出岛赴北京、广州、西安、重庆四地“抢人才”。本场活动海南全省共有947家用人单位参加,线上线下共发布岗位34704个。岗位涉及旅游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涉及的招聘岗位有财务类、理工类、职能类、教育类、工程类、法务类等,需求十分广泛。

2023年3月21日上午,海南“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北京站现场人气火爆,求职者现场了解心仪的岗位。 视觉中国 图

以崖州湾科技城为例,该重点园区围绕主导产业,以“缺什么人才、要什么人才、招什么人才”的工作思路,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发布涉及海洋、农业、金融、医疗、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共计309个岗位、600余人次需求,最高岗位年薪可达150万元。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招聘负责人郑芷婷当时介绍,“我们充分从求职者角度考虑,让人才通往海南的求职之路更加通畅无阻,尽可能争取更多人才来琼。”据悉,当时现场达成初步意向的求职者,还能根据有关规定报销前往海南参加面试的机票费用,园区还提供面试期间免费住宿等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目前崖州湾科技城引进人才奖励办法,聚焦深海科技、南繁科技、高新技术等产业人才,奖励金额可达40-400万。“这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有力度的,结合这里较低的房价,基本上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在这里工作生活是完全不需要‘啃老’的。”

蒋志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让人才自愿来到这里,希望生活在这里,喜欢这里创新的氛围,这是我们未来2-3年的奋斗目标。”他强调,除了当前的人才奖励政策,未来真正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会成为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而园区对人才的要求也会随着发展而迭代,“始终会存在一批紧缺人才,我们会按着需求不断去优化人才格局。”

和人才一样,更多的企业主体愿意来海南大展身手,才能使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刘小明表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工作状态,高规格、高频次、大力度走出去“抢人才、抢招商”,这实际上也是“大开放、大改革”的体现。在“抢招商”方面,其提到,今年春节刚过,时任沈晓明书记以及在座的沈丹阳常务副省长就带队赴中国香港、印尼、越南、泰国等地推介招商。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综合业务部负责人陈俊霖就国际招商情况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道,去年12月,组织策划赴德国及中国香港、赴日本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其中,赴德港招商活动是疫情三年来国内第一个省级领导出访的团组,推动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项目、林德-卓然新材料基地等一批项目签署了投资协议或合作框架协议,与大众集团-保时捷等国际知名企业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今年2月,海南省政府代表团分别出访中国香港、印尼、越南、泰国、文莱、柬埔寨等地,向国际社会释放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

陈俊霖表示,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国际大招商的部署要求,海南经发局已专门制定了2023年全球招商计划,面向德国、丹麦、法国、瑞士、美国、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31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现代金融、珠宝、商业地产、食品加工、石化新材料、高端制造等细分行业。将联合相关厅局和市县园区加大国际招商力度,推动涉外商务活动常态化,加快储备、引进一批重点外资项目。

“闯海逐浪”不曾停歇。刘小明在上述发布会上总结称,下一步,海南将更加注重“抢人才、抢招商、大开放、大改革”,掀起加快自贸港建设的新高潮,推进经济运行进一步提质增效,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海南贡献。

    责任编辑:孙扶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