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西:《回响》里90%的文学性都被保留在电视剧里了

2023-04-25 13: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回响》里90%的文学性

都被保留在电视剧里了

3月16日,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电视剧《回响》正式登陆爱奇艺迷雾剧场。剧集一经播出,便因其浓厚的悬疑氛围、深入的心理探究、独特的叙事视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收官之夜,该剧的热议值更是直破8800点,意外登顶爱奇艺第一季度电视剧热播榜榜首。

电视剧《回响》根据作家东西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来。《回响》以新闻事件为灵感来源,讲述了女警冉咚咚在侦查一桩情感凶案的同时,也陷入自身婚姻的迷局,并在逆境中与谜案、伴侣、个人心理展开多重博弈的故事。在小说结构上,小说采用奇偶章节分别叙述这两条线索,其中融合了推理和心理探究的元素;在叙事上,小说采用案件侦破与感情探索的双线并进的写法,案件影响了人物的情感与生活,人物的情感生活又反作用于推动案件的侦破。双线并行,形成了“回响”的效果,同时也呼应了小说的标题。

《回响》是一个成功的文学与影视互动、进行不同艺术转换的成功作品。作为小说的原作者以及电视剧的编剧,东西对自身作品的影视化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他也希望,借由此剧传递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传递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一个人懂得自我反省,或者懂得自我认知的提升,她就会找到信任,就会找到幸福。

电视剧《回响》海报

如今,中国作协也非常重视文学影视化工作,在《回响》前有一个成功案例,是梁晓声的《人世间》,也是一个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精品好剧的成功案例。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在今天,文学创作想要更好地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就一定要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同影视剧和其他艺术门类及文化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未来中国作协将通过“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高水准、有分量的文学力作,为影视和其他文化领域输送更多更好的文学资源。”

从新闻到小说

《回响》除了保持东西一以贯之的写作风格之外,还拥有了更为客观和深刻的书写,也多了一份对人物和现实的深层理解,小说的可读性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部。

东西高度自觉的文体意识、对现代小说形式的深入思考、步履维艰的文学实践、对当代日常生活的勇敢逼视等都在《回响》中有了非常集中且炉火纯青的表达,既因循承续,又革故鼎新。

最开始的时候,东西想写一则关于信任危机的故事,“现在人与人之间信任度在下降,好多领域似乎都欠缺信任度,落实到夫妻间,便是出现情感危机。”

小说《回响》的创作周期长达4年。2017年的春天,东西便开始构思这部小说,已经写过多部长篇作品的他原以为会如以往一样乘着一股冲劲儿很快把它完成。没有想到,刚写了几千字就遇到了阻力。

作家东西

后来,东西觉得只写情感线有些单薄,便想到了侦探这条线。于是,困扰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来了:是从家庭写起还是从案件写起?他不得不写了两个开头,试图二选一。

“从2017年到2019年,两年多我都在写这个小说的开头。一边写一边否定,一边否定一边思考……后来我受到一则关于买凶杀人的社会新闻的启发,整了一条线,以一则谋杀案开篇,很快便虚构出了一则案件。”

小说故事的脉络渐渐清晰了,主角冉咚咚一边侦破案件一边追问丈夫是否背叛自己,“想到这我就开始兴奋了,她在追问一个什么样的案件?我想了许久,这个案件既要有真实性,又要与她的感情线有呼应关系。最后是呈现出来小说中的这个案件。”

文章开头写得如此之“难”,很大程度是因为东西对故事中涉及的推理和心理领域,其实都比较陌生。

“之前,我也从来没有把心理学知识用于小说创作,这次我转为向内写,对人的心理进行挖掘。我也从来没碰过推理,但这次我想试一试。显然,当时这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都不够。”

为了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讲好故事,在写作过程中,东西除了阅读大量心理学的专业资料,更是专门向刑侦专家请教了案件的细节。

在写作过程中,东西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写超过1000字就会停下来重读,找错误缺点,补细节。“有时写着写着突然不想写了,停下来思考两天。”

完成的小说《回响》以一起年轻女性被杀案为开头,多个犯罪嫌疑人次第浮现。而负责这起案件的女警冉咚咚,在调查中突然发现丈夫私自开房。东西按“案件线”与“感情线”推进小说,在奇数章写冉咚咚的推理和侦破,在偶数章写冉咚咚与文学教授慕达夫的婚姻危机,最后一章两线合并。当一条线的情节跌宕起伏,另一条线的情节近乎静止,但两条线上的人物都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回响”。

历时三年,《回响》在2020年底完成,此后东西又用了40天来修改、校正,最后在《人民文学》杂志2021年第3期上发表。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在这一期杂志上的编者的话里写到:“《回响》是一部可以无限延展的长篇小说:一是指其浩广——与发案有关的人生现象的幅面,在奇数偶数的分章中含着社会身份、性别反应、活动层面和目标取向的分别。这分别不是分离,构成的是无从遏制的分蘖,看似并无逻辑规划的日常路径上,偶然的交叉,就可能炸裂出连片成串难以统合的疯长的故事,直至事故发生,不得不分辩并发现分辩的无力无效之时,才觉出杯水连着浩荡。

二是指其渊深——与审案相关的内心存在的隧洞,在意欲真心反顾和顽于习惯掩饰的挣扎中,发现自己与他人在幽黯处并轨同困的内在处境,于是可知,小说下面还有许多出神的情节、走深的质询和逆料的折返、带电的起势,在永续的接龙叙事中引带兴趣各异的阅读。所谓“回响”,并非重复“应声”,在波长减缩的部分,有万千声息悄然加入,由此发育面壁虚静的力道,努力在看似终归彼此一样的情境中,冲破沉落的迷之设定,释放脱俗的生之意义,守持正常的人之价值。”

《回响》获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

作品发表后不久,《回响》先是获“2021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 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并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长篇小说榜、《收获》排行榜长篇小说榜、《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等重要文学榜单,签订了法语、俄语、韩语与越南语出版合同。

到现在为止,《回响》获得了文学圈内外的许多赞誉,开过多个研讨会。文学界的评论家们在不同的场合,对东西的《回响》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说:“《回响》是确实对人性、对人的当代性有话说、有发现的,同时它又是用小说家复杂的、反讽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部小说。它几乎可以构成现代经验的一个复杂但又极具洞察力的寓言。《回响》是现代以来不断地在我们的文学中、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回响的关于人性和人类境遇的基本主题在当下最新的、有力的同时又是有效的洞察和一份回响,对于小说艺术来讲,尤其对于现代小说艺术来讲,人性的复杂性尤其需要艺术创造的复杂性来确保和照亮。在这个意义上,《回响》是值得反复阅读,也值得深入研讨的一部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说:“设置主角冉咚咚的警察身份,可以让人物直接进入故事的核心,拥有阅读、翻看‘绝密文件’的特殊权利。由于冉咚咚猝不及防中打开了自己的心灵档案,残酷的、逼人的真实随时相伴。冉咚咚的丈夫是一位文学评论家,两种截然相反的职业组合成一个家庭;小说开头描写的谋杀夏冰清的凶手,是一个同时也在写诗的青年易平阳,两种完全相背、分裂的行为(故意杀人和写诗)却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同一个场域中,这让人联想到传统经典《罪与罚》这本书。”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认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一个包裹侦探小说外衣的小说,很容易把人物写得符号化,但是东西在里面的很多人物上,特别是主要人物,他有精神分析,有心理意义上的深度,这是写作类似的小说中很难的地方。”

从小说到电视剧

2021年6月,《东西》的小说图书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首发单行本。在小说正式出版之前,图书的编辑刘稚认为这个小说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合适改编成电视剧,就把刚定稿的小说《回响》推荐给了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导演率先看完了原著小说,“一口气看完后心里一琢磨,我得把这故事拍出来。这部剧不适合改电影,改的话损失的东西太多。现在不是流行悬疑短剧吗?我就拍13集,正正好。”

早在二十多年前,东西便与冯小刚的妻子徐帆有过合作。根据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徐帆担任女主角,东西是该剧的编剧。

《永远有多远》是一部关于女孩的成长故事:徐帆扮演的主人公白大省从小就被邻居赵奶奶夸“仁义”,小学二年级时,她就担负起了每日给姥姥倒便盆的工作,对好吃懒做却又深得姥姥偏爱的弟弟白大鸣,她也是真心疼爱,有求必应。但她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美好品格并没有让她的人生一帆风顺,而是屡遭打击。她先是失去了房子,后来她喜欢的人接连离她而去,恋爱屡屡失败。二十年后,东西回忆说,“徐帆姐在一个《永远有多远》的拍摄场地,对我说‘你有什么好的小说给我推荐,我给冯导看看’。二十年过去了,我终于有机会跟他合作了。”

“东西的小说《回响》是两条线,一条线是讲破案,一条线是讲家庭生活情感的。如果写的仅仅是一个案件,我就没有兴趣拍它。恰恰是他把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才让我觉得它有独特的一面。任何一件事其实是双声道立体声比较好。”冯小刚这样表达他对小说《回响》的喜爱。

冯小刚看了《回想》后,希望小说的作者东西能够担任电视剧的编剧。“我觉得编剧很难稳定地发挥,最保险的方式是动员作者本人写剧本。但是通常写小说的人特别排斥写剧本。我知道这件事要找别人,别人肯定没有东西自己知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所以我不断动员东西担任编剧。”

一开始冯小刚提出让东西担任编剧时,他还有些犹豫,“我是不想写剧本的。我跟著名导演合作是有一点发怵的。改剧本的过程有时候很受折磨,有些导演的想法不停地变,变到你无法去适应。”

电视剧《回响》剧照

但在后面的交流中,冯小刚最终说服了东西。“第一,能这么快的上手拍,首先要感谢东西,我不太相信别的编剧。比如一个演员,说他演技不错,只要你这个本不差,其实大差不差,他就能保持水准。一个摄影师也可以这样。”

东西回忆说,“我觉得冯导是特别会讲故事,当时他说你写剧本,我说你自己是编剧,你那么好的编剧功力,我怎么写得过你。但他说这个小说你自己很熟悉,如果是别人来改编,可能这个小说只剩下一些情节了。你小说里那些细微的、心理活动描写,你能转化的就尽量保留吧,要不然有一点可惜。他是用这种方式来鼓励我,我没法拒绝。”

冯小刚很尊重东西,承诺他剧本写两稿就够了,“第一稿写完之后,我们提意见,你再改”,其他的剧本调整不用东西参与。冯小刚的理解与支持,促成了两人愉快地合作。

冯小刚后来对东西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是出于作者对于自身作品的天然的珍视;二是小说原著中的细微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换别的编剧不一定能写好,由小说的原作者来进行保留与转化,是最为合适的。

电视剧《回响》剧照

“我觉得写小说以后改编成影视剧有一个优势,就是人物心理动机是清楚的,因为你在写作,人物在塑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怎么来的你很清楚。这个清楚让你在改编的时候,哪怕省略了一些心理描写,其行为外化是准确的。”

在东西看来,《回想》原著的影视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改编,它更近似于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需要对于原本作品进行解构和重塑。也因此,对于东西来说,每一次改编,都是一次自我历练的过程,也让他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台词和对话就曾经是他的短板,为此他特别有针对性地做了海量的剧本训练。

在《回响》的改编期间,东西紧扣剧情、人物和台词三方面,不断优化剧本。在情节方面,东西理顺逻辑,确保剧情的推动合情合理;在人物方面,他关注主人公心理动机的产生与转变,确保人物具有立体性,能够立得住;在台词方面,他调整了过于文艺性的用词,引入了如“K.O、碉堡、凡尔赛”等时下的流行语,让语言更加生动以及接地气。

电视剧《回响》剧照

还在东西写剧本的过场中,冯小刚导演便开始与播出平台爱奇异沟通播出事宜,顶流编剧加导演阵容的强大,使这个项目的审批一路绿灯,快速通过。接着便是组建演员阵营,“拿到小说,我看完的第一时间我就给宋佳看了,宋佳很快说非常喜欢,愿意演。”剧本、投资、演员都比较快地落实了,所以它比较顺利地就开拍了。”

“宋佳在整部剧的拍摄过程中没有化妆,全程素颜,这也体现了演员的自信,她觉得她演一位警察,描眉画眼的不太对。她没化妆,我们打光的时候就要很注意,仍然要把她好看的那一面给拍出来。”

宋佳饰演的冉咚咚隐忍又强大,作为一名刑侦警察,她的身上有着超越其他人的推理能力;但内心深处又十分向往神圣的婚姻和无暇的爱情,这样一个有点个性的角色,选宋佳来演恰如其分。

而王阳把慕达夫那种文艺中年的浪漫和偏执演绎得十分生动,这样一位文学浪子浪漫却又不轻浮。

这是继《人世间》后王阳和宋佳再次搭档。在和宋佳演对手戏时,不同于普通夫妇的大吵大闹,他们则是用最平静的语气说最恨的话,彼此互相伤害。这样的处理既符合角色设置,又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电视剧《回响》剧照

冯小刚说,电视剧《回响》和小说《回响》的最大不同,在于结尾。

“《回响》写到这个案件的犯罪是一个击鼓传花,就是任务层层发包,金额从200万到50万,50万到10万,最后1万。它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除了易春阳给的一锤子,每个人都有脱罪的理由,因为没有一个人说你把他杀了,但好像又有某种暗示,起码是让这个人消失。小说的结尾就没有写到他们怎么被定罪,但在国内影视剧,在一个作品的结尾部分,可能出于需要,坏人得受到惩罚。”

90%的文学性被保留在电视剧里了

回想起《回响》的,东西非常感谢冯导对编剧的保护与宽容。在冯导的鼓励下,东西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创作活力与创作激情。东西坦言:“这次合作我很愉快,我一点都没有被折磨的感觉。“一个作者是爱他的'孩子'的,尽管这个'孩子'已经由冯小刚来重新塑造。作者跟一般观众不一样,一般观众更关注故事情节,只想看凶手是谁,然后怎么反转,这是有套路的。但是,冯小刚不喜欢套路,他喜欢我在那部小说中的那些细微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推理。”

其实,《回响》并不是东西第一部被影视化的作品。写作多年,他的好几部小说都改编成了影视剧,例如《耳光响亮》《后悔录》《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美丽金边的衣裳》等等。而东西本人,也有过操刀一些影视作品编剧创作的经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小说改编影视剧,东西则主张写小说就是写小说,写剧本就是写剧本,不要把它们在写的时候就搅在一起。

小说作品的创作,更多地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写作过程,需要作家专注于聆听自身内心的声音,进行自发式的创作。而影视剧本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则更多地依赖于团队的集体智慧,需要与影视剧主创团队各方面反复地沟通、琢磨和协调。

对于《回响》从小说到剧本的转化,东西也经历过一个磨合的阵痛期。比如,最初开始改编《回响》时,东西将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转化为了台词,这就导致剧本出现了对话过多的问题。在与导演交流并进行实地勘景后,东西开始逐步进行调整,让剧本更适合拍摄的需要。同时,东西也在探索,将人物的心理描写外化,即通过人物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现其心理活动,以此让剧情的呈现更加富于张力。

相较于其他作品的改编,东西认为改编《回响》是需要一定门槛的——有过婚姻经历的人、或者经历过婚姻烦恼的人,才能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表现。为了让人物更好地被观众接受、不拧巴,东西在改编时努力将自身切分成不同的角色,并自我代入去设计相应的腔调和表现,最终通过台词和细节,实现人物与其所要表现的形象之间的同频共振。

此外,在改编过程中,东西也始终抱着谦逊和宽容的态度,广泛听取导演、演员甚至灯光、舞美的意见,尽管这些意见有时非常尖锐,但东西的回应却格外坦然:“很多导演在导片的时候会把小说中艺术性的东西给去掉,但冯导保留了90%,这点我特别感谢。原来读小说的读者,他们也很喜欢,我觉得冯导讲故事是加分的。小说中有一些逻辑上的小漏洞,他也给我补上了。这让我特别兴奋特别高兴。”

好作家遇到了好导演,最后,好小说就变成了好的电视剧。正如梁晓声的《人世间》遇到了导演李路,东西的《回响》遇到了导演冯小刚。于是,这两部电视剧就成功破圈了。

“在《回响》里,冯导这次选择把推理、悬疑加情感、心理追问结合起来,不同于以往的悬疑剧,既保留了小说中的艺术因素,又自然结合了推理、悬疑加情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东西,把原著的东西保留得非常好。”

而从观众评价,尤其是原小说读者的反馈上看,《回响》也无疑是成功的,它在从小说到电视剧的跨类型转化中,实现了刚刚好的平衡感。这样的成功,得益于东西的细节把握,也得益于冯小刚的整体经验。事实上,每一部出色的影视改编作品,都离不开作家以及导演之间的互相成就。

“《回响》当中的那么多心理活动,你会想到它改编成影视作品会好吗?如果不是碰到冯导这样艺术造诣高的导演能把那么多好的心理转化吗?保留不了的。包括闪回、自由地穿梭,很多导演是不敢用的,冯导敢用,敢用是相信现在的观众看得懂,因为他们欣赏水平已经很高了。”东西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不满足只是当编剧,而是自己走向影视前台,参与影视剧制作。比如作家刘恒、刘震云、邹静之、韩东、朱文,在写了多年剧本以后,纷纷开始从编剧走向担任影视剧的导演、艺术总监、出品人等。

“现在很多中国作家开始涉足电影,比如韩东导演的《在码头》,虹影导演的电影《月光武士》好像也快要上映了。刘震云之前也参与过电影拍摄。在国外,杜拉斯自己也做过导演。但这次我看小刚导演拍摄现场,我觉得我做不了导演。因为要求完全不一样,那种画面、灯光、人物的表演要求是非常不同,你必须是百科全书式的,处处都要关注到,一点点穿帮他们一眼就看到,这个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做。如果我去做,可能只能把故事讲好,其他方面可能就顾及不到了。”

在东西眼中,影视作品的剧本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创作,确实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二者在进行艺术化的转变过程中,也有共同之处。“比如对于人物的塑造、对于故事逻辑递进关系的把握、对于细节的推敲……剧本的创作,也为我后续的小说写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可能。”

原标题:《东西:《回响》里90%的文学性都被保留在电视剧里了 | 此刻夜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