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东省博物馆“掏家底”看山高水长,天津博物馆助阵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8-07-22 10:25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广东省博物馆的“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与其他山水画展览有所不同,既有完整有序的书画体系展示,又陶瓷、玉器杂项等文房雅玩的配合,文人空间的布展,数字化媒体的演示。更重要的是,与天津博物馆的联合,如南宋李唐的《濠梁秋水图卷》、元代陈选的《岩阿琪树图轴》、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轴》的助阵,让原本就精彩别致的展览变得更加不同凡响。

近日,“解密中国传统山水画”展(7月13日-11月11日)在广东博物馆三楼书画厅开幕。展览主要展品来自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包括馆藏的书画、自然矿物标本、陶瓷、玉器杂项、古籍等多门类的文物近130件(套)。分为山水之源、山水之法、山水之美、山水之用、山水之脉五个部分,分别解密山水画的起源、技法、美学、功用与发展脉络。此次展览以知识普及为出发点,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材料如颜料、墨、宣纸、毛笔、印章等入手,还原绘画元素;以轻松的语言和多样的展示手段,将绘画技法与馆藏山水画作一一对应,实例图解,归纳绘画的创作规律及用途,全方位解剖山水画的相关要点。

展览现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展览得到天津博物馆的鼎力支持,将馆藏3件重量级作品赴粤展出,即南宋李唐的《濠梁秋水图卷》、元代陈选的《岩阿琪树图轴》、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轴》。其中,李唐的《濠梁秋水图卷》、元代陈选《岩阿琪树图轴》两件作品首次离开天津做客粤博,向观众展现南宋山水一边一角的典型风格特点以及元代文人山水承前启后,对清代山水画风的影响;明代仇英作品并不多,此次代表作的到来,更是让粤博首次实现“吴门四家”齐聚一堂的夙愿。

李唐的《濠梁秋水图》,又名《濠濮图》卷, 经明代安国、项子京,清代宋荤、李凤池、陈定等人鉴藏,曾人藏清乾隆内府,后由溥仪将其盗运出宫,解放后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南宋 李唐《濠梁秋水图》(又名《濠濮图》天津博物馆藏)

此作品的故事取自《庄子·秋水篇》,表现的是庄子和惠子论辩时的情景。画面中描绘的是安徽凤阳县濠水、濮水一带的风光。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绿罩染。画面左侧飞泉直泻,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庄子和惠子坐于岸边。二人衣着古朴,衣纹简练,却颇见精神。一人面对观者,一人侧面作交谈状,与《采薇图》中伯夷和叔齐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人佚名《秋林观泉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与此《濠梁秋水图》高度相似的“双胞胎”画作,被定名为宋人佚名《秋林观泉图卷》。将两画稍作比较即可看出,通常临摹本惯有的特征,如细节模棱两可、含混其词,在《秋林观泉图卷》中显露无疑;而《濠梁秋水图》上所显现出来的,则是大画家鲜明的个性,自信、肯定、自然的笔墨。看得再细些,还会发现《秋林观泉图卷》有明显临摹失误的地方,如右侧密林里掩映的树干、二人右侧坡石树根的穿插、左侧的飞瀑等处,背身向里的人物其腰间的带子和衣纹也改换了。总之,《秋林观泉图卷》应该比《濠梁秋水图》稍晚一些。

《濠梁秋水图》局部

活动于公元14世纪后期的陈选,字举善。山水师法董源、巨然,传世作品极为罕见。《岩阿琪树图轴》堪称陈选传世孤本佳作,绘于1357年,位于元末明初的时间节点,这件作品采用了典型的披麻皴、点子皴等笔法表现,墨线纯熟。表现了翠峰叠嶂、古寺掩映、飞泉直泻、溪流婉转、杂树错落之景致。正如画上所题“西风琪树满岩阿”,画面绵延层叠的山体上琪树郁茂繁盛,塑造一个绝佳的隐居环境,以此表达作者内心的追求。透过此画,一方面可见作者对前代山水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元代绘画与后世如清初“四王”风格之间的传承关系。

元代 陈选《岩阿琪树图轴》天津博物馆藏

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

《桃源仙境图》可以说是仇英绘画中难得的精品力作,采用全景式构图,取高远视角,分三层叠进,画中人物弹琴、赏泉、品酒,山中深壑、小桥、流水层现,松皮龙壳,青藤盘绕,桃花掩映,境界超逸。从画中典型的重彩大青绿创作,可见中国传统矿物颜料层层叠染,历经数百年而依旧鲜丽雅致。作为仇英的代表之作,此画既可见其深受南宋赵伯驹画风的影响,同时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画家将细劲笔法与勾勒相结合,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

明代 仇英《桃源仙境图》天津博物馆藏

广东省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此次展览可谓掏家底之展,将所藏珍品山水画作为范例诠释中国传统山水的方方面面。这些作品多数为首次展出,包括吴门四家另外三家沈周、文征明、唐寅画作。沈周《青山暮云图轴》以精简、苍厚、质朴的粗笔描写青山与暮云,寄寓作者思念远方故人的悲切心情;文征明《淞江图轴》细致温雅的风格,得到乾隆的赏识,曾经清宫内府收藏;唐寅的《雪山行旅图轴》追求布局严谨,笔法峻峭,还能见个人用笔特点——短斧劈。

在诠释山水画学习方面,馆藏珍品明代董其昌的《山水册页》就是一册绝佳的入门教材,画中对勾线、皴点、晕染分步示范,重点强调山水取景、留位布局、以书入画等法则的重要性,线条柔中带骨、墨色苍润。专家考证,清代广东南海著名画家谢兰生初学山水就是从这本册子入手的。还有李魁的《石头册》示范了各种象形皴法表现的不同类型的石头。

明 董其昌《山水册页》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 吕学《兰亭修褉图轴》广东博物馆

展览中,清代吕学的《兰亭修褉图轴》不失为金碧设色精品,而王鉴的《山水册页》、王翚的《秋山行旅图卷》更是值得定睛驻足。

清 黄钺等 合作《九月登高图卷》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  黄钺等 合作《九月登高图卷》  广东省博物馆藏

《南方日报》报道称,黄钺等合作的《九月登高图卷》则实证了山水画值得用一辈子的守护来回忆友谊。1778年的重阳,黄钺召集社员十人同登芜湖赭山,为了纪念这一次难得的聚会,参加雅集的人相继接力、各自构图承接,绘就这幅友谊的纪念品。其后63年内,黄钺先后邀请十位文人名士吟咏题跋,而直至其逝世前,他自己也留下14次的墨宝。因此,黄钺用了一辈子守护这件山水画,成为了回忆一段美好的友情的最佳物件。

此外,北宋《群峰晴雪图》历经3年再度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此举是为了追悼刚刚过世的吴南生先生,致敬所有无私的捐赠者。

清 王鉴 《山水册页》之一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 王鉴 《山水册页》之二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 王翚 《秋山行旅图卷》局部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 王翚 《秋山行旅图卷》局部 广东省博物馆藏

    责任编辑:肖永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