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魔都生活记忆”征集|从城市BGM中听见生活
如果,一座城市当中,所有正在发生的声音之总和,是一部乐曲。
那么,她听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如何听到这部乐曲?
我们的“声音碎片”项目就是艺术家通过收集、整理、记录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中生活、学习、工作着的所有人,在声音层面上有意或无意的“创作”,并最终将其“翻译”成为音乐的艺术尝试。
看到澎湃新闻正在进行“魔都生活记忆”征集,我走进几个消费场景,录制了声音碎片,期待与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展开一场时空对话。
我每次做声音碎片的采集,都会着重从城市BGM、阴差阳错、不经意错过这几个角度去留意声音的样貌。
关于城市BGM
城市BGM是一种当你打开耳机的降噪模式之后,就会听不到的音乐,或者是当你不在意的时候,似乎听到了又似乎没有听到的声音信息。
比如说外滩的《东方红》,比如说南京路上的小火车,比如外白渡桥的桥体抖动等等。
还有就是城市肌理和结构所带来的特别的声音环境,比如巨大且空旷的广场、高楼间的缝隙、搬空了的老旧里弄、游乐园老旧的娱乐设施等等。
以上这些,你一定会在人流中,似乎听到又没听到这些声音,然后别人跟你提一句,你就能想起来。虽然平时的生活中,大家都很忙碌,但还是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得清闲的时候,可以关掉降噪模式,张开耳朵,感受一下这种城市BGM。
关于阴差阳错的组合
城市中,除去自然环境带来的风声雨声之类,绝大部分声音,几乎都是人为且主观发出的,这些由单个个体受目的性驱动所发出的声音,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单独的“动机”。城市声音就是由无数个这样带有目的性的单独且主观的“动机”组成,一种巨大的貌似没有目的性的,所谓的“客观”的声音环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总会有很多“动机”在各忙各的生活中不期而遇,阴差阳错地组合在一起,留下那一瞬间的声音作为来过的证据,之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海之中。
关于不经意义地错过
如果你仔细听,使劲儿听,往深处听,你会发现,即使是在你之前每天上下班固定不变的路线上,也充满了你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
比如你单位楼下20米有一个下水道盖子,每天从里头发出耿耿嘎嘎的声音,比如你经常去吃饭的地方的楼后面是一片充满了油烟机空调外机以及各种压缩机轰鸣的空间,比如回家的楼梯中电灯滋滋啦啦声、脚步咚咚声,等等。
如果乐意,可以在你熟悉但匆忙的地方停下来,仔细听听,有没有这些没听到过的声音。
声音与城市记忆
当你听到你熟悉的城市声音,记忆甚至情感会涌现,因为它曾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在你对这个城市的记忆中,它就是你的一部分,或者说,城市声音将你、你的生活、你的记忆,和城市融为一体。你和城市制造了声音,声音造就了城市和你。
在采集城市声音的过程中,我会主观留意,在某些城市空间中,某些区域中,某些时间段中,哪一种声音最突出,哪一种声音可以代表出现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的人的行为和目的。这样的声音必须很有特点,非常直接,并且在某个时间段保持不变。这样的声音,会变成城市中这个特定时空中的代表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这个声音与这个环境以及自己的行为目的结合在一起,刻进自己的城市记忆中。
当你再次听到这个声音时,哪怕你不在这个区域,不在这个时间,甚至不在这个城市,你依旧会想起上一次听到声音时你的行为和目的,它会一点点地影响你的感受,驱动你的行为。
过去的时代中,各种城市声音已经与大众的城市记忆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群体记忆,一种明确的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什么样的声音,会是这个年代的城市声音的代表。这是我在采集声音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喧嚣、嘈杂、混乱、破坏,亦或绚丽、庞大、宽阔、热烈?我不知道,但我很想知道。
(孙奇芳系“声音碎片”发起人、声音艺术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