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聊聊最近看的几本书
最近又看了几本书,都是随笔类型的,也写不长,简单聊一聊。
01
《深濑昌久:渐渐变成乌鸦的男人》
这是濑户正人写的关于深濑昌久的回忆文集,里面也收录了一些深濑昌久的摄影作品。
深濑昌久是日本著名的摄影师,和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是同代人(书中有不少他们三人的合照)。这三位摄影师的影响力都不仅局限于日本国内,在世界范围内都颇为成功。
2010年,权威杂志《英国摄影期刊》举办「二十五年来最佳摄影集」评选,深濑昌久的《鸦》力压各路名作获得第一。
是的,深濑昌久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鸦》。那时他大概和洋子分开了,回到北海道老家,拍那些密密麻麻的乌鸦,那种荒凉,孤独的照片,一眼就会让人记住。可惜的是,深濑昌久在1992年发生了一场意外,丧失了行为能力,直到2012年去世,有20年都没有再拍照了。
濑户正人1974年进入workshop摄影学校,跟随深濑昌久学习摄影,成为他的助理,日后也成为一位摄影师。
这本书,便是他对于深濑昌久的记忆。因为是在杂志上的连载,所以文章并不体系化。只是一瞥70年代日本摄影师之间的交往,那种摄影狂热的氛围,和从一个更近的视角,看看深濑昌久的侧影。
书中记忆最深的,是濑户正人问深濑昌久摄影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摄影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整个世界都很无聊,为了打发无聊,只能喝酒和拍照。
很喜欢这张照片,这个裹着被褥的流浪者,也像是一只游荡在人间的乌鸦。也正是深濑昌久的自喻。
02《幸福散论》
阿兰是谁,我并不知道。据说他在法国的高中教授哲学。这本书里的文章,来自于他写的专栏文章的合集。
看文章底下标记的时间,写作时间正好在100年前。每篇文章大概一千多字,很多是对某种时代病症的诊断,可以读一读。
但是,作为哲思随笔,他没有蒙田那样深入,也不如王尔德那样机警,看起来有点老生常谈,还有一些心灵鸡汤的味道。与罗素的《幸福之路》,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相比,也要差远了。
03《古诗词课》
骆玉明教授的《古诗词课》,脱胎于他在复旦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其目的并非是专门是诗歌研究,而是普及古典诗词文化,让普通人亦可以领略诗词之美。
整本书从《诗经》与楚辞开始,及至两汉、魏晋、唐诗、宋词。虽是按照诗歌史的脉络展开,但重点并不在史,而在于作品本身——体察它们的美妙,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说起来,古典诗词,我们从小大到都已学过一遍。但那时年纪太小,跨度又长,很多地方只是死记硬背,并未真正投入其中。这本《古诗词课》所选诗词很多也是大家熟悉的篇目,重新听骆老师讲来,颇有一种故友重逢,豁然开朗之感。
04
《我将前往的远方》
这本书是台湾作家郭强生的随笔集。一本非常私人,非常向内,同时也诚恳到要将心剖出来给你看的那种书。
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母亲与哥哥相继过世后」,父亲也失智了,他必须独自照顾父亲,去体会衰老,体会家庭里的羁绊,痛,与爱。
「每一个老人都像是一艘朝更远的宇宙发射出去的航天飞机,生命的探索都仍在进行中。在身边复杂照护的我们,就是他们在外层空间漂流时唯一的地面塔台,他们的通讯领航员。」。
后半册书,也写一写周遭的世界。比如他对前网络时代的回忆,对年轻人的忙碌和焦虑。正如他所说,「便捷成了现代人的密斯,忘记了过程跟意义是一体的两面,缩短了过程,同时也可能稀释了意义。」
第三章《那些年不懂的事》收录了几篇名字很对称的文章,《晚春与秋暮》《美丽与慈悲》《粉笔与华发》《故乡与异乡》《荼蘼与玫瑰》,多是他关于电影与文学作品的随笔。
这些文字也写得很私人,一切都可以转换到自己的语境,不再讨论那些符号和公论。喜欢他写小津的这一篇,他说,「虽然总在拍家庭日常,但我以为,小津电影最终的主题,是孤独。」我其实还没有看过小津的电影,或许,以后可以带着这重眼光,去看一看。
原标题:《聊聊最近看的几本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