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圆桌|江南古镇同里论坛:小桥流水,如何面向未来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乡愁与记忆的载体之一,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为全国古镇保护树立了标杆和榜样,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澎湃新闻获悉,4月22日,“多元协作 遗产创新”古镇保护同里论坛2023在苏州同里古镇举行。此次论坛旨在为江南古镇保护发展营造一个更具创新性视角的讨论空间,论坛不仅邀请各地遗产地管理者、专家,更邀请年轻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艺术家、其他交叉学科的学者、本地公众,共同探讨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话题,希望形成一个更多角度,更多创新思维和实践案例分享的遗产公共领域。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用知名古城镇保护专家阮仪三的话,就是:“人们对故乡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物质环境的记忆,以及对它存在与否的耽愁与怀念……江南水乡古镇因水成镇、因水成街的风光,成为了特别的记忆。”
同里古镇
水乡古镇保护得益于旅游发展的助力,遗产地旅游产业也较大地激发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近年来,越来越意识到,单纯以旅游促保护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古镇保护区大都面临人口流失、老龄化、产业单一等棘手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众文化需求转向的挑战,而对水乡古镇的保护,依然存在历史建筑修缮不足,旧建筑利用不充分,遗产社区缺乏活力等各种老问题的困扰,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了古镇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旧的保护体制和思维方式正在遭受新形势的考验,如何积极适应变化,寻找遗产管理的新方法是江南水乡古镇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
同里古镇 退思园
2021年5月,由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同里镇人⺠政府共同举办的“遗产创新·未来可期”同里遗产保护论坛和系列活动在水乡古镇同里成功举行,论坛以探讨江南水乡遗产保护和保护创新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学者、保护机构、地方政府等,深入的交流带来思想的碰撞,多层面的参与带来创新的灵感,论坛不但请来业界知名专家,更是邀请年轻的遗产保护工作者参与,还特别设立了青年遗产论坛,并发起了“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的《同里倡议》,聚集了各个领域参与遗产保护的年轻人。
据主办方介绍,第二届同里论坛本来计划在2022年举行,因为2022年即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又是我国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但由于疫情影响,论坛被推迟到了今年4月,“希望推出后的论坛活动即是象征一种结束,也昭示面向未来的水乡古镇保护的一种开始。 ”
同里古镇 耕乐堂
同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佳雨在主论坛致辞中说:“长三角地区水乡古镇星罗棋布,彼此地理相邻、文化相似、语言相通、民俗相近、情感相联,十数个古镇携手联合申遗也已走过23个年头,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遗产保护非一城一隅之力、一人一物之功,更非一时一刻之事。我们欣喜地看到,正如这次论坛的主题‘多元协作 遗产创新’,当我们古城古镇古村,专家游客居民携起手来,古典与现代相融、城市与乡村相汇,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江南水乡新图景已然跃然纸上。”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通过视频致辞
年近九旬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因身体原因未能到现场,他通过视频致辞表示,同里古镇留下了众多美好的历史人文景观,是经久不衰的重要的旅游资源,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和爱护她,保护她的内涵,保护她的外貌,同时也要让她适应现在时代的要求,得到新的成长和发展,“今天很高兴看到许多年轻的、跨界的学者来参加论坛。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中,我们都要做有心人,因为这是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承。假如我们再不去认真来做保护工作,很可能就要毁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对此,我们已经有很多教训了。”阮仪三说。
“多元协作 遗产创新”古镇保护同里论坛2023现场
主论坛现场,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伍江在《以创新来应对遗产保护的新挑战》为题的发言中认为,目前我国遗产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但仍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文物保护,但对建成遗产缺乏完整有力的保护体系;重视单体保护,但对成片历史风貌(文化景观)的保护理论弱、方法少、成效差;重视规划设计,但对常态化维护缺少制度设计与技术手段;重视遗产展示,但缺乏更新活化机制。
伍江说,这些表现还包括一些地方热衷推动文物申遗,但对保护工作本身缺乏热情、缺乏手段、缺乏机制;热衷发展文化旅游,但却往往本末倒置,将旅游作为目的甚至不惜以破坏为代价;热衷“历史风貌再现”,但对现存的遗产及其环境视而不见甚至刻意拆除后“重塑”。
如何突破我国当下遗产保护工作的瓶颈?如何面对存量更新时代遗产保护的新要求?伍江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理论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机制创新。“对于一个建筑,对于一个物质对象来讲,它的维护阶段远远大于它的建设阶段。任何估值对象都是这样,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一套管理机制,但管理机制互相之间是有高有低,有好有不好的,比如有些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挂牌以后,成为旅游热,成为网红,这本是好事,但是他的日常管理更多开始聚焦在怎么组织游客上,而不是怎么去维护对象上,这就本末倒置了。”伍江说。
“多元协作 遗产创新”古镇保护同里论坛2023现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遗产中心主任赵云以《从历史城镇到建筑群——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再思考》为题作了发言。她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5年开始承担江南水乡古镇申遗专业技术工作,8年来相继开展了价值预研究,系列申报模式确定,申报古镇遴选,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初稿编制等工作。因项目持续时间较长,随着古镇构成的增加,申遗工作不断经历着研究深化与内容更新的过程。
“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申报策略调整的研究,在新的《操作指南》规定的4种世界文化遗产类型:古迹、建筑群、遗址、文化景观之中,根据对建筑群、文化景观2种策略的比较,尤其是考虑到文化景观类型往往要求更大规模的遗产区和更丰富的自然环境要素,也考虑到江南水乡古镇的保存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认为调整为建筑群类型申报更加具备可行性。”赵云说,“申报策略的调整会产生相应的一系列其他调整,虽然会新增研究需求和工作量,但其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在申报范围方面,我们认为有利的影响更多。”
乌镇
同里古镇 南园茶社
“对于各古镇的工作,我们建议在世界遗产申报规则调整、名额限制的客观条件下总体积极地推进申遗工作。在具体工作方面,我们建议:加强各古镇的档案建设,加强对历史文献舆图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尽快地完成古镇历史景观的层积、景观单元的划分提供依据;加强推进符合世界遗产要求的古镇保护管理,包括以第九批国保单位申报为契机,提升江南水乡古镇遗产要素的保护级别,深化人口业态、新镇与古镇关系,物质和非物质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式决策机制,多方面合作完善规划,针对不同的历史景观单元,采取不同的整体保护或管控策略,加强市、镇之间的有关古镇发展与展示体系的协同、合作。”赵云说。
在当天的论坛上,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彭兆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分院院长鞠德东、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杜晓帆、安徽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仁义、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殷铭、苏州市吴江区文保所高级工程师刘延华分别做了《中式哲理:土地生长的道理》《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与更新实践》《文化自信引领下的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乡村遗产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绩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展示实践》《多元结构影响下的苏州古城保护和更新》《多元协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以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保护利用项目为例》主题演讲。
“江南水乡遗产保护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为进一步落实《同里倡议》,主论坛当天,同里镇政府还与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联合成立了“江南水乡遗产保护创新实验室”,并在论坛上举行了揭牌仪式。
此外,本次古镇保护同里论坛还设置了青年论坛及多个遗产保护沙龙,包括中英遗产数字化与创新沙龙、遗产社区沙龙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