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廖倩 | 迂回的重生,一个幸存者的艺术表达

2023-04-24 0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吴佩悦

张嘴朝天呐喊的向日葵,绕着太阳转圈的群鸟。

一种介于悲鸣和解脱之间的情绪,随着黑色的油墨,急躁的笔触,跳跃于一个接一个植物花鸟的意象之间。

这些是纽约艺术家廖倩在暂停画画、转入玻璃创作的四年之后,重拾画笔的创作。

“在经历了被高中画室老师性侵那件事情后,我每次画画就手抖得非常厉害,就会想起那个老师,”廖倩说。“因为我所有的画画技术都是他教的。”

在抵达这组题为《诗意偶遇(Poetic encounters)》的画作之前,廖倩走过了一段非常痛苦的自我疗愈之路。

诗意偶遇(Poetic encounters)

诗意偶遇(Poetic encounters)

2015年,在她刚成年的那个暑假,她被信任、仰慕的老师性侵了。来不及正视自己的遭遇,她便已来到了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一个她曾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然而她的创伤却阻断了她去正常地开展求学生活。虽然美国提供了她很好的心理咨询医疗帮助,她却常常落入很糟糕的精神状态。身处异国他乡,不熟悉的语言和文化,也让她难以在身边找到能够随时给予她情绪支持的朋友。

索性有玻璃陪她。这个媒介,像一个个性十分鲜明而热烈的朋友,进入了她的生命。

“在热的时候,它是蜂蜜一样粘稠的质地,可以被拉扯得很薄很细,但是在冷却的时候又非常的易碎,”廖倩说。“它的这种双重的个性,当时给了我巨大的灵感。”

悬垂和断足(Hanging in there)

在题为《悬垂和断足(Hanging in there)》的这件作品里,廖倩试图用玻璃特殊的材料性去表达她正在经历的一种极限的状态。

从天花板上高悬下来的玻璃近似一个被拉长的人形。一对沾有玻璃的铜钩被钉在墙面下方,犹如一对断足。

“我当时想要探讨关于‘失去’的这个概念,一种类似切腹之痛的感觉,”廖倩说。

这件作品的完成只用了一两分钟,廖倩说。她先把熔融状态的玻璃浇在四个铜钩上,再和工作室里的几个朋友一起将铜钩往四个方向拉扯,最后将玻璃靠近铜钩的地方剪断,趁温度没有降到凝固点。

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廖倩在大学时代每天都会见到的一张海报,在她的宿舍附近。海报上是一只趴在树上的猫,下面写了一句话:Hang in there (坚持下去。)

“在大一的时候,这个海报给了我很多坚持的勇气,”廖倩说。“但后来我就慢慢意识到了这句话其实很暴力。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以及比较复杂的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它没有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人的境遇。”

山丘时钟(Clock)

在另一件题为《山丘时钟(Clock)》的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玻璃弯烤(Slumping)的技术,将一片圆形的玻璃放在一圈钉子上后放入高温炉加热。玻璃最终形成了柔软的皮肤般的质地,塌陷下去,而被钉子触碰的位置,都隆起了一座座山峰。整个造型酷似一口钟,而中心的指针是一棵枯死的树的形状。

“指针每走过山丘时都会停下,有时候是几秒钟,有时候是几分钟,有时候更久,”廖倩说。

但最终马达都会驱动指针继续走下去,在玻璃表盘上划下一条黑色的氧化铜的痕迹。

“这个不均匀的时钟象征的是不均匀的主观时间体验。过去的几年里,每次我想起性侵事件,我就像被抛进了一个与世界、与现实隔离的空间,不知道要在里面呆多久,又或者要在床上躺多久。时间顺着前进的方向均匀流动,我却好像被抛下了,一直回到过去的那个点,”她说。

而这一系列玻璃作品像是像容器一样,帮廖倩分担掉了一些痛苦。她感受到伤口愈合的过程正在发生。

虽然主修玻璃,但她选择在毕业展览上展出自己最后一年重新捡起画笔创作的绘画作品《诗意偶遇(Poetic encounters)》。

“经过了四年的时间通过另一种媒介去创作、自我疗愈,我才能够重拾其画笔,能在画画的过程中,哪怕是想起他(那个侵犯过自己的老师),也还可以继续下去,”廖倩说。“这组画里面有很多鸟,很多花,对我来说它们代表着一种比较原始的生命力。人和动物和植物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想要活下去,想要被滋养,想要看到阳光。”

按她自己的话来讲,当她渐渐能够非常诚实地通过创作直面自己伤痛,她也开始能够把那些具体的个人记忆放下来,转去使用一些更有普适性的意象,更博大、有承载力的媒介。

她转向了陶瓷,在过去的一年里。

“陶土让我很直接地想到了女娲这个中国古代的神话形象,”廖倩说。“不同于父权制下创作出来的神话,通常都带有强烈的厌女态度,女娲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形象。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的故事都让我联想到自己创作的过程,我不仅是把艺术当作修补自己伤口手段,我也有种自己在创造一个生命的感觉,去和观众建立一种情感共鸣的纽带。”

廖倩最新的陶瓷创作《陶符》

“它烧出来是一个淡黄色的质地,和我皮肤的颜色很像,会让我觉得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廖倩说。“我在摸索如何把一个个人的叙述,加入到一个群集体的叙述里面去。”

回看自己的经历,廖倩并不觉得通过艺术疗愈自我是整件事的终点。她也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找到更多的艺术以外方式,去推动社会的变革,更全面地去保护好女性。

去年九月被曝光的一个长达十五年的北京某艺术高中性侵案件,让中国的公众突然意识到了职场性骚扰之外的另一片监管暗区。事发后,政府相关部门立刻对艺术高中这个行业进行了整顿。

“艺术高中是一个很微妙的时间,”廖倩说。 “首先这个阶段的人不管年龄还是心智都是未成年的状态。其次,这个学生群体会在艺术和文学里面投射很多自我的价值和崇高的理想。然后会有一些中年人,他们会利用这种充满热情却又单纯无知的心态,去对他们进行性剥削。”

除了这种年龄导致的认知差距,这里面的权利关系也比职场更加复杂,廖倩补充说。“艺术高中老师还决定了学生的前途。”

现在的廖倩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当时最难以绕开的精神黑洞。她的创造力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核心和引力。

“对当时的我来说,精神上的共鸣我曾经认为只能从这个人身上得到,”廖倩说。“现在我明白了,精神共鸣只要找到了对的社群,和很多人都能有,甚至和一些去世了的画家也有。它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艺术家简介:

廖倩是居住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中国艺术家,作品曾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广泛展出。廖倩于2020年位于罗得岛州的举办了个展“栖身之地”,并在2022年在纽约布鲁克林举办了名为诗意偶遇的个展,以自己的性暴力幸存者的身份探索个人成长和移民经历下的艺术表达。2016年廖倩曾在上海举办名为Trigger的个人展览,并获得广泛的反响,在搜狐和雅昌等主流媒体获得报道并在开幕式邀请到了博物馆馆长和批评家莅临。廖倩以她幸存者经历为起点创立的Blumi Jewels在美国东岸参与了多个博览会并且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反响,取得了比同类品牌更大的商业成功。廖倩把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以艺术为媒介疗愈自我与他人带来的丰富灵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