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三本书中,总有你想要的旅途
原创 硬核读书会 硬核读书会
4月15日,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落下帷幕。年度刀锋好书的评选中,我们将视野放在了更加宽广的写作领域。我们关注到了旅行文学,刀锋图书奖推委会主席罗新认为:“好的旅行作品与其他非虚构写作、虚构写作比起来,自有一种不同的风格,自有一种妙处,读起来非常有趣。”我们也关心科普写作,我们相信新知能够充盈个体的“小世界”,也能够推动“大世界”的改变。
收录了三种不同气质旅行记录的《浪游记》和介绍中国本土13种野生猫科动物的《中国大猫》获得年度刀锋好书。
译作则以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方式带来不同的体验。关于译者的比喻有很多,如“镜子”“奴仆”。对于年度刀锋译者btr来说,他将其视为一种让自身消失的幻术。
以下是获奖者的自述与获奖感言。
btr:
翻译是一种试图让自身消失的幻术
接下《毫无意义》的翻译邀约有两个原因。首先,我是伍迪·艾伦的影迷:他的电影总是好笑又反讽,而且几乎每年一部新片,像个节日一样从不跳票。其次,在新冠疫情中,没法到哪里去野,就索性翻翻书,让思绪“出个国”也不错。一边翻书,一边笑笑,是非常时期最好的分心选项了吧。
《毫无意义》是一部“纸上的单口喜剧”,早已为人熟知的伍迪的语调和声音,足以让读者调用自己大脑里的“内置伍迪AI”把书上的文字转换成一个脱口秀专场。最令我快乐的部分就是翻译段子,边翻边笑,要是那时有监控录像,肯定有人会觉得这个翻译是傻子。
作为一部“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大众文化的剪影”、伍迪版的电影往事,《毫无意义》中充满细节和八卦,人名、片名、剧名非常多,需要查核,比较烦琐。另外,还有一些隐喻和双关兼具表层和引申义,较难兼顾。
在可能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保存原文当中的语感和对中文读者来说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用法。比如,夸奖前妻路易丝时,伍迪写道:“Women like that do not grow on trees. ”。意思是,这样的女人可不是随随便便找得到的,但“这样的女人不是长在树上的”多鲜活呀,而且在中国,这样的女人也不是长在树上的——翻译如果能拓展另一种语言,那就更好了。
《毫无意义》还是一部“导演养成高级教程”,精练地论述了电影拍摄各个环节的关键,尤其是把控最终剪辑权的重要性。
我最喜欢的伍迪的作品是《西力传》,他以伪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了如果人们放弃自身独立思考、总想变得与旁人一样,最终会导致法西斯主义。我觉得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这部电影仍然——假如不是更加——有效。
《毫无意义》译者btr。
伍迪经历过多次时代剧变,剧变现在依然在发生。ChatGPT的翻译水平已经很高,未来可以大大缩减译者的工作量,尤其对于资讯和新闻类的文字来说。这有点像汽车马上要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再去想怎么和它赛跑是没有意义的,赶快学好开车才行。
感谢刀锋图书奖,同时还要感谢编辑小武和郑科鹏,编辑的工作对于一本译作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我自己也是一个短篇小说写作者,我感觉翻译对写作也有帮助。翻译就像一种更专注于语言本身的风格练习,或者一种试图让自身消失的幻术。读者忘了这本书还有个翻译的时候,那就最好。
btr的获奖感言:
谢谢新周刊,谢谢我的编辑杨静武老师和郑科鹏,因为我觉得翻译永远不是译者,一个人的工作编辑在幕后也付出了很多。
其实我最初听到刀锋图书奖的时候,一直以为这是一个美食奖项。因为提到刀锋时,我以为是比刀功,比如说切文思豆腐切得细不细,或者西班牙火腿切多薄。不过后来想想这么想也没什么错,因为精神食粮也需要刀功好,才会好吃。刚刚我有点饿,所以脑子里都是吃的。
陈鲁豫为年度刀锋译者btr颁奖。
我刚才坐在何雨珈旁边,现在满脑子都是鱼翅、花椒。我觉得美食可能差不多,如果要我翻译“玛格丽特披萨”,我也面临很多选择,比如说面饼要不要换成馕?罗勒要不要换成香菜?或者墨苏里拉芝士,要不要换成云南的乳扇等等。
所以翻译其实是那么复杂,每个词汇面临着好多选择。译者总是从那么多选择中选出一个,难免众口难调。所以能得这个奖也非常的开心,我觉得翻译对于写作来说也有很好的帮助。因为其实翻译不单单是把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也可以翻译很多别的东西,比如说翻译形体动作,甚至翻译一种沉默,比如说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婆没讲话。
翻译这种沉默,或者翻译刚刚有几个工作人员把三个凳子搬上来,翻译种种生活中微妙的东西——它们其实都是翻译的一种,所以我觉得可以把翻译的范畴想象得非常大。
另外我也想呼吁一下译者的报酬问题。
我非常感谢新经典,我觉得它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好了,但是译者的报酬相比别的工作来说,比如说脱口秀,或者送快递都有一定差距。所以,译者经常说自己是“用爱发电”,而且不但要“用爱发电”,而且现在还面临一种威胁,有另外一个“爱”要来抢我们的工作,那就是AI。
我们已经有爱了,还得被抢工作,所以要呼吁一下,如果能给我们更多钱那就更好了。
王恺:
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就是你的真生命
出《浪游记》这本书起因在我,当时也是出于很偶然的原因,我决定把我和韩松落、尼佬三人旅行的文章放在一起,出一本旅行合集,没想到集结成书后,三个人在文字气质上居然十分契合。
虽然书的名字起为《浪游记》,但这几乎是一本与当下主流旅行方式完全脱节的游记,既没有攻略可以参考,也没有大段的景色描摹,简直称得上不负责任游走的范本。除了在《孤独星球》写作的尼佬是地道的旅行家外,我跟韩松落都不是专业的旅行者。
我和韩松落、尼佬并非那种形影不离的朋友,相识十几年,很少结伴旅行,但我们三人又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都是70后,喜欢独自旅行,在漫无目的的行走中收获满足,对荒野有着极大的热爱,很少做旅游攻略,讨厌景点打卡,不喜欢住高档酒店,越是贴近当地生活的住所就越喜欢。
翻开自己所有的存稿,大都是拜当记者的机缘所赐,我挺喜欢《佛山、徐闻、包头|关于“杀人”的回忆》这篇文章,它记录了彼时在三联做社会记者时的我,出差采访杀人放火恶性事件路途中的见闻。一开始,我觉得收录这篇可能不太合适,后来几个人反复讨论,觉得放这篇文章也是成立的,旅行不就是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并与其建立联结的过程吗?你的所见所闻、你身体的感知、你的恐惧、你的喜悦,不都是旅行中感受到的东西吗?
书中还收录了我重游宜昌的感受。我曾在宜昌长大,再次回到小时候常去的公园,我突然感到十分陌生,儿时觉得漫无边际的公园,实际上只在方寸之间,那种感觉十分奇妙。我站在公园里,整个人如同发烧一样。
我和韩松落交流这种感受,他亦深有同感,他想到幼年长大的地方——新疆于田,县城很小,只有两条街道。之后,我们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旅行是一件相当自我的事情,跟荒野有关,跟家乡有关,也与一些难忘的吃食有关,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旅行的边界是不断被拓宽的,感受也会不断更新。
在当下,旅游指南类的游记已经相当成熟了,诸如:如何从A点移动到B点,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住哪些酒店,吃哪些美食,打卡哪些景点,等等。但对于旅行的记录肯定是充满多义性的,必然不止一种方式。英国作家简·莫里斯酷爱旅行,她写的文化随笔,诸如《世界》《欧洲五十年》《威尼斯:逝水迷城》等,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她觉得自己的书写很大程度上是在给时代画像。
《浪游记》作者王恺。
当然,我们肯定没有简·莫里斯那么厉害,但这种感受是极为相似的。三个行走在路上的70后,回忆成长、家乡、逝去的时代,用纸和笔记录下路上的所见所感,记录路上遇到的司机、导游、饭馆里的老板,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鲜活,他们是有呼吸、有面孔的,绝非擦肩而过的路人。
在更为宽广的意义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而我们不过是些用旅途细节填补生命的空虚的人。钱穆曾说过,“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就是你的真生命”,我想,这正是记录旅行的意义。
王恺的获奖感言:
特别感谢各位评委和新周刊,我曾经在三联生活周刊当了10多年的记者,特别感谢刀锋图书奖。我今天一碰到谈波老师,他就说你是个美食作家吗?我今天得的这个奖不是美食奖,因为首先我觉得替我洗脱了自己仅仅是一个美食作家的名声,这是第一个感谢。
第二个感谢是我终于可以写各种各样的文章了,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记者去叙述别人的话,而是用自己的声音在说话。
我们这本《浪游记》比较奇特,因为是三个作者,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一直也没有一起旅行过。所以,在这些年的游记中,《浪游记》也属于一本相对独特的游记,它主要是关于这个时代的种种。《浪游记》其实是关于旅行的散文,特别随意,有乡愁、有关于死亡的记忆,也有关于旅行的浪漫。
我们当中唯一真正的旅行家其实是尼佬,他是《孤独星球》的专栏作者。我写的旅行完全建立在我多年记者的生涯中,有关于采访杀人犯的记忆、有关于家乡的回忆,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行走的记忆。
我们的另外一位作者是韩松落,大家可能也熟悉他的写作,他更是一个不旅行的人,他的旅行基本上就在他的家乡兰州附近。所以,我们这本游记是非常反游记的游记,但这也恰恰是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因为,我一直在为各式各样的写作而努力。
这本游记它可能既拒绝了现在最流行的旅行攻略,也拒绝了互联网上的各种视频、各种讲解、各种怎么样省钱。这本游记很像19世纪的旅行者写的一本记录,所以,我自己很喜欢这本书,也谢谢读到这本书的人,谢谢所有的给我们奖的朋友们,谢谢。
吕植:
《中国大猫》,让人与大猫共赢互利
得知我主编的《中国大猫》得奖的消息时,我正在野外考察。一本科普著作广受关注,我感到意外和惊喜,这说明人们对猫科动物的兴趣很大,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逐渐提高。
这本书出版于2022年,书中详细描述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13种大型猫科动物的形态、分布与栖息地、食性,以及保护的需求的困境。这一年正好是中国民俗十二生肖中的“虎”年,加之国人对虎这种动物心存一种独特的敬畏,所以书籍开篇便选定了大猫中的“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大猫如何在自然界生活的科普读物,文章作者均是长期从事野外观察的一线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书中很多图片都出自作者们在野外的亲身观察,很多是红外相机拍摄的,这也是目前野外观察的主要手段,它让人们能更容易发现自然界中原本很神秘的猫科动物。
通过阅读此书,我们不仅生动地了解有关野生猫科动物的知识,也可以看到作者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现状的思考以及焦虑——明确“中国猫科动物的状况并不乐观”这一事实。
主要的问题是两方面的,例如书中提到的,北京曾经是华北豹的家乡,但本世纪野生华北豹已经从北京消失了,人类活动不断深入,大型猫科动物的栖息地正在逐渐缩减和割裂。同时,尽管近年来保护力度在增加,但大型猫科动物的食物来源的恢复需要时间,有些栖息地林子恢复了,但缺少食草动物种群,也因此出现了大型猫科动物捕食家畜的冲突。
要解决这两大困境,让大型猫科动物回到自己的家园并非易事。在野外观察时,我们经常能看到高速公路、电网、水坝横穿栖息地的场景,也看到人兽冲突的新闻,《中国大猫》中也提到了一些案例,阐释了如何将冲突的困境转化为机会。
例如生活于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雪豹栖息地中的家畜经常被雪豹捕食,通过国家公园、当地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努力,通过让牧民参与保护并带领自然爱好者观看雪豹实现了创收,雪豹成为了人们获利的一个途径,当地社区与雪豹原本的冲突就改变了。
《中国大猫》作者、猫盟联合创始人宋大昭。
毫无疑问,野生猫科动物一直是维护自然界平衡的重要存在,它们通过捕食,调节食草动物的数量,进而使草地、森林与食草动物保持着平衡,维护着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网络的稳定。因此,在保障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我们也应尽可能给予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间,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同样需要依赖自然。保护自然的关键是妥善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让双方共赢互利。
译者何雨珈、科普作家花蚀为《中国大猫》作者之一宋大昭、《浪游记》作者王恺颁奖。
宋大昭的获奖感言:
今天能站在这,对我来说是件比较意外的事。因为,其实我们写的这本书,跟人没有什么关系,它完全是关于野生动物的。我没有想到像这样的一本远离城市喧嚣的书,能够获得这样的认可。其实我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在看书,我以为大家都看短视频去了。
实际上我不是一个作家,我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者,我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野外度过的。在做我的工作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保护野生动物的一个非常大的阻碍,来自于大家对这些动物的不了解。
即便在我们做保护工作的村子里或者是附近的县城里,当我说起你这有什么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们往往也毫不知情。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尝试着把我们做的工作、把我们所关注的野生动物,通过写出来的方式告诉大家。
只有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些东西,可能才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支持,让这些动物得到关注,才能让我们有保护的土壤。
但其实写书这件事对我来说挺困难的,我在这儿也是代表我的同行发表我们的感受。可能对我们来说,搞明白山上的豹子到底在想什么、它今天想去哪、它明天想吃什么是一件更简单的事情。用文字将其表现出来,让别人来理解动物反而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这个是我们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个很困惑的问题。
最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人们会感到感动的部分还是人的那些东西。当我们用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把野生动物的生活,它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接受这些故事。其实,对我们这些搞野生动物的人来说还是略为悲哀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在这特别感谢出版社,感谢新周刊,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多卖一些,因为这本书只要多卖一本,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能被多读一遍,那就意味着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把大自然和人的距离拉近一点——就更加的实现了一些。
刀锋图书奖全榜单
《毫无意义的工作》
《浪的景观》
《浪游记》
《破碎的生活:
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亲爱的蜂蜜》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陶庵回想录》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口述自传》
《捉住那只发情的猫》
《中国大猫》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原标题:《这三本书中,总有你想要的旅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