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封面故事|朱洁静:罅隙间的光
原创 MadameFigaro MadameFigaro
持续一整天的拍摄结束,朱洁静换回了舒服的黑色T恤。简单收拾好桌面,她给我递上了一块芝士蛋糕,然后顺手拆掉了因为做造型而紧绑的头发。我们在地板上席地而坐,就这样以最放松的姿势开始了交谈。对朱洁静来说,拍摄杂志是她平时工作中鲜少涉及的领域,而事实上,这几年她越来越欣喜于能有机会在舞台之外的场域做出大胆的创作尝试。围观拍摄,我们惊讶于舞蹈演员极强的肢体表现力,一举手一投足,裙角翻飞间,影像随着快门声的落下被定格。朱洁静自觉,拍照有和跳舞有相似的地方,首当其冲应该是呈现一种自然舒服的状态。“因为如果你不舒服了,观者一定也是不舒服的,只有绝对放松,绝对舒适,绝对做自己的时候,衣服在身上才是活的,而不是你被一件件漂亮的衣服所绑架。”但平面拍摄和舞台表演又有本质的区别。“舞蹈是连贯的,有很长时间的铺垫,你可以慢慢进入状态。平面的拍摄没有太多的预热过程,每一套look要传递出既一致又不同的感觉。”短暂的绝对时间中,她的大脑一直在飞速的运转,有过瓶颈,有过无感的时刻,当然也不断有惊喜,这样密集而饱和的创作状态令她贪恋。
农历新年一过,朱洁静主演的两部舞剧《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巡演,她也一下子忙了起来。刚刚过去的三月,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不同的城市演出。“来得猝不及防,就像当时结束的时候好像也是猝不及防一样。虽然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剧场也没有完全停止,自己的工作更没有停止,但剧场全面放开之后,生活节奏一下就加速了。”不用再担心突然停演、退票改期,压力却依然有,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每天有那么多好戏在不同的剧场上演着,观众的选择多了,怎么样吸引观众来看舞剧,来看我们的演出?”心境奇妙的变化让她最近总感觉自己“时间有点儿不够用了”,又迫切地想要把最好的东西拿给观众看。“时代和生活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逼着你去前进,去努力。”
而舞蹈,恰恰是一个需要时间去“熬”、去“小火慢炖”的艺术门类,好的作品要在岁月中沉淀,也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一部舞剧的诞生,往往需要很长的筹备期,特别地艰难,每一秒都特别艰难。”朱洁静形容这个创作的过程像“拧毛巾”,得把自己“拧得一滴水都不剩了”,才会觉得充实圆满,没有辜负时间。“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并不会觉得累,反而会在适应了节奏后,耐受力越来越强。”她享受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不停地去适应各种变化的感觉,甚至去主动寻找变化,去冒险,去尝试做更多的自己起初不那么擅长的事。
2013年,朱洁静参加了舞蹈节目《舞林争霸》,这是她第一次站上全然陌生的综艺舞台,面对远多于剧场级数量的电视观众。彼时荧屏上的综艺节目远没有现在花样繁多,作为专业舞蹈演员,她也曾思虑过综艺的形式是否太过娱乐化。时过境迁,眼见综艺的不断发展和舞剧市场的逐渐壮大,她也渐渐明白,一定需要行业中的优秀的专业人士以更大众化的方式,将更多人吸引到剧场的舞台。好在过去的这些年,无论参加怎样类型的综艺节目,“舞蹈演员”始终是她没有丢开的身份。“我觉得我是带着一种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我愿意往自己身上揽这个事儿。我想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舞蹈演员,能不能做更多的事情,能不能让观众听到我说的,看到我跳的,然后走进剧场里来。”
回忆起十年前的节目,朱洁静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在镜头前哭着说“为什么没有人看舞剧”的场景。当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中国舞剧市场能够如此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好的剧目一票难求,观众会为了看一部剧、看一个演员长久等待,或是跋山涉水、舟车劳顿不辞辛苦。“有的时候真觉得,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舞蹈演员的能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只要相信这件事,舞蹈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朱洁静认为,现在是剧场最好的时代,“当时做梦才敢想的事情,正在当下真实地发生着。”有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多方面的支撑,有真正想观众所想、为观众创作出的好作品,也有做好了准备、愿意走进剧场观看舞剧的观众。在剧场的四方空间里,剧场人和观众在互相成就。
2019年,上海歌舞团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面世,朱洁静在其中饰演女一号兰芬。这是一部后来让更多年轻的舞剧观众认识和了解朱洁静的作品,而对她来说,“兰芬”是一个她之前从没接触过的角色类型,给她带来了实打实的挑战。她始终记得,排练第一天导演和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小朱,你能不能落地一点儿。”朱洁静以往演出的角色,都是“像仙女一样飘在天上的”,多年的舞蹈训练让她养成了一种很挺拔、很紧绷的状态,而兰芬这个角色,是实实在在生活在烟火气里的平凡女性,需要的是回归生活。“我觉得她离我特别遥远,我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她的轮廓,但我并不真正清楚真正生活中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
朱洁静从小学习舞蹈,二十几年的时间,她沉浸在舞蹈的世界中贪婪地吸收着令她着迷的艺术养分,却从来没有真正观察过生活,甚至没有真正走进过生活中。她突然一下就觉得自己“不会了”,一度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导演说‘你能不能学会做一个女人?’我说女人是什么样子?我不就是女人吗?我到底还能不能跳舞?做什么都觉得不对。”但慢慢地,这种被“打到谷底”的感觉让她意识到有一种新的生命力在身体里从零开始生长。她回到家里,开始学着做家务,换床单,扫地,擦地……“看似每天家里都会做的事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陌生,但是体验感极强。”剧中有一段兰芬给丈夫织围巾的戏,朱洁静就从网上买了毛线,跟着服装老师学织毛衣。“这一切在我遇到兰芬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但是这个角色让我开始用这样一种方式,感受到了一个可爱的女人对于生活的那种像孩子般的好奇和蠢蠢欲动,你会觉得那个东西非常美好。”当朱洁静终于成为了兰芬站在舞台上,她可以非常自然老练地做家务,顺手拍掉丈夫肩上的灰,她终于敢把气息放下来、敢在舞台上生活了。这样的跨越看似简单,对她来说却是巨大的。“你要愿意去放下那些之前很骄傲的东西,你很拿手的东西,你愿意让一个角色把你打压到什么都不会,然后慢慢地在你身体里生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朱洁静体会到当演员原来是这么过瘾的一件事情,角色可以这么接近生活,又远离生活,那种交错的状态似梦非梦,令人着迷。“当你在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介入了一个角色,一个曾经认为自己驾驭不了的角色终于开始向你招手拥抱、慢慢地归顺到你的身体和灵魂里时,你会觉得自己好像赢得了人生中的一次考试。”
每次演出前,尤其是演兰芬前,朱洁静会早早的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切换到角色的频道。从演出当天一早进入剧场,她就开始变得话很少,也不太吃东西,内心始终保持着对晚上演出的敬畏。她不太相信自己可以一秒钟进入角色,“我是那种挺不会讨巧的的演员,我必须觉得自己百分之百有了,才能够传递给观众。我相信那份真诚的东西观众一定也可以感受得到。”大幕拉开,漆黑的剧场空间中会形成一个神奇的磁场,演员虽然不知道台下坐的是谁,但能感受到观众在高度沉浸时眼神和气场是会完全被舞台吸引过来的。“每次演完兰芬,我都会觉得自己被掏空了一次,而这种‘掏空’并不仅此一次,因为可能第二天你又要开始重新去建立,就这样经过了400多场,不停地去掏空再填满,每一场这个角色在我身体中的情感浓度都是不一样的,分寸感和失控感在平衡,这种好像在身体中和角色飙戏的感觉还挺奇妙的。”
自小开始演出,舞台是朱洁静最熟悉的地方,但她现在却时常觉得自己比过去更容易紧张了。当舞蹈演员自身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时候,容错率自然就会变低,她怕自己出现失误,表现得不够好,对不起来看她的观众。“有点患得患失,越是想要做好的时候,心理压力就越大。”有时候演出日她会烦躁,但事后回想,可能这就是压力带来的生理反应,舞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演员一定会感知到。“有趣的是,当你真正站上舞台的时候,你会突然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战胜这种紧张的感受,高压会在那一刻释放。就好像是那种你不停地给自己的大脑上发条,然后突然间‘叮’一下的感觉。发条上的越紧,‘叮’的时候满足感就越强烈,演完之后会越觉得释怀和过瘾。”
作为上海歌舞团的副团长兼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也承担了许多舞蹈演员之外的工作。2017年,她参与编舞并主演了舞剧《红幕》,而就在前不久,由她担任艺术监制的舞剧《领地》刚刚与观众见面。如今,《朱鹮》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两部舞剧都在上海开启了剧场驻演,其中不少年轻的演员都是朱洁静“手把手带出来的”。当观众开始记住年轻演员的名字,她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虽然我不是学编舞出身,也没有任何当老师的经验,但是我可以把自己做演员这些年的感受分享给其他人。我是个对舞台有挺强占有欲的人,但现在我会愿意把这种‘占有欲’和其他人去分享。”
至于编舞,她觉得目前自己还处在“上不了台面的小打小闹”的阶段,但她始终有向这方面努力的想法,也知道很多东西需要从头学起。很多年前,朱洁静就说过想去纽约大学学习编导,但却碍于现实因素一直没有成行。“可能我自己还不够强大,不能真正勇敢放下一些东西,走进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但她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平衡,去吸纳更多,充实自己的表达和输出。“舞台没有对错,在这个‘存在即合理’的时代,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认知体系,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坚持的东西。”
朱洁静一直在路上,她想做更多方向的尝试,未知让她兴奋,让她蠢蠢欲动。舞台之上,她融入角色,艺术生命在角色中延伸,而舞台之下,留给她的空间更加广阔自由。“未来我可能会在各种各样的地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跳舞,可能在舞台上,可能在幕后,可能在剧场里,在电视剧里,在杂志上。只要对舞蹈的追逐不停,敬畏心一直在,我相信舞蹈会指引我去到更远的地方。”
原标题:《封面故事|朱洁静:罅隙间的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