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村民断路阻止臭淤泥进村续:企业处置淤泥一年可收入240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6日独家刊发《武汉黄陂村民挖断山路阻止臭淤泥运进村,环保局介入调查》一稿,武汉绿盎生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绿盎”)两年来在黄陂区李家集街道办事处倾倒淤泥,村民估计倾倒的淤泥达千吨以上。
澎湃新闻从黄陂区水务局排污科了解到,武汉绿盎负责处理前川、盘龙两个污水处理厂淤泥,两个厂年产淤泥约1.3万吨。
委托武汉绿盎处理淤泥的武汉凯迪新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曾去厂里考察,这个厂有十来个工人,家庭式工厂。
但居住在武汉绿盎附近的居民7月19日告诉澎湃新闻,这个厂近一年来几乎“没动静”。
黄陂区水务局排污科负责人称,运送这些淤泥的车辆虽然固定,但监管有难度,后期将对车辆安装GPS和摄像头。
黄陂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对倾倒在李家集街道办事处驻河村的淤泥取样送检,是否将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需等待检测结果。
武汉绿盎大门紧锁。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武汉绿盎称“远没吃饱”
两年来,武汉绿盎在黄陂区驻河村、向阳村倾倒恶臭淤泥,村民为了阻止武汉绿盎倾倒淤泥挖断村中山路,并多次投诉无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武汉绿盎成立于2013年11月7日,位于黄陂区罗汉寺街花石村。吕延青为监事,潘胜武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吕延青和潘胜武各出资1.5万元成立了这家公司。
澎湃新闻查找发现,湖北媒体2016年4月刊发题为《污泥发酵变成有机肥》的稿件,对武汉绿盎将淤泥变为有机肥的工序进行了详细解读。
报道称,公司总经理吕延清抓起一把泥用力一握,水流渗出指缝。“照这温度,这些污泥估计要晾晒4天。”在这块1070平方米的水泥晾晒场上,摊着从黄陂区前川污水处理厂运来的30多吨黑色污泥。3个月后,这些污泥将全部变成有机肥,重返市场销售。
晾晒场旁是辅料车间,一条传送带正将辅料缓缓加入晾至半干的污泥中。辅料由谷壳、树叶、秸秆等混合而成,并按比例掺入微生物菌种。“吃”完辅料后的污泥,被送至发酵间。经过12至15天的高温发酵后,变成有机肥半成品。随后,将这些有机肥半成品投入45亩蚯蚓地。蚯蚓吃掉重金属,排出含氮的粪便,为有机肥增加养分。1至2个月后,混有蚯蚓粪的有机肥半成品,再次返厂发酵12至15天,即可制成有机肥。
该报道写道,在发酵间外的空地上,有根一人高的烟囱,排放制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记者凑到排气口闻,几乎闻不到异味。原来,发酵产生的臭气,被抽风管全部抽至水箱中,水箱里装满了加有生物菌的特制水。臭气在水里“游个泳”,异味全无。
报道称,目前,黄陂区有前川和盘龙两大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18吨。通过武汉绿盎公司消纳,黄陂区实现了辖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全处理。但武汉绿盎公司每天的“饭量”达50吨,远没吃饱。
报道称,2015年,武汉绿盎公司处理污泥5000多吨,制成约1000吨有机肥。但由于有机肥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吕延清只好将生产的有机肥半卖半送。
武汉绿盎厂房后晾晒着淤泥,堆放着褐色的生物化肥,蚯蚓地上杂草丛生。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蚯蚓地上长满杂草
经过多方查找,7月16日,澎湃新闻在黄陂区罗汉寺街花石村找到了武汉绿盎的工厂。主路边,一条仅供一辆小轿车通行的村中公路通往武汉绿盎。
武汉绿盎大门紧锁,厂内有一排厂房,厂房前晾晒着一层黑色淤泥。绕到武汉绿盎背后,有一处地磅,附近也晾晒着一片黑色淤泥,风吹过会飘来一阵恶臭。
在厂房旁,堆放着数吨棕色粉状物,里面夹杂着谷壳、秸秆,上面盖着一层塑料薄膜。澎湃新闻观察发现,厂房和空地上,并没有工人工作,也未看到大型机械。在工厂背后围起来的一片土地上,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
澎湃新闻以购买生物肥料为由,欲进厂查看。一名门卫远远站着回答,购买肥料需要跟厂长联系,并表示工厂并未停工。
“几乎没有生产。”一路过村民说。
在附近一处民房,几个打牌的村民听说询问工厂是否生产,有人捂嘴笑,有人则称这个需要向工厂咨询。
武汉绿盎工厂附近一家企业门卫告诉澎湃新闻,他在企业上班多年,武汉绿盎八九年前就开始建了,近一年来没看到工厂有什么动静。以前生产的时候会有声音, (如今)也没有看到大货车进厂。
在另一处民房,一村民听说澎湃新闻要购买生物肥料,称工厂仍在生产,但都是在夜里,通过小农用车将淤泥运到厂里,随后他准备拨打吕延清电话。
武汉凯迪前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大门。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污水处理公司:工厂有十来个工人
武汉凯迪新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迪新川污水处理公司)是武汉绿盎的客户之一。
“污水处理厂的淤泥处理确实是个难题。”凯迪新川污水处理公司罗姓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以前都是通过环卫部门来处理淤泥,从2014年底左右,武汉绿盎办妥了相关手续后,该厂就开始和武汉绿盎合作,合同一年一签。
该负责人称,他曾经到武汉绿盎考察,工厂有十来个人,是个家族式的企业,员工基本都是亲戚朋友。污水处理厂每个月会派人到武汉绿盎抽查,检查武汉绿盎的生产情况。
罗姓负责人出示了武汉绿盎的相关资质材料。
黄陂区环保局2014年12月15日《关于生物循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显示,武汉绿盎拟投资800万元,总用地面积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新建一栋360平方米的原料储存车间,1050平方米耗氧发酵车间,1栋800平方米的半成品堆放车间,一栋960平方米的造粒车间……建成后年生产蚯蚓50吨、有机化肥1.5万吨。确需夜间连续作业的,需要报请环保局批复。
黄陂区政协2014年8月26日《关于支持城市废水污泥处理资源化项目顺利进行的建议》的函件显示,该函件直接专报给区长,称黄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日产35吨淤泥,年产12775吨,成为城管、环保部门的执法难题,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消极因素。据了解,武汉绿盎可以实现淤泥无害化,区税务部门应与该公司签订常年合作协议,适当对淤泥运输予以补贴,每年约需110万,可以从城市排污费中列支。
2014年12月2日,黄陂区环保局、黄陂区水务局、武汉黄陂凯迪水务有限公司及武汉绿盎四方,签订了一份备忘录,称将前川、盘龙污水处理厂淤泥交给武汉绿盎是较为恰当的处置方式。
凯迪新川污水处理公司2017年12月和武汉绿盎的《污泥自转运服务合同显示》,双方约定,武汉凯迪新川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支付给武汉绿盎31万余元,由武汉绿盎将淤泥运走。罗姓负责人说,凯迪新川污水处理公司年产3000余吨淤泥,每吨运费约100元。
“淤泥肯定不能乱倒,这个我们合同里有约定的。”罗姓负责人表示,他不知道武汉绿盎如何处置处理淤泥,只看过武汉绿盎的生产流程,不知道生物化肥是什么颜色。他查看了澎湃新闻在驻河村拍摄的淤泥照片后,表示无法判断这些淤泥是否经过处理。
7月19日下午3时左右,在该厂淤泥存放车间,当日的淤泥已经被武汉绿盎运走。罗姓负责人表示,运输的车辆是大货车。
澎湃新闻看到,车间地上还残留着部分淤泥,充满恶臭的淤泥上面爬满了苍蝇,淤泥颜色和驻河村倾倒的淤泥接近。
19日下午,前川污水处理厂的淤泥已经被运走,地上还残留了一点淤泥。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摄水务局:处理淤泥一年收入240余万
黄陂区曾饱受污水处理厂淤泥困扰。
2013年,武汉市汉西污水处理厂和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曾被媒体曝光,将部分污泥倒在黄陂区,形成足球场大的黑色臭泥潭,人们远在机场高速上都能闻到刺鼻臭味。
黄陂区水务局排污科负责监控武汉绿盎的淤泥去向。 排污科唐科长告诉澎湃新闻,为监控淤泥是否运到武汉绿盎的工厂内,他们设置了“四联单”,运输淤泥的车辆是固定的,要经过污水处理厂、运输、接收、环保局四个流程签字。
唐科长说,武汉绿盎负责处理前川、盘龙两个污水处理厂淤泥,两个厂年产淤泥约1.3万吨,通过武汉绿盎黄陂区污水处理厂的淤泥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政府每吨除了水厂支付的100元运费外,再补贴85元的处置费。如此复杂的工艺,85元是否够用?唐表示,85元的价格是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作出的。
经粗略计算,武汉绿盎处置淤泥一年的收入约240余万元。经唐科长确认,武汉绿盎只有一处工厂。
武汉绿盎将淤泥转化为有机化肥的周期超过三个月,武汉绿盎的场地、工人、设备能否处置这些淤泥?为什么白天不开工?唐科长表示,武汉绿盎的日处置量经相关部门评估为80余吨,是足够的。他们会不定期到厂里检查,每次去武汉绿盎都在生产。
唐科长向澎湃新闻确认,堆放在厂房旁的褐色粉末是有机化肥成品,长满杂草的是蚯蚓地。他称,在淤泥里面加谷壳、树叶、秸秆并干燥处理,是为了卖相好看和包装方便,平时倾倒的并不会这样处理。其表示,肉眼看不出倾倒在驻河村的淤泥是否经过处理,环保局已经取样送检。
“你们的报道发出后,区里十分重视。”唐科长表示,“淤泥的处置确实比较难监管”。他称,计划后期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和摄像头,掌握这些车辆的动向。
黄陂区环保局办公室陶主任表示,武汉绿盎倾倒的淤泥已经抽样送检,检测结果暂未出来,根据结果才能判断是否将案件移送给公安机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