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8岁就嫁人的母亲,操劳半生

2023-04-21 18: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本期故事关键词:父母 -

父母的婚姻,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婚姻。婚前没有见过面,遵循媒人之约、大人之命,婚后磕磕碰碰、风风雨雨,却能在困难中不离不弃,建立血浓于水的纯朴感情,一起承受岁月的沧桑,成为彼此最亲的人。

我一直觉得,父母的婚姻,对双方来说都是个悲剧。

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那个年月,流行“半边户”。“半边户”中的女人,其实就是留守妇女,这样的婚姻,看起来互补,却又有某种不平等的关系在里面,因为双方在知识与经济层面上不对等,婚后往往难以平等相处,连共同的语言都难找,又何以有真正的心心相印?可以说,“半边户”的婚姻有某种不道德的成分,即掺杂了男方的自私想法,想找个农村女子留在乡下生儿育女,又兼顾侍奉双亲,可以一举两得。

父亲曾坦白地讲,他与母亲的婚姻,就是有这么一个考虑。他是出于对我爷爷奶奶的孝心,自己在外工作,不能照顾老人,所以就将自己的小家庭安在农村,这样,似乎他就从没有离开原生家庭,回来能与老人贴得近些。这个初衷,只是考虑男方的家庭需要,并没有为女方的幸福着想,实是男权思想在作怪,让女人为男方家庭做贡献和牺牲。

何止是我父亲,那个年代的“半边户”,多是如此。我所见过的“半边户”家庭,大多是将家安在父母身边,让媳妇在家留守,男人放假就回来相聚。

新组建的家庭,实际上就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维持运转,因此承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苦与累。

家里没有个男人,农村的那些活,里里外外都靠她。山上的活,家里的活,不分轻重,打柴、种地、喂猪,都得母亲一个人扛。

结婚的时候,母亲只有十八岁的样子,符合那时的法定婚龄。在如今的城里,十八岁的女孩该过着怎样的花样生活,大家可尽情想象。但我母亲,从此承担着一个家庭的重担,正走在被压垮的路上。

我大舅妈回忆,母亲那时回娘家,讲起在婆家的生活就忍不住要哭。她诉苦,又诉累。

可以想象,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一个陌生的家庭里,一嫁过去男人就在外地工作,所有的担子她一个人挑,肯定很辛苦,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晚上都是找我大伯的女儿来陪她。

接着有了孩子,姐姐与我先后来到世间,她的担子就更重了。在修建水库的工地上,别人工休,她要跑几里路回来给我喂奶,然后又匆匆赶到工地挑土石方。母亲做事又拼,身体终于禁不起长期的消磨,就在那个冬天倒了下去,从此再也没有真正地站起来,一直抱病在身,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那一年,母亲才二十四岁不到。

我们常想,如果母亲不是那样地拼命劳作,没有那次的病倒,这个家,也许如她所愿,父亲在外工作,有份收入,她在家种菜养猪,料理家务,生活应该比普通农户要过得好些。可母亲病倒之后,她与这个家庭,偏偏过得比普通农家还艰难得多。

生活从来没有假设,我常想,以母亲的急性子与要强,做事“咬得蛮”的劲头,累倒病倒是迟早的事。从她病后仍是有多少力气就要用多少力气,从来不愿喘口气的生活姿态就可以看出,性格决定命运,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母亲病倒时不到二十四岁,我病倒时是二十六岁,都是在人生刚开始的阶段,就将身体拼垮,然后长期体弱。因为我遗传了母亲的急性子与完美主义,做事也是认真要强,在病倒以后,稍有恢复,仍是本能地去不惜体力,没有任何保留,再次将身体消耗一空。这种性格,让我们没有慢下来的概念,总是分秒必争,不愿将时间花在休息与玩耍上,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我重复了母亲的命运,也觉得是命中注定,是早晚会发生的事,并没有可以假设的机会。当然这是后话了。

“半边户”中的女人也有叫人羡慕的一面,那就是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吃国家粮”的男人。但她也会承受男人由此产生的优越感与大男子主义。

母亲就向我们抱怨过,年轻时的父亲,从单位一回来,就在家翘着二郞腿,吃了喝了,打把洋伞就又出门了。

我估计,那时的父亲,多少还是有些上班族的小派头。这种轻忽,也给他自己种下了隐患,毕竟在母亲累倒后,家里的担子,就全是父亲挑了。

母亲病倒后,父亲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一个家庭需要双方合力,谁都不可拖后腿。父亲不再那么认同母亲的拼劲,总劝母亲悠着点,慢慢来。因为母亲要是累得病发了,治病花的钱比劳动所得还多。

但母亲生性要强,从没反思过是自己因为搏命才造成那样的后果,对家庭建设的要求,并没有放松过。即便卧床不起了,她都恨不得自己从床上爬起来,要样样争第一。

但母亲已注定是力不从心了,无论是田地,还是菜园,我们都没有别人种得好。母亲基本上每年都要住院,后期是一年要住几次院。父亲要上班,又要照顾母亲,还要惦记着家里的田地,分身乏术,只有经常请亲戚来帮忙承担农活。

母亲年过四十就离开了,父亲中年丧偶,后来也没有再婚,二人没能相伴到老,这个婚姻,只能说是半生缘。

我所见过的“半边户”家庭,不顺的多。

这样的时代悲剧,在周围其他的例子上,都可以看到。女方在家勤扒苦做,与男方不对等,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般的认命,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也不能自主个人的命运。男方同样没有多少幸福可言,因为与女方存在明显的差异与鸿沟。这样的婚姻,只能说是搭伙过日子,连婚姻合伙人都不能算,因为彼此的角色并不平等。

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母亲常羡慕邻家的那对,因为男方是在村小学任教,离家近,上完课还能回家帮忙,女人在家也不会太孤独,有事到村小学去喊男人回来也方便。母亲总是希望我长大后跟他一样,在村小学当老师,娶个农村媳妇在家里,里里外外两边都兼顾了,多好。

那时,她都病得不能动了,作为农村女子的她,所能看到的幸福,也就是这么多吧。就是男人有个稳定的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田地,就够好了,就很满足了。

越是贫困的时候,越是容易有满足感,所要的幸福也很简单。

对父亲或母亲来说,于生活都没有多大的奢望,能吃饱穿暖,田地有人种,开支能应付,就是安稳的日子。

虽然父母的经济地位在这个家庭中并不对等,母亲长期抱病在身,也不能成为父亲的帮手,但在感情的天平上,父母却是平等的角色。母亲病倒以后,父亲对母亲从没有半点嫌弃,从没有觉得母亲成了累赘,或是给他添了麻烦。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病的时间长了,再亲的人也会失去照顾的耐心。但母亲从生病到去世,十八年的时间里一直与疾病相伴,父亲从没有失去对她的关心体贴,也没有显得不耐烦,总是竭尽所能地为母亲治病。这种感情的忠贞,即便在母亲去世以后,也是如此。父亲一直将母亲的照片放在床头柜上,也没有再找一个老伴。母亲对父亲,同样是发自肺腑的牵挂,每年腌制的腊肉,都是等父亲回家时再一起来吃,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我们是不煮肉吃的。父亲在山上做事,母亲再饿,也是等到父亲回来才开饭。虽然两人因为脾气都急躁,也少不了会吵架,但双方谁都没有动过手,感情也没有吵淡过。

父母的婚姻,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婚姻。婚前没有见过面,遵循媒人之约、大人之命,婚后磕磕碰碰、风风雨雨,却能在困难中不离不弃,建立血浓于水的纯朴感情,一起承受岁月的沧桑,成为彼此最亲的人。

我无法评判父母的婚姻或是一生,我只是如实记录他们的历程。发生过的事,都只能面对,没有岁月可回头。

我们从不后悔生在这个家庭,虽然经历过不少磨难,但父母所给予的大爱,那些患难中的真情,能温暖我们一生。

他们的坚韧与坚强,那些困难中的相濡以沫,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认输。

原标题:《18岁就嫁人的母亲,操劳半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