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 |书法何以成了杂耍,威尼斯要祝“生于乱世”

钱雪儿 陆斯嘉 吴正
2018-07-23 13:0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本周起每周推出“一周艺术人物”,扫描并评析国内外一周话题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近一周来,威尼斯传来了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总监关于策展方向的陈述——“祝你生于乱世”;而土耳其监狱里的女画家因一封违规寄给涂鸦艺术家班克西的书信,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在国内,从“射墨书法”到川美教授的盲写书法,则映证了当下书法界的鱼龙混杂,在一些学者看来,这些“江湖书法”其实与真正的书法有着天壤之别,内在还是文化修养的短缺与文化软骨症。

重庆|四川美院教授张强

盲写书法与文化软骨症

张强

书法界一直鱼龙混杂,继“射墨书法”之后,四川美院教授张强的“盲写书法”又“火”了。据《新京报》此前报道,一段视频显示,手持毛笔的张强在书写中扭过头来,屏蔽自己的视线,任凭笔墨在一张被美女扯动的宣纸上肆意流淌;另一些画面上,他更是直接在穿着白绢的女性身上挥毫泼墨,一顿操作下来,美女脸上、身上沾满了墨汁。被网友戏称为“江湖大师”的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曾任四川美院美术学系系主任、重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中心主任、2013年获得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现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针对其“盲写”作品不是书法而是涂鸦的质疑,他回应称,这是“放弃控制性,追求纯粹的书写”,“带有先锋性的东西,大家怎么骂,我都理解。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不懂得艺术是什么。”

张强的盲书表演,多暴露于媒体与镁光灯下。

张强并不仅仅在国内进行盲写,他也在英国表演过女性身体书写。据一些艺术网站报道,当时英国观众举场哗然,质疑与追问,“为什么在女人身体上书写?!为什么不让女人在你身上书写?!”张强当时回答称:“我们是当代艺术家,不是乖乖仔,是思想利刃对于男女表面虚伪关系的洞穿,而不是所谓‘女权政治正确’的符号标榜与概念图解。”

不过,这样的观点在一些资深学者眼里却不值一驳。一位任教于知名高校的书法史学者认为,当下各种“江湖杂耍”式的书法乱象频出的背后是文化修养的苍白与“软骨症”,他们一方面没有文化自信,对于中国书法的理解十分浅薄,但对西方当代艺术的真正内核也同样知之不多,内心深处的一种浮躁导致用浅层次的当代艺术观念理解中国书法,这与一些对中国文化同样理解浅薄的西方策展人一拍即合,“一些已经可归入走火入魔的程度。”

除了这些类于书法界的“江湖杂耍”者,有观点认为,即便一些名声较大的书法家由于文化修养的短缺,也热衷于与商业结合,哗众取宠,如杭州的一位知名老书法家即时常秀出“扫帚型”毛笔,当众表演,“所谓的‘书法’,对他们来说,有时更多就是表演,这与中国书法的本质其实是天壤之别。”(文/吴正)

威尼斯|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罗夫•罗奥夫

透露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方向:祝你生于乱世

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7月16日,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罗夫•罗奥夫(Ralph Rugoff)在威尼斯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他的策展思路。他表示,明年的双年展将聚焦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社会功能:娱乐和批判性思考。

在策展陈述中,罗奥夫解释了展览的主题名称“祝你生于乱世”(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的由来。他说,这句话可以追溯到1936年英国政治家奥斯丁•张伯伦(Austen Chamberlain)的演讲,通常被认为是一句从中国传入的“骂人话”。张伯伦将这句话用在反对希特勒的演讲中,而罗奥夫则将它同如今的假新闻现象和“另类事实”(即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可能得到不同的“事实”)联系起来。和假新闻一样,“祝你生于乱世”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假文物”,事实上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罗奥夫认为,艺术和艺术家可以引导人们“如何在‘乱世’生活与思考”。和往年的双年展着手移民、冲突等现实问题不同,罗奥夫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它和世界秩序的差异,在于它挖掘另类事实的潜力。虽然他对双年展艺术家和项目的选择尚未公开,不过他指出,展览旨在聚焦那些挑战思维习惯的艺术作品,关注不被人注意的事物,并且质疑文化边界。

身为策展人,罗奥夫向来认为观众也是艺术作品的完成者。他将自己对双年展的期望描述为一场能够让人深入参与并学习的有趣经验。“展览最重要的不是展出什么,而是观众如何将展览体验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这是2019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愿景。”(文/钱雪儿)

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女艺术家兼记者泽拉•多安

女艺术家因画下狱,班克西涂鸦抗议、公开秘密来信

据The Art Newspaper报道,土耳其裔库尔德女艺术家兼记者泽拉•多安(Zehra Dogan)违反监狱规定,向涂鸦艺术家班克西递出一封书信,对今年3月在纽约创作壁画《释放泽拉•多安》抗议她被捕的班克西表示由衷感谢。

7月17日,班克西在Instagram个人账号贴出了两页手写信及一份英文翻译,并配上标题:“我收到土耳其迪亚巴克尔监狱的一封来信。”

信中,多安首先描述了她的处境:“来自一间饱经血腥折磨的地牢,一座处处受禁的城镇,一个不被认可的国家。”此信实为非法,多安解释说,由于监狱对她实施“沟通禁令”,她不能打电话或寄信,于是“我只能暗中写信并设法投出。”

去年3月,多安被判处2年零10个月监禁,原因是她在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张画,画中被土耳其安全部队扫荡过的努塞宾库尔德城一片焦土。

一年后,班克西与另一位涂鸦艺术家联手,在纽约的一面墙上创作了70英尺高的壁画,描绘了多安在狱中的情景——多安肖像、被困铁窗,并用一支笔示意铁窗。几个晚上,班克西在壁画上方展示了多安原画的图像。

2018年3月,班克西与另一位涂鸦艺术家共同在纽约的一面墙上创作了70英尺高的壁画《释放泽拉•多安》,抗议女画家被捕入狱。

信中,多安还描述了犯人们可以听到“几十架战机起飞时恐怖的声音,它们要去轰炸我们美丽的土地、高山和城市。”她写道:“每天都从报纸中读到你认识的人被杀害,这样的感受无法形容。”狱中自杀已是常事,“生活在此,生命难捱。”

信的末尾,多安表达了她和狱友得知班克西抗议后的喜悦,“尽管远离我和我的同胞,但是他的所为是对连一张画都难容的扭曲政权的最好回应。”多安写道。

据一位游说政府释放多安的运动团体的发言人说,狱中的多安没有画布和颜料,她在手边的废纸上,用食物、饮料甚至鲜血“作画”。(文/陆斯嘉)

美国纽约|策展人尼基•哥伦布

女策展人因生育被MoMA PS1撤销聘用,万人请愿反对歧视

据Artnet报道,《Parkett》杂志的前执行编辑尼基•哥伦布(Nikki Columbus)最近对MoMA PS1提起诉讼,原因是美术馆在得知她最近生下孩子后撤销了对她作为策展人的聘用。这一诉讼令MoMA PS1备受指责。日前,社交平台Care2上发起请愿,要求美术馆方面出台支持职业母亲的制度。截至7月16日,已有超过1.8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字,要求博物馆方面出台支持职业母亲的制度。

“如果公司和机构歧视职业母亲,会使有能力的应聘者被排除在工作机会之外,这对她们的家庭和未来都会带来伤害。”请愿书上写道,“一个为世界带来美好的机构竟然会做出如此丑陋的举动,这让人难以接受。”

据Artnet报道,2017年4月,MoMA PS1首席策展人Peter Eleey就美术馆策展人职位应聘一事和哥伦布进行了联系。当时哥伦布已经有5个月身孕,考虑到说出怀孕可能会影响应聘,她没有告诉馆方。同年8月,PS1正式向哥伦布发出入职通知,邀请其九月开始担任策展人,哥伦布提出在家办公的请求,原因是她尚未从7月时的分娩中完全恢复。然而,得知这一消息的Eleey责问她为何在两个月前没有告知自己。几天后,MoMA PS1向哥伦布发出信函,信中称,馆方无法满足她提出的条件,根据沟通结果,她自己已经拒绝这份工作。而当哥伦布回复说想要这一职位时,PS1的首席运营官Jose A. Ortiz告知她,入职提议已经失效。最终,哥伦布只能对MoMA PS1馆长Klaus Biesenbach 、首席运营官和首席策展人Peter Eleey提起诉讼。

根据美国平等就业委员会颁布的怀孕歧视法案,女性没有义务告知未来的雇主自己是否怀孕。

MoMA PS1的一位代表拒绝对这一事件发表评论,而表示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所有的应聘者和员工得到尊重。“我们提倡平等就业,反对任何歧视,”这名代表说道。(文/钱雪儿)

上海|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

探讨博物馆双年城记: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兴办与启蒙思想有关

近期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研讨会,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分析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何以诞生在上海以及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何以诞生在南通,他认为,当时的一批先贤之所以要倡导建博物馆,有一个很突出的时代背景是那个时候的维新变法,其中,康有为、梁启超和张謇们敏锐地把握到了博物馆“公共性”这一重要特征,以此作为改造中国的“工具”,“上海文理学会成立之时,《北华捷报》曾撰文指出,这是处于这个古老国家发生巨大变革的前夕。”他说,“当年博物馆学的兴起,是很重要的文化现象。西方的博物学是在近代科学体系下的一种博物学,这是一个源头;还有一个源头,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博物知识。这两个源头在中国近现代博物馆现象的发生发展史上融合在一起。博物学的兴起,体现了知识结构的裂变,是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必然带出的一种转型,和当时启蒙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文/陆斯嘉)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