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篇:财富,艺术,传奇与悲剧——洛克菲勒家族与大洋洲艺术收藏

2023-04-20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本月初,我们向大家官宣了MAP今年下半年的第一场重磅大展——“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The Shape of Time: Art and Ancestors of Oceania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并预计于2023年6月1日正式与观众见面。

展览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大都会”)的大洋洲艺术收藏,呈现了该地区丰富多彩且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

而提到大都会的大洋洲艺术收藏,则绕不开它与洛克菲勒家族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洛克菲勒家族

历史简介

洛克菲勒是美国声名显赫的富豪家族,最早由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1839-1937)在石油行业起家,后于20世纪时跻身美国社会顶尖之列。其后代遍布政商等各界,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最为人知的名门望族之一。

这个家族与中国之间也有颇深的渊源。20世纪初,专注于慈善事业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了中国医学委员会。1921年,该基金会斥资在中国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顺利落成,该校正是今天协和医院的前身。

纳尔逊·A·洛克菲勒

家族艺术情结的传承

在洛克菲勒家族第3代的6位子嗣当中,排行第三的纳尔逊·A·洛克菲勒(Nelson A. Rockefeller, 1908-1979)是美国著名政治家,曾4次连任纽约州州长(1959-1973),并当选美国第41任副总统(1974-1977)。

与此同时,纳尔逊终其一生都致力于促进艺术文化领域的发展,这份热情可归功于他充满艺术氛围的家族背景。

纳尔逊·A·洛克菲勒

图片致谢:Michael Fredericks

纳尔逊·A·洛克菲勒的母亲,艾比·奥德利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1874-1948)不仅是一位顶级的艺术收藏家,同时也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以下简称“MoMA”)的创始人之一。

艾比·奥德利奇·洛克菲勒,摄于1922年

摄影:H.T. Koshiba

图片来源:The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

与热衷先锋艺术的母亲不同,纳尔逊更倾心于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传统艺术。自1930年代起,纳尔逊围绕以上几个地区,正式开启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收藏之旅。在此过程中,他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庞大且独树一帜的收藏体系。

当时西方鲜有人涉足的

艺术领域蓝海

1932年,纳尔逊·A·洛克菲勒成为大都会与MoMA的董事会成员,并积极地向大都会董事会提议举办前哥伦布时期美洲艺术的展览。

*前哥伦布时期艺术(Pre-Columbian Art):约公元前3000年起,至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美洲期间,美洲中部、南部及加勒比海沿岸原住民的艺术创作、仪式及生活用品。1

尽管出身名门且拥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纳尔逊·A·洛克菲勒早期推广非西方艺术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当时,纽约艺术界对其颇为“小众”的非西方艺术收藏持保守态度。他的号召没能得到当届大都会董事会的积极响应。因此,他便另寻出路,与奥地利裔策展人勒内·德·哈农库特(René d'Harnoncourt, 1901-1968)共同投身于一项前人未曾实践的艺术设想。而德·哈农库特也对日后洛克菲勒收藏体系的成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后担任MoMA馆长一职的勒内·德·哈农库特

摄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1959年

摄影:Eva Arnold / Magnum Photos

图片来源:Artstor

原始艺术博物馆成立

具有时代前瞻性的决策

德·哈农库特与纳尔逊·A·洛克菲勒对艺术怀有相似的审美趣味,在其职业生涯中持续为洛克菲勒的大洋洲艺术收藏做出了贡献。

1953年,纽约世纪协会(The Century Association)成功举办了展览“来自纳尔逊·A·洛克菲勒收藏的原始雕塑”(Primitive Sculptur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Nelson A. Rockefeller)。

次年,德·哈农库特与洛克菲勒共同创建了一座全新的艺术机构,专门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非西方传统艺术品。洛克菲勒将选址定在自己童年居所隔壁的一座联排房屋中,与MoMA仅隔街相望。世纪协会的这场展览也被认为是促成该机构成立的关键性事件。

几年后,该机构被正式更名为原始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Primitive Art,以下简称“MPA”)。

早期MPA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然而在当时,关于此类非西方艺术的讨论仅停留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层面。在艺术史的语境中,它们被看作来自遥远异域的产物,其存在意义仅是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家们提供灵感。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等现代艺术大师都曾将非洲雕塑的形式和风格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MPA在1957年举办了第一场展览,展品均选自洛克菲勒收藏。来自大洋洲地区的藏品也在此次开馆展中得以展示。

MPA开馆展图册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collection / the Museum of Primitive Art》

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沃森图书馆官网

洛克菲勒在开馆展的陈述里公开表明,他希望这些“原始艺术”不仅作为历史文物,而是与所有美术馆和画廊中展示的作品一样,被当作艺术来欣赏。这项原则后来也成为该馆的核心使命和购买馆藏时的重要前提。

迈克尔·C·洛克菲勒

加入家族收藏事业

1960年,MPA举办的第一场大洋洲艺术展,“巴布亚湾的艺术风格”(Art Styles of the Papuan Gulf)迎来开幕。同年,纳尔逊·A·洛克菲勒的儿子迈克尔·C·洛克菲勒(Michael C. Rockefeller)从哈佛大学毕业,正式加入MPA董事会。

作为家族继承人,迈克尔注定像父亲一样走上一条传统意义上的成功道路。但他生性活泼且热爱冒险,因此在毕业之后,他决定首先加入哈佛皮博迪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组织的一支探险队,前往新几内亚(New Guinea)西部。

迈克尔·C·洛克菲勒在新几内亚

摄影:Jan Broekhuijse

(2006.15.1.1.30)

图片来源:哈佛皮博迪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官网

作为团队中的摄影师和录音师,迈克尔在当地度过了长达6个月的时光。旅途中,他以收藏当地木制雕塑作品为目的,首次造访了阿斯马特(Asmat)地区,并被这里的人民与文化深深吸引。

尽管在20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已经在新几内亚岛内实施统治,阿斯马特地区仍处于一种相对与世隔绝的状态,保持着未经西方文明影响过的样貌。

阿斯马特儿童在自然中玩耍

摄影:迈克尔·C·洛克菲勒

(2006.12.1.69.30)

图片来源:哈佛皮博迪考古学和民族学博物馆官网

迈克尔在与当地人的接触过程中,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从当地人那里获取了一系列艺术品,包括一批造型精巧的祖先柱(Bisj Poles)。时至今日,这部分藏品也是大都会大洋洲艺术收藏的重中之重。

迈克尔·C·洛克菲勒所收集的阿斯马特祖先柱

图片致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次旅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促使他在不久之后再次踏上旅程。

继承人意外之死

突如其来的家族悲剧

1961年9月,迈克尔再度前往阿斯马特地区。但不幸的是,在这次旅途中,他年仅23岁的生命永远地消失在了这片广袤的海洋中。

在这次航行中,迈克尔与其同伴所乘坐的船只被大浪打翻。根据他的同行人,荷兰人类学家雷内·瓦辛(René Wassing)的描述,迈克尔最后放弃了原地等待救援,决心自己游到岸边求助。

然而,瓦辛最终获得荷属当局的救援,而迈克尔自那之后便彻底在这片海域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迈克尔消失之后,纳尔逊·A·洛克菲勒与女儿玛丽·洛克菲勒(Mary Rockefeller)立刻前往当地,同时派遣了一支庞大的搜寻队进行搜救,然而他们最终也未能找到迈克尔的遗体。

未完待续

到此为止,关于大都会大洋洲艺术收藏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欲了解更多后续历史,请期待本系列内容后半部分:“下篇:财富,艺术,传奇与悲剧——洛克菲勒家族与大洋洲艺术收藏”,将于下周发布,欢迎各位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全文选译自:

"THE NELSON A. ROCKEFELLER VISION: ARTS OF AFRICA, OCEANIA, AND THEAMERICA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 2014, Vol. 72, No. 1.

1. “哥伦布前时期艺术.” CHRISTIE'S佳士得. https://www.christies.com.cn/departments/Pre-Columbian-Art-91-4.aspx?pagesection=overview#overview

浦东美术馆实行一票通制

一张门票即可纵享以下展览

即将展出↓

原标题:《上篇:财富,艺术,传奇与悲剧——洛克菲勒家族与大洋洲艺术收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