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出走格子间,去做“体力活”的年轻人怎样了?|有数

2023-04-20 1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当“螺丝钉”太内耗,这届网友开始“逃”往体力活。

在社交媒体平台,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体力活初体验”,分享自己从体力活得到的感悟,他们选择的体力活五花八门,从保洁到外卖员、从餐馆学徒到奶茶店店员,有人表示“体力活让我获得了简单的成就感”,也有年轻人在从事体力活之后明白“工作就是一种祛魅”。

我们爬取了豆瓣“轻体力活探索联盟”小组 513 条帖子,其中有 189 人尝试探索了不同领域的“轻体力活”,酸甜苦辣,各有所得。

从奶茶店店员到宿管,年轻人的“轻体力活”遍布各行各业

轻体力活是什么?“轻体力活探索联盟”小组并未对其进行明确定义,而在组员们的分享中,“不用动脑”“离开格子间”等词语被频繁提及,对于这些自定义为“探索者”的轻体力活从业者,体力活更像一个生活的出口,有人由此推开世界的大门,也有人仅仅为了生计同时从事多份体力活。

 

豆瓣上被分享出来的这些轻体力活五花八门,从常见的饮品店店员、电子厂流水线工人到市场调研员、面部护理员都有。但这 189 位“探索者”中,一半人都是兼职。对部分兼职的年轻人来说,轻体力活不止是一种别样的生活体验,更意味着一份额外的收入。

另有部分年轻人会忽略世俗意义上的“体面”,选择较为少见的行业尝试,如豆友@谢阿金的经历比较独特,她在新西兰一家屠宰场工作,她表示刚来的时候还觉得新鲜,现在只觉得宰杀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对部分较为“血腥”的场面也渐渐习以为常。

转行从零开始,轻体力活探索不囿于舒适圈

餐饮业因其从业门槛低成为最受青睐的职业,但“门槛低”并不是轻体力活探索者们择业的唯一标准,迎难而上者比比皆是。

有人因为探索轻体力活开始学习新的技能,拥有了全新的人生体验。豆友@春夏秋冬 在毕业从事了几份销售工作后开始学习开叉车,她表示“在这里把油叉,电叉,抱车还有侧位高叉都学会了”,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期待。

在全职从事轻体力活的 94 位豆友中,有 24 位拥有转行的经历,从视觉设计到宠物美容师,从 HR 到美发沙龙老板,从英语老师到客服,这些年轻人在转行时并不太会考虑经验契合度,不少人选择大胆尝试新职业。如豆友@Karolina木青 在被互联网大厂辞退后开始调整作息和饮食,早起早睡,拓展户外活动,爬山、徒步、骑车、力量训练,并通过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

并不一定治好精神内耗,反而出现更多消耗

从事轻体力活的体验究竟如何,体力上的消耗能否带来更多获得感,还是会加重职场消耗?这 189 位探索者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在我们统计的帖子中,共有 170 位分享者明确展示出他们对轻体力活的态度,其中接近一半给出了积极评价,但正负皆有的评价也占到近一半。对于小组内的大部分探索者,体力活还是一项“有所得”的体验。有人认为门槛低、工作清闲,还能在工作过程中观察不同人的生活。豆友@菜小饼 裸辞去做瑜伽老师,她表示“再也不想回到格子间,只想逃离,呼吸一下空气、晒晒太阳”,而新的职业也正带给她全新的自由生活和人生体验。但也有人从事着很多人梦想中的职业,却经历着一种痛苦的“祛魅”。

豆友@沙发上的精细鬼 做了一年船员,普通人幻想中漂泊大海看日出日落的自由生活对他来说却是煎熬重重,他表示:“这是我做过最差的一份工作。”漫长的工作时间和单调的船上生活令他难以忍受,长期不与人打交道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即使从事轻体力活,网友们对工作的评估依旧逃不开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在189条有效帖子中,对轻体力活最多的夸赞是“工作时间规律、空闲时间多”,有30岁的豆友在幼儿园当保安,早七晚四,下午四点引导家长有序接孩子后结束一天的工作,评论称他“提前三十年过上退休生活”。但体力活显然不是完全的“白月光”,豆友们吐槽最多的还是薪资待遇,有豆友在辗转档案整理、水果店店员、餐饮服务员几份轻体力活后感叹:“单做体力活很难养活自己,更别说轻体力活了”。

此外,还有不少人也发现了看似新鲜的工作中不为人知的缺点。在游乐园打工可能是不少人的童年梦想,豆友@Sodium 就曾兼职于儿童乐园,然而她却发现:“看起来很简单然而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抗压能力,双休日或者是假期同时体会几十个小孩子的尖叫和哭声,可以想像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地狱”,豆友 @CoralineCC 将咖啡师评估为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依旧选择了辞职,原因是“有胃炎,长期喝浓缩咖啡难以消受”。在表面轻快的尝试中,很多人也开始体察到好奇心的另一面。

而关于探索“轻体力活”的原因,62 位年轻人提到了“经济需求”,一名豆友表示即将步入婚姻,巨大的花销让他不得不考虑兼职赚钱,最终选择了兼职回收废品,也有豆友在有稳定工作的同时选择早起数个小时做早餐生意。体力活有时并不是逃避社会压力的一种渠道,反而是不少人面对生活重压所作出的妥协

 

正如一位豆友在分享中所写:“我们每个人从参加工作都会走一些弯路,也都会有所追求,90% 的人都会吐

槽自己的工作,首先得生存下去,才能选择生活。”

焦虑的年轻人横冲直撞想要摆脱内耗,做保洁、收银、外卖员,身体上的疲惫和易得的成就感或许可以短暂冲淡迷茫,但体力活并不是一种“万金油”,和世界上大部分工作一样,酸甜苦辣都存在,或许只有戳破这层幻想中的肥皂泡,接纳生活的挑战,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耕耘,才能摆脱巨大的社会时钟带来的压迫感。

作者 | 师梦娇 曹依婷 邱子涵

设计 | 张张

封图来源:《我的大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