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谷雨|茶煎谷雨春

2023-04-20 1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癸卯年 / 陆 谷雨

2023年4月20日 - 5月5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南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谷雨时节的雨水,像丝又像尘,那煮酒的瓶子还有一层蜡涂在上面,正是品尝新酿酒的好时候。这一时节,牡丹花开了,樱桃熟了,过不了多久,就要花谢花飞,春天也就跟着去了。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六个节气,在清明之后、立夏之前,时间为每年的4月20日左右。

谷雨,来源自古人“雨生百谷”的说法。《群芳谱》上就说:“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意思是说,谷雨期间,天气较为暖和,降雨量增加,大大有利于各种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也就是说下雨会促进谷类生长。同时,谷雨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种豆的最佳时节。

古代所谓“雨生百谷”的说法,反映了“谷雨”对古代农业的指导意义。但雨水过量或者过少的话,则往往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后期的产量。

物 候

鸟语花香的春季,古人从鸟之语、花之香中领悟到“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的农耕智慧。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时,静以承阳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开始催耕,“布谷布谷,磨镰扛锄”。桑叶繁盛,蚕事既登。

谷雨初候 萍始生

感恩天地呵护

当太阳到达黄经 30 度时,谷雨节气到了。

谷雨节气带给人们的感触,就如这个时节盛开的花朵一样多姿多彩。

浮萍为阳,其特性是不能经霜。池塘里,浮萍开始长出来了,意味着寒潮天气已经基本结束。故古人总结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阴已化尽,春将尽,夏将至。

这时的雨,是温暖的。再无清明雨纷纷那种倒春寒、时冷时热的飘忽感。

这时的雨,是饱满的。不再是初春的雨丝风片、细雨霏霏,而是洋洋洒洒、充充沛沛地飘落下来,很大方地滋润着江南江北涌动勃勃生机的土地。

这时的雨,是善解人意的。“阿公阿婆,栽秧插禾。”田间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正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便似默契的老友一般,不请自来,夜雨昼晴。

雨润百谷生。“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夜有春雨润养,日有阳光普照,这种天气,对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是最为适宜的。越冬作物“喜刷刷”地返青拔节,春播作物喜滋滋地出苗向上。

雨润百花媚。万紫千红中,花中仙子的牡丹迎来盛放之时,观赏的最佳时刻到来了。故而,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至今,在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保留了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的传统习俗。爱花的人们,像迎来了盛大的节日一样,流连、陶醉在牡丹的国色天香中。

雨润百草青。谷雨时节,喜茶的人们有福了。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春茶柔嫩的芽叶飘在水中,翠绿,柔软,舒展,茶汤是鲜活的,明亮的,温润的,香气散发到空气中,不管处在什么环境,只要一杯春茶就足可怡人。

有人说,喝茶有四种境界。人渴了需要喝茶,这属于自然境界;朋友们在一起品茶,不时地“斗茶”,比试茶品的贵贱,这属于功利境界;当人们品茗时,茶叶在水中翻滚,有虚有实,犹如一幅水中的山水画作,品茗者望着那上上下下浮动的茶叶,烦躁的内心归于平静,这属于哲学境界;然而,最高的境界,则是天地境界。

想象一下,如果这一刻你正坐在窗前读书,面前放有一杯热水,闲适安逸,突然,窗外风来,一片树叶恰好吹入杯中,这不正是品茶的最高境界吗?因为这是一种机缘,难能可贵,而这缘分正来自天地境界。

雨润百谷生,雨润百花媚,雨润百草青。这是天地万物备受呵护的时节。在谷雨初候“萍始生”的时节里,有一种幸福感,洋溢在雨润万物的蒸蒸日上中。

而这种幸福感,更来自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能融入天地之境,感知到天地对万物的呵护时,我们的内心应当充满感恩,并会因为懂得感恩而拥有幸福感。

金钱、地位、权势等外在的东西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正如《哲学是什么》所说:“真正的幸福不能向外去寻觅,她们只存在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她们是自由思想园地里盛开的花朵。一个不关心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的俗人,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谷雨最美丽的花朵,盛开在我们的灵魂里。谷雨初候,不应只是“萍始生”,生发更多的,当是对生命的感恩。在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的普通世界里,融入自己的灵魂,寻找宇宙的真善美,这是谷雨之悟的最高境界。

谷雨二候 鸣鸠拂其羽

且莫伤春去

正是“鸣鸠拂其羽”的时候。

“鸣鸠”,一个颇有古意的词,其实就是人们熟知而喜爱的布谷鸟,又叫子规、杜鹃。在苍翠的山峦间,小巧玲珑的布谷鸟抖动着翅膀,梳理着浑身丰泽亮丽的羽毛,一阵阵“布谷布谷”的鸣啼声,唱出了谷雨春浓时节的热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极有意思:“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

最有意思的是这两句:“气使然也”“趋农急矣”。

“气使然也”是说阳气在不断地生长、生发,熏染得布谷鸟忍不住拂羽示美,鸣唱求偶。这是生命之春的自然属性。

“趋农急矣”则是说布谷鸟自古以来就是农家人心中的益鸟、春鸟,声声“布谷”急,似在催促人们快去“播谷播谷”。农家应时而种,百谷应时而生,一刻也不要耽误,一刻也耽误不起。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依据农业气候规律所赋予谷雨二候“鸣鸠拂其羽”的文化意义。

无论是“气使然也”的自然属性,还是“趋农急矣”的文化意义,都在提醒人们,莫待春归去,莫待春归去。

“莫负春光”最华美的高潮,就在这个时节。

这是春雨和万物最美的相遇。雨落在湖中,便是一朵朵水莲花的晶莹;雨落在枝头,便是一片片翠绿的葱茏;雨落在花蕊,便是一瓣瓣姹紫嫣红的娇艳;雨落在秧苗,便是一棵棵向上生长的喜悦。

此时的春光之美,是春天在即将逝去时最灿烂的绝唱,如丽人离去时那转身回眸的惊鸿一瞥,美得让人震惊,陶醉,无限回味,又不禁怅然感伤。

唐代李商隐在《天涯》诗中感怀子规啼时春之将逝的惆怅:“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宋代大文豪苏轼那一首《天仙子》更是令人情何以堪:“一夜剪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春是生命的初度,对春光最好的珍惜,就是让生命之春尽情盛放,这是“莫负春光”的最好体现。

牡丹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历经千万年的演化,经过千锤百炼,牡丹才从山间的普通植物,演变为百花之王。它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任何植物都不具备的:“长一尺退八寸”。牡丹每当长到一尺高,到冬天的时候,上面就会干枯,只有两寸能活下来,年年如此。这是为来年的抽枝勃发做好准备,也是大自然本身所蕴含的“知进退、明舍得”的智慧。中华文化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退”不是“倒退”,而是“稳中求进”。放在我们这个时代,“进”便体现为创造、创新。

领衔群芳的牡丹正是在暮春时节绚烂绽放的。春天越是逼近离场的那一刻,牡丹越是开得灿烂。牡丹中的珍稀品种如黑色之墨池、黄色之姚黄、绿色之豆绿,都是在春将尽时才灿然登场。在那傲然挺立的国色天香中,哪里有伤春尽的叹息?只有生命极其热烈的怒放。

谷雨三候 戴胜降于桑

以最美的姿态作别春天

在布谷声声满山回荡之后,便进入了谷雨三候“戴胜降于桑”。

戴胜鸟的叫声没有布谷那样悦耳,但有非常独特的外形和漂亮的羽毛,特别是头上顶着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的羽冠,艳丽的棕红或粉红中,有黑色或白色斑点点缀其间,仿佛一顶绝美的皇冠。

错落有致的羽纹、机警灵敏的禀性和照顾后代尽职尽责的习性,使得戴胜鸟自古以来就成为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中外很多地区都将其视为祥和、美满、快乐的化身。唐代诗人贾岛专写一首《题戴胜》来赞美它:“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世纪之交时,中国金币总公司于2000年新春佳节期间发行单枚套彩色银币“戴胜鸟”,寓意“千年伊始,戴胜如意”。2008年5月,时任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宣布戴胜鸟为以色列的国鸟。

“戴胜降于桑”,是让人喜悦的情景。当吉祥美丽而性喜温暖的戴胜鸟飞临桑树的枝头,意味着蚕宝宝就要出生了。养蚕织丝,这是农耕社会的大事喜事,多么重要而又令人愉悦。元代僧人守仁在《戴胜》一诗中怀着欣悦之情写道:“青林暖雨饱桑虫,胜雨离披湿翠红。亦有春思禁不得,舜花枝上诉春风。”

回顾整个谷雨节气,充满了最适合生命生长的温暖和湿润。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谷雨节气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播谷,养蚕,谷雨是春天里和农事结合最紧密的一个节气。人们为了衣食住行而谋划着,忙碌着。这是人类对生命繁衍最直观的认识,是最古老而最永恒的智慧——既然春天是产生生命的季节,那么春天也必然是为生命成长而做好准备的季节。这亦是宇宙之道赋予人们的幸福与责任。

当春天即将谢幕,物候转换带来了越来越美妙的景致。“萍始生”时,雨润百谷;“鸣鸠拂其羽”时,布谷啼翠,牡丹怒放;“戴胜降于桑”时,亮丽的戴胜鸟在桑树间迎候着蚕宝宝的降生。即便是桃花梨花已然凋谢,那枝头上正在孕育的果子却让人感受到了新的更饱满的期望之情。天地间的生命无不呈现出最美的姿态,依依作别春的盛情,带着春对生命的慷慨馈赠,欣然步入夏的怀抱。

传 统 习 俗

谷雨意味着雨水滋润、气温回升、农桑渐繁,田间忙播种,山头忙采茶。绿芽烹雨醒诗梦,茶园浮香荡文思。谷雨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在民间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气习俗。

赏牡丹:谷雨赏牡丹花

牡丹盛开时节正值谷雨,所以人们又将牡丹花称为“谷雨花”,并衍生出“谷雨赏牡丹”的习俗。凡有花之处,就有仕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号称“花会”。清代顾禄《清嘉录》记载:“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苏州人在谷雨季节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习俗,范成大《吴郡志》说,宋朝中兴以来,洛阳花移种到了吴地,并以洞庭山、光福为多。

但是,在谷雨到来之前,苏州的牡丹花期基本都已经pass,谷雨三朝逛园林看到的不是牡丹,而是芍药啦。

现在苏州园林里基本都种牡丹,上方山也有,常熟还有牡丹园。

自宋朝以来,每年这个时节,以园林为代表的苏州所有种植牡丹的地方都会对外开放,引来无数看花群众。到了晚上就更热闹了,张灯结彩,文人雅士相聚赏花,在花前月下谈论风月。

牡丹是花中之王,很多人也把她看做是中国的国花,与梅花的竞争那叫一个激烈,一个前脚走,一个后脚来,苏州人攀谈起来会说她们俩在“别苗头”。

说起牡丹苏州人的喜爱之请真是溢于言表了,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创作了一部《牡丹亭》,从此在中国戏曲史上永垂不朽,也让昆曲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中永久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汤显祖在的那个时代,大明朝步入黄昏,万历皇帝开始进入“万事不理”的职业生涯,汤显祖在仕途上憋屈坏了,终于在无可奈何下高呼一声“告辞”,于是,就回老家江西专心创作。

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定实在太正确了,辞官当年他就完成了《牡丹亭》的文本,最终用昆山腔演绎,一经问世便名动天下,达到了“京华满城说《惊梦》”的风靡程度,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文人雅士们在议论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而杜丽娘的惊梦也从此撩动了无数看客关于爱情的那一根心弦。

独立东风看牡丹,杜丽娘就是那样一朵遗世独立的牡丹花。

牡丹亭是汤显祖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偶像剧”,牡丹则是大自然在天地间赠予我们生活的礼物。

苏州的历史、中国的历史都太悠久了,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变化,唯独对于美好爱情与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梦。

走谷雨: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成

谷雨时节还有个稀奇古怪的风俗,庄户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无论有事没事,谷雨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圈回来,或者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散散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称作“走谷雨”。她们这样做,意图走出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成。

喝谷雨茶:清火、辟邪、明目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喝了谷雨茶,具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因此,谷雨这天无论天气多恶劣,茶农们都会去采摘一些新茶回来加工谷雨茶。

食香椿

有人把春天采摘到的家蔬、野蔬做菜食,称作“吃春”。春不仅可赏而且能吃,给盼春者增添了另一种急不可待的欲望。正如香椿,春分一过,人们就眼巴巴地盼其快长,急等着吃春。终于可以掰香椿了,不会吃香椿的人,唯恐把树披死,仅摘取腋芽,留其茎枝顶部,等待再长;会吃香椿的人,则取其新发茎枝的全部。实际上掰过香椿头的地方还会拱出新芽,过些天还可再次掰香椿头,这就是所谓“头茬”“二茬”;倘若仅是摘取腋芽,就白白地使粗而嫩的茎枝顶部老去了。

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通常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因为香椿嫩芽只有谷雨这个时节才有,不妨趁此时候食用一些,有益无害。

香椿的吃法有多种,人们最常吃的一种是用它拌豆腐,做起来省事,吃起来鲜嫩。说来这是很简单的小事,其实也有学问在。常见豆腐丁与香椿拌合在一起的做法,就值得商讨。香椿拌豆腐重在于“拌”,把用开水烫过、切碎的香椿,放在切成大片的鲜嫩豆腐上,适量放盐,洒点生豆油,或者为防夺味什么油都不放,用筷子把豆腐片搅拌碎,与香椿均匀地黏合在一起。这样吃起来清爽可口,最有滋味。此乃家传之法,不知大家以为如何?清代饮食专辑《调鼎集》有椿芽拌豆腐:“取嫩头焯过,切碎,拌生豆腐,加酱油、麻油。”“取嫩头”,会吃者也;“加酱油、麻油”,则非美食家言,岂不知它香可夺香椿之香,改变其自然美味吗?前说用生豆油拌之而不用麻油、熟油,就是这个道理。此法虽出于古人记述,若尽信之,诚如孟夫子言,倒不如没有这“书”了。

香椿常见的几种吃法还有炒鸡蛋、油炸、盐腌,不论如何去吃,头茬香椿是上品,不得吃才退而求其次。香椿头季节性强,常言说“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此“雨”即“谷雨”,通常掰香椿最佳之时也就是十多天的时间,再往后吃起来口感越来越差。如今,香椿已进入大棚栽培,虽一年四季都有上市,其质量、味道与春天在自然环境里生长的香椿相差甚远。若把自然生长的香椿头用开水烫过,即刻在冷水中凉透,封袋放入冰箱冷冻,倒是“惜春长”欲留“春且住”的一种妙选,不妨一试。如此存放的香椿时间既长,用它拌豆腐也不失其翠绿香嫩之美。

庭院栽植香椿还有一种寓意,那就是盼望家中老人长寿。父母长寿健在,谓之“椿萱齐堂”。古人有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子女孝而父母在,乃人生一大幸福。在庭院栽植香椿,很多地方有此习俗。巴金先生的四川故居曾是几进院落的豪门大宅,在桂堂院中就有“两株桂树和一棵香椿”。以椿为长寿树,最早出此言者是那个物我皆忘的庄子,在他的名篇《逍遥游》里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李时珍也说:“椿树易长而多寿考。”香椿不仅可食,而且庭院栽植吉祥。人生少过百,寄情长寿方。如此看来,在庭院栽棵香椿树既能惠及口腹还能慰藉心情,何乐而不为?只是在城市居于楼房者,无土地可以栽植,仅能树在心中了。

杀五毒

谷雨节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帖,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谷雨帖,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咒语。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其上印有咒符:“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抓有一只大蝎子。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代《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的愿望。

饮 食 文 化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也即将到来。那么在苏州人家里,谷雨吃什么传统食物呢?

黄花鱼

苏州人将黄花鱼(石首鱼)视为谷雨时令珍品。这个时节的黄花鱼肉质细腻,鳞片内暗藏甘美的油脂。从筷子头上轻轻挑上一小块,尝上一口,你就知道苏州人说的“鲜得眉毛掉下来”是什么意思啦。

黄花鱼营养丰富,具有通利五脏、健身美容的功效。黄花鱼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清蒸和红烧。

松花团

清明过后,山上的松树开花,松花粉便到了收获的季节。对苏州人来说,有一种本地特有的小吃可以上桌了。这就是“松花团”。

这是一种在苏州乡间才能找到的特色小吃,因为只有在乡间才能采集到大量新鲜的松花粉。制作的时候用水磨粉与凉开水揉搓成团。再将面团揉成长条,分成若干小团,入锅蒸熟后,趁热揉搓成型。此时,取事先调好的芝麻糖馅儿,将糯米粉掐成小团,包裹好馅,压扁,在松花粉上一滚。稍等几分钟,等糖融化后,就可以品尝到美味了。

上品的松花团,色泽金黄,入口伴有芝麻的清香甜蜜。刚蒸好的松花团吃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咬,咬破一个小洞后,用力地吸,把里面甜甜的汁水吸干,再大口吃,那才叫满足呢~

蚕豆

据说十个苏州人里有九个喜欢吃蚕豆,不,也可能有十个。蚕豆的软糯细腻不知征服了多少对美食“挑剔”的苏州人。嫩蚕豆肉质软嫩,水分较多,用菜油煸炒撒上葱花,是春暮夏初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

虽然本地蚕豆还未上市,但是大家可以吃外地蚕豆解馋啦~

太湖莼菜

苏州在谷雨节气里有一个江南特色风物——太湖莼菜,一种有着1800年馋人历史的水中蔬菜。

谷雨前后,莼菜开始孕育花苞。农户们把花苞叫“眼睛”。长了“眼睛”的莼菜,胶质更多,更滑爽,好吃,让人想起陆机那句“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莼菜,有着“水中碧螺春”的美誉。由于莼菜富含胶质,鲜嫩爽滑,苏州人最爱用来烹饪羹汤。

莼菜对于生长环境很挑剔。水位不能过高,不能过低,不能有风浪,又得微微有流动……伺候莼菜辛苦,采莼菜更辛苦。

从莼菜上市开始,采摘的人从早上上了长脚桶到下午两点,得一直趴在水面操作。他们身子前倾,探手下水,极快地选出水中卷曲的嫩芽和茎,把它们摘下丢进桶前的篮里,桶的后方压着石头和衣物,头顶是偌大的太阳,入手是凉凉的湖水。而他们平均年龄60+……

风 雅 谷 雨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名称,都表现出浓郁的文学美,谷雨是其中最美的几个之一。

除了清明这个显赫的节气有很多的诗词歌赋外,谚语则是大多数节气最重要的文化积淀,或者说,人们“过”节气其实就是在说谚语。一个个的节气,都是人们在相关谚语的念叨声中迎来送往的。

“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好像谷雨的谚语大多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其实,谷雨的谚语更多的是围绕稼穑这个核心。“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象蟹爬”“谷雨天,忙种烟”“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这些都是关注稼穑与温饱的谷雨谚语,还有精神层面的谷雨谚语“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每一个节气都有它的消费盛宴,精神的盛宴,物质的盛宴,或者精神与物质混合的盛宴。谷雨茶当然是谷雨节气的盛宴了。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曾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茶事活动。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而且要上午采的,过了午时就不是了。民间还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可想这真正的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高,人们总是把能够决定生死的东西奉为至高无上了。茶农们那天采摘来的茶都是留给自己喝或用来招待客人,他们在泡茶给你喝的时候,会颇为炫耀地对客人说,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哩!言下之意,只有贵客才能享用。

我喜欢“珍贵”而不喜欢“珍稀”。“明前茶、两片芽”,明前茶无疑是珍稀的,但它基本上是一种传说,或者说是有价无市,珍贵而可感的却是谷雨茶。谷雨茶又叫二春茶,其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怡人。人们还给谷雨茶取了不少好听的名字:旗枪、雀舌……与清明茶相比,雨前茶摒弃了明前茶的天价,水中造型却更好,口感并不比明前茶逊色,为大多数茶客所追捧。

虽然清明有许多娱乐项目,放风筝、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踏青,但总是免不了缅怀亡人的悲戚。因此,有的地方又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不走亲戚的就到野外去走一圈。这时才是最轻松最畅快的踏青。这也是这些地方的人们,在大一统的习俗之外,自由发挥的创造。很有意思!

当然,更有意思的是谷雨与仓颉造字的关联。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结绳记事录史。那时候,仓颉还姓侯刚,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提供给黄帝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领土谈判中失利。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创造文字,秘宣天地,幽震鬼神,功并日月。于是,黄帝选春末夏初良辰吉日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谷米,这是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淮南子·本经》也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黄帝把这天定名为“谷雨节”,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成了祭祀文祖仓颉的节日。黄帝赐封他为“倉”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建庙宇,并将这个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岁岁清明敬黄帝,年年谷雨祭仓颉”。如今,每年的谷雨日,陕西省白水县仓颉庙都要隆重举行公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活动,纪念“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

在江南,遇见谷雨

“我爱喝茶。”

文徵明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他在山里有个喝茶清谈的草堂,草堂周边丛木掩映,门前一弯溪水,客人来了,从小溪的石桥上迤逦迤逦地走过去,一眼就能看见两间茅屋,一个煮茶的童子。

1531年谷雨过后,文徵明在草堂煮茶待客,留下一张《品茶图》。

品的,大抵是应季的谷雨茶。

江南的茶到了谷雨季,已不如明前那么细嫩,茶芽间已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故称旗枪。有旗茶的谷雨茶,虽失了清新娇嫩,却更有一种鲜浓醇厚的滋味,许多爱喝茶的人,更好这一口。

那年文徵明62岁。以他90年的一生来算,这恰似他的谷雨茶时代,书与画都已褪去少年的青涩稚嫩,却又未到耄耋的老气横秋,此时的鲜浓醇厚,让人观之忘怀。

明 文徵明 品茶图

画上题道:

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

画里,草堂正室的桌上,有一壶二杯,主客对坐,相谈甚欢。主人是文徵明,来客是陆师道(就是题跋里的陆子传)。

陆师道那年大概二十岁,和文徵明亦师亦友,也常在文徵明的画上题句,譬如《绿阴草堂图》。

明 文徵明 绿阴草堂图

我老觉得绿阴草堂就是文徵明和陆师道喝谷雨茶的那间山中小屋,也有溪,有桥,有山,有树。不过没有茶童,也许是煮茶累了, 因倦去眠了吧。

文徵明一生嗜茶。

他有时候会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跑到无锡惠山,在山麓的“竹炉山房”取“天下第二泉”的泉水,烹茶、吟诗、唱和。他们在茅亭泉井旁席地而坐,或展卷或聆听,于此消磨终日。跟随着他们的茶童,总得好几个,有的取水,有的备茶,有的照顾茶炉。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有时候他也去沈天民的浒溪草堂喝茶。

沈天民的祖辈原居浒墅,他后来住在城里,却颇为怀念野林况味,便在城中修了一座草堂,取名为浒溪。

浒溪草堂很大,沈天民很好客,家中常常高朋满座,想来茶童们也是繁忙的。

明 文徵明 浒溪草堂图

还有些时候,文徵明会替朋友们绘喝茶图,绘下他们独自一人煎茶时的悠然与自得。比如他给学生王谷祥画的《林榭煎茶图》,给友人如鹤先生画的《乔林煮茗图》。

明 文徵明 林榭煎茶图

明 文徵明 乔林煮茗图

与文徵明同时代、也是同为明四家的唐寅和仇英,也曾画下类似的茶事图。

明 唐寅 事茗图

唐 仇英 清明上河图

明人的茶事图里,不再有唐宋那样大型而复杂的茶宴,多是三两知己,或者孤身只影。

大抵明人饮茶,要得水之“冽”,得境之“雅”,方能得茶之“趣” —— 野林空山,明月清风,松竹怪石,晴窗净牖间,“我爱喝茶”。

这是一杯文徵明们用来隔绝尘嚣的“清”茶。它来自不染尘埃的碧山深处,只适合与素心人对饮或独饮。是不是谷雨,倒也无妨了。

这是采桑季。也是采茶、看牡丹的时候。

谷雨的紫藤还可以采来做饼,牡丹花片可以涮了吃,也可以炸了吃,槐花一串串丰盛地挂在枝头,可以任性地蒸槐花糕、炒槐花饼、酿酒染布,木香开得恣意的时候,也可以把木香花囊悬在酒坛里制荼蘼酒……

都好,都好。

毕竟,我们今天少有人能像文徵明那样在山中搭个草堂,看雨,喝茶,听布谷鸟轻巧地飞过。

那就退一步,坐在画里,喝一杯鼎汤初沸的清茶吧。

苏 州 园 林 里 的 谷 雨

雨生百谷,清净明洁,四月的节气总是沾了春日渐深的光,雨水洗去了初春时节的青涩与薄寒,令百花沾露而鲜妍,误以为春雨是专程为它们而来。

园林同样能给人这种错觉,毕竟四季总不吝啬将美留于此处,与尘嚣划开界限,提供栖息在世外的理想家园。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大江南北,春色各异,然而东风不曾怠慢任何一处园林。

阑珊的春事在四月的腰间显得清洁而明快,各地花色有迟早,而世间的雨幕总有着惊人的相似。

谷雨时间到了,且让这轻快的雨水一涤天下园林的新春。

别了谷雨,再往前一步,便是立夏,这是与春日告别的预演,是为盛大的繁花宴席送上的春杪一程。

且莫急着向夏而去,在这雨幕深深之处,共赏这园林,为你我最后挽留的一席春天。

谷雨与渐暖的阳光一起,与春天飘落的雨滴一起,与万物生长拔节的自然之音一起,与鸟鸣合奏的旋律一起,踏着春风变奏的节拍,在温润如酥、曼妙清新中,轻轻撩开四月葱茏的面纱。

其实,不管哪一个节气的民间习俗,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顺应天时地利与人和,祈求上苍的眷顾,让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正是这些简单而质朴的理想与愿望,才使得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充满着神奇和希望,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 FIN —

封 面 / 羡壶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原标题:《今日谷雨|茶煎谷雨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