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一诺:迷茫时代,如何为父母“减负”

2023-04-20 12: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迷茫时代,如何为父母“减负”》

演讲:李一诺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畅销书《力量从哪里来》作者

来源:湛庐CHEERS2023世界读书日大会

<

滑动查看金句海报

>

李一诺,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曾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财富》杂志“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1.

做父母,是最复杂和困难的挑战

今天我想聊的内容是:关于做家长、做父母或者是说关于家庭教育。也很荣幸即将要和湛庐文化合作出版我的一本书。这本书的题目其实经历了一个历程,我也用这个历程跟大家做一个主线来分享。

第一次最开始想的这个书的名字是叫做《关于如何做父母》,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是很畅销,原因其实跟我的职业经历有关。可能有些朋友知道,我是分子生物学博士,后来在美国加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做了十年。在这十年的过程中,有大概五年在美国,五年在中国。基本上都是解决大企业,特别是高级领导层里面所面临的重要战略和商业问题。

从麦肯锡离开之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讲我走入了一个所谓的职业降维,我去了盖茨基金会。这是一个慈善基金,主要是做在中国的一些相关的捐赠项目,我是中国的首席代表。因为盖茨基金会的工作,我带着三个孩子和我先生从美国回到中国,然后我们又办了学校,叫一土学校,现在已经第七年了。

去年写了一本书叫《力量从哪里来》,更多是回顾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包括作为女性,作为职场人,作为母亲的这三重角色,在其中面对的非常真实的挑战。当然很多朋友可能看过我的一些文章、小视频,是继续降维吗?从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一个前辈就跟我讲,他说你这是一个职业自杀行为。这么说因为我赚的钱越来越少了吗?因为一般从麦肯锡合伙人离开都会去大企业做高管等等,这是比较常规的路径。

但是这些年的经历下来,我倒是觉得其实所谓的降维,对我个人来讲是升维的过程。因为作为一个母亲,首先在平衡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少的指导和支持的,大家如果想去学习商业管理,你可以去商学院,想学法律可以去法学院,想学医学可以去医学院对吧,还有其他的各种技工学校……但如何做一个职场的母亲?只有生活这一个学院。它之所以没有人能教,就是因为教不了,太困难了,所以这件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升维的。

讲到教育,讲到面对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和学校里的孩子,那又是一个很大的升维。任何一个行业,你总是有服务或者是产品,那你的这个服务和产品,如果按复杂性,是不是最复杂的就是人了?一个幼儿园老师面对的一群三四岁的孩子,那他面对的这个所谓的客户也好,和他提供的服务也好,他所谓作为的教育产品也好,这个复杂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服务,可以跟他相比。我们做父母也是一样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工具,他也不是所谓的可以被标准化的这样的东西。他是有灵性的,有神秘性,有复杂性的人。

2.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

《如何做父母》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搞怪或者很奇怪,但就是在想能不能有一套方法论,用类似麦肯锡的东西去指导这一个复杂的领域。我那时候开玩笑说:在这个麦肯锡里面,没有一个什么东西不是用数据分析加访谈加上PPT解决不了的。但数据分析加访谈加PPT都解决不了这个育儿的问题。我想写这本书的第一阶段,就是因为我的职业经历套。

第二个阶段又换了一个名字,我觉得大量的父母都太焦虑了,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觉得邻居家比我干的好是吧,别的孩子好,别的父母好,所以书名改成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这是意识到教育这件事情,从一个降维的理解变成是一个升维的理解,它是很难的。因为最终,我们育儿的或者我们作为父母的体验,那是人生里面登峰造极的体验。首先时间很长,另外你是在培养一个人,对一个社会来讲,这整个社会的下一代,对世界来讲就是世界的希望是吧,所以它应该是个很正面的这样一种体验。所以书的第二版的名字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

不是说你以为你是哈佛毕业的,你是北大毕业的,好父母的意思不是说必须有某种程度上的资格,而是我们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孩子,如果能够知道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能够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做到接纳孩子。给孩子一个创造,一个底层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这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意思就是它不仅是可能的,你也是必须的,因为孩子没得选。他不能说我的爸爸不好,我的妈妈不好,我不要了,我去选另外一个。你只能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第二版的书名有两个意思,第一你必须得成为,因为你因为孩子没得选择,你没有退路。第二就是如果我们放下一些错误的,对什么是好父母,什么是好教育的执念,成为好父母所有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

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其实也有问题。因为第一级的时候说,有一套方法论,用麦肯锡这套PPT框架就可以解释清楚。第二个就是,这个不行,我们还是要给大家心理上的这种暗示和支持。但是为什么有问题?发现这种暗示和支持会带来压力,因为在生活具体的场景里面,你的感觉是很失败呀,很多事情不会呀,搞砸了呀,我做的不好呀……每天是非常狼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告诉你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反而是会给大家造成挫败感。因为你会认为,一切跟你的现实是不一样的,现实是挫败的。

3.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被支持

如果给我这样的一本书,虽然里面的讲的内容是对的,但是它跟我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差距是非常远的,我也是不愿意打开的。特别是对妈妈们,特别是又在工作的妈妈们。全职妈妈可能更辛苦,虽然她可能不需要去到一个工作里,但是全职妈妈面对的社会上压力,是一种就非常挣扎的这样的状态。特别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因为整个大部分的人生活在高疲惫和高焦虑的状态下。

第三版的书名我还蛮喜欢的,希望大家也喜欢,就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被支持》。想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能有这样的一本支持手册,也可能会变成《对每一个父母的支持手册》,现在是这样的一个定位。最终我们作为父母可能需要的并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的基础,这些东西重要吗?在生活里面其实是要用,它们是可以用的语言、行为、方法。要变成一些支持性的场景语言。

4.

养育孩子的最大障碍,是父母的认知

书里面有几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关于就是理解成为父母的自我变化。我们这些年做一土教育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教育的问题或者孩子教育的障碍,就是我们父母的认知。这个认知不仅仅是说你要去德国读个博士,看过什么,而是说你对自我的认知——我们认为我们来是干什么的。还有一些关于孩子未来求职就业的规划想法,这些工具化的属性是不好,但它不能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也不能是教育的全部。或者说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那就要让孩子不停去上补习班,不停去做这些事情……如果认知不改变,行为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是基于大家对世界的认知的。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经历了看上去无声无息,实际上惊天动地的变化。就是孩子出生的一瞬间,甚至你怀孕的那一瞬间,对妈妈来说,你已经知道你成为另外一个生命的孕育者,你是对他的全权负责任人,至少在一段时间里面。但对这个变化来讲,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有准备好的。所以在书里讲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很多事情的起点,因为最后的终点还是在我们自己,在我们作为父母的这样的一个角色。

5.

孩子的语言是玩,讲道理是欺负孩子

书的第二部分,想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如何理解孩子。举一个例子,其实孩子的语言不是讲道理,我说讲道理是欺负孩子,因为大人可以头头是道的讲道理,孩子首先他的语言能力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第二个他就算是他听懂了,他也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其实从这角度来,你觉得你讲的一篇大道理,对孩子来讲你就是在降维的欺负他。

孩子的语言是什么,孩子的语言是玩,是play。所以我们如果知道孩子的语言是玩,那我就会通过玩的方法去跟他沟通,让他理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也就是我们如何跟孩子沟通,其实前提是要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他的这个生长发育的规律是什么。第二部分就是给很多大家支持性的工具,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基础。

6.

看到亲子冲突的底层根源

书里面我还想讲讲我们如何去处理跟孩子相处或者是做父母的过程中要不得不面对的冲突。冲突是无处不在。那其实冲突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冲突,很多人的想法是说,赶快把这件事解决,要不然就用权威是吧,要不然就是离开装看不见。但是所有的冲突它其实都是根源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冲突看到这些底层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得到支持,支持我们在冲突中的自我状态,当然也能够去支持孩子。

比方说我们家老大13岁进入青春期了,他现在的冲突就是,他需要更多自己的时间。那我其实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小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的时间是我定的,这个时间妈妈给你讲故事,那个时间我们来玩,他现在说我要自己定自己的时间。那这个表面看上去是一个冲突,但是当你看到本质实际上是他成长的过程。我们就可以换一个办法,就比如说让他定他的时间,而且我其实还给他一些任务,让他觉得很好,比方说孩子每天有家务活,我说能不能请哥哥来定一下你们三个人怎么分配,他就很乐意。在这个年纪他会觉得这种,他对这些事情的计划让他有一种赋能感。

然后比方说儿子帮我买车,把我们的关系变成我是客户,你提供服务,我来付费,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你就开始用对待成年人的心态和方法去对待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有脚手架去支持他。就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冲突,能让我们看到一些自己曾经的限制,然后也给我们提供的方法。

其实冲突的根源说到底,实际上一个就是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他长大了,他有不同的需求了或者他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情况,这些情况需要我们去知道,需要我们去看到,那些我们可能曾经看不到的东西。第二个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父母自己,可能我不愿意这种变化发生或者我没有准备好这样的变化发生,那我其实自己的内心成为了去迎合和应对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一个障碍。

回到我们自身,其实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障碍,能够允许它生发出来被看到,也允许我们放下它的时候,我们自己才真的在这条路上,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就不仅仅是这本小册子给你的支持,而是你来自内在的一种对自我的支持。说到底,父母都需要一个支持手册。

相关推荐阅读

杰出的成功人士为何如此优秀?这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他们的父母到底做对了什么?哈佛成就差距项目创始人罗纳德·弗格森15年来一直都在追寻这个问题。他与知名记者塔莎·罗伯逊历时15年采访了超过200位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毕业生及其父母,结合他自己多年“成就差距项目”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了培养成功子女的秘诀。

他们发现所有成功人士的父母都扮演了相似的8种角色,即早期学习伙伴、飞航工程师、救援者、启发者、哲学家、榜样、谈判专家、全球定位系统。他们从这些成功经验中提炼了一套全新的教养方式,不做虎妈也不做直升机父母,掌握8个教养角色,就能让孩子拥有既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不管你是来自中产家庭、普通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也不管你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这套教养法则都可以复制!只要父母能扮演好这8种教养角色,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反之,如果

父母在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里犯下严重的错误,或者完全没有做到,那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非常大。

我做过多年企业战略咨询,但“战略”这个词,很少被用在养育上。实际上,养育的复杂与多变对“战略”的要求更高。高成就的核心是成全,成全儿童和教育生态里的每一个人,这也是一土一直在倡导的。

——李一诺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相关推荐

CHEERS CHEERS CHEERS

//湛庐文化//

原标题:《李一诺:迷茫时代,如何为父母“减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