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合肥试点职称改革:通盘统筹,打破教师成长“天花板”
合肥市第20中学的80后教师李祥刚刚评上小学高级教师,距离他上次评上中级职称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
“很多同事中级评完,要等一二十年,有的等到退休都没有评上。”李祥感慨道,“多亏了这次职称改革,否则不知还要排队到什么时候?”
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难,尤其青年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职称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遇到天花板,没有了“奔头”,由此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势必影响到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给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打破体制坚冰,2017年下半年起,合肥高新区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变“单打独斗”为“通盘推进”;变“论资排辈”为“优胜劣汰”;变“结果导向”为“过程严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全区2017年全年参评高级职称评定的中学教师25名、小学教师22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10人,最年轻的才35岁。
全区统筹核定指标 把蛋糕做大
职称难评,难在指标上,过去高级职称指标“下放”至学校,实行“一校一核”。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指标是相对恒定的,只有老教师退休了,才能空出来一个指标。由此造成“60后早评上,70后巴巴地等,80后、90后没指望”的尴尬局面。
70后的合肥兴园学校校长杜夕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所在的学校共有40名在编小学教师,按照8%的比例进行计算(按照规定,小数点后的数字超过8方可进位——记者注)“也就是说,3.2个指标,实际上只能计作3个,学校无法‘最大化’地利用指标。”
此番改革,教师职称岗位纳入全区统筹核定,由此扩大了基数,2017年新增高级岗位指标3个。统一核定,中学高级岗位10个,小学14个。
“如同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推平了田埂地沟,扩大了土地的有效面积。”杜夕龙举例解释道,“整合全区资源,从而实现集约发展,把蛋糕做大。”
更让杜夕龙没有想到的是,去年他所在的学校有3个教师同一批申报,最终通过竞争都评上了高级职称。“如果搁在以前,一个学校只能报1个名额,如果最后在市里通不过,这个名额就等于浪费了,大家都会因此产生怨言。”
不再论资排辈 同场竞技胜者出
“过去是在吃大锅饭,校内教师争一个碗里的指标,资历所占的权重肯定比较大,或多或少存在论资排辈,青年教师自然吃亏。”在合肥市桂花园学校校长孙明东看来,“现在必须与全区的候选人一起‘开放式’竞争,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同场竞技,优胜劣汰,评不上,谁都无话可说。”
本次职称改革破除以往评审惯例,改变区教育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监督员的现状,引入第三方评审机制,实施“史上最严评审”,分别开展高级职称材料评审和“无生上课”,确保评审公正。
“考试顺序随机抽定,纪委委员全过程监督,全过程录像,教育部门只负责过程把关、监管。”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处长叶光华介绍说,最后根据教师综合打分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或者等额推送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级评选。“彻底杜绝了评审过程中打招呼、走后门等不良现象。”
“‘无生上课环节’尤为重要,如同参加高考一样,谁都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只能精心准备,最后靠实力说话。”作为全程参与者,李祥感触颇深。
值得一提的是,职称改革也让老教师看到了希望。2016年,孙明东所在的学校空出一个指标,但因为自己的校长身份,他主动放弃参评。“这一次,是全区的人一起竞争,于是我就报了。”
孙明东终于在退休之前评上了高级职称,距离他评上中级职称已经过去了17年。作为区里的名师,有了高级职称这个条件,他将向“特级教师”的评定发起冲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7年合肥高新区教师高级职称评选过关率达到96%,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80%的通过率,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改革初衷。
从考核教师“如何教”到考查学生“学得如何”
“通过职称改革,青年教师的优势得到凸显,他们平时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大赛,擅长信息化教学,获得的荣誉相对较多,都成为了加分项。”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室副主任张志良说,职称改革让青年教师看到了专业成长的“曙光”,他们在教学改革中起到带动作用,很多老教师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
“过去开展教研活动,要派任务,现在大家是主动申报。”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区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文章是52篇,2017年是48篇,而到了2018年,论文篇数增长至107篇;2018年全区教师“一师一优课”数量、科研论文数量、全国创新课堂获奖率分别较上年提高122%、223%和357%。
“过去评职称,将要轮到你的前两年,你才会去准备,而现在,需要早作准备,长期坚持。”据孙明东分析,本次改革,教学业绩占30分,成了重头戏。
在他看来,过去评职称偏重“材料”,现在侧重考核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水平。
他介绍,因为职称评定的导向作用,现在各校的校长基本上都在班级代课,坚守在教学一线,并且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方法。
“虽然大家过去都是名师,但现在都意识到不能吃老本,必须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孙明东说。
“从考核教师‘如何教’,到考查学生‘学得如何’,说到底,职称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激发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让教师受益,更要让学生受益!”孙明东说。
(原题为:《合肥试点职称改革 打破教师成长“天花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