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级马里奥为什么总是在地下管道里打怪?
当宫本茂因“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而声名鹊起,站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他,想起了自己八岁那年的夏天:
那时他家里穷到连电视都没有,更没什么玩具,就把绳子和木片串成玩偶,自己还画了小画册;家乡京都农村没什么游乐场地,他就四处游荡探险。那年夏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个地洞,钻进去黑漆漆的看不到头,第二天他带灯笼把弯弯曲曲的通道和别的出口都摸清,这个不大的洞穴愣是让这个小男孩玩了一个暑假。
这个故事,他在采访中讲了一遍又一遍,光时间就有好几个版本,唯一不变的是,这个洞穴给马里奥之父提供了最初的灵感。1980年,当他作为任天堂游戏设计师到纽约开拓市场时,很快盯上了这里四通八达的地下管道系统,并以此设计出了《大金刚》——一款木匠爬梯子救女朋友的游戏,从美国市场赚回1.2亿美元。任天堂的意大利裔房东马里奥·西盖尔也跟着沾光,《大金刚》的主角就以他命名,一下把他的知名度打到跟美国总统比肩。
《大金刚》游戏截图
尝到成功滋味的宫本茂又给马里奥丰富了地下管道场景,重新安排了兄弟路易吉、头号反派大库巴以及穿粉色连衣裙的小公主女友,三年后开发出《超级马里奥兄弟》,再度火爆美国市场。
就这样,一个日本团队讲述的意大利人在美国钻管道的故事掀起热潮,此后历经一代又一代改版,风靡世界四十年,最近《超级马里欧兄弟大电影》的上映更是勾起几代人的回忆。如果说有什么游戏能让八零后和一零后一起玩,超级马里奥一定是首选。
那么问题来了,给马里奥游戏提供灵感的纽约下水道,究竟是什么样的?
下水道的历史:从古罗马到现代纽约
纵观世界历史,已知最早的下水道能追溯到古印度文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距今已有4600多年历史,留有大量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痕迹。在考古学家轻轻剥开覆盖在其表面的泥土与风沙后,能看到这座城市里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厕所与沐浴台,市中心还有一个砖砌的大浴池,四通八达的下水道系统将各个建筑联系在一起。有考古学家认为,沐浴台的广泛存在说明当时的人们很注重清洁,洗礼可能是当时宗教的一部分。
距今3000年左右的古罗马城也开发了自己的一套下水道系统。罗马人的公厕和公共浴室是出了名的豪放,公厕的坑位之间没有任何遮挡、相互一览无余,是重要的社交及商业谈判场所;公共浴室则在很多时间接受男女共浴。为带走男男女女的各种排泄物,罗马人用坚固的大理石修建了带有拱形门的下水道系统,其宽度最大甚至接近5米,比一些小溪都宽。
意大利奥尔巴诺下水道。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有传说称,罗马皇帝康茂德曾打扮成角斗士的样子、划小船穿过这些下水道。这事真伪无法证实,但只要皇帝能忍住下水道那股臭味,至少物理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罗马的大理石下水道甚至有一部分留到了今天,但建造下水道的技术与传统却在中世纪失传,遂造就了欧洲著名的“便如雨下”的场景。历史学家约瑟夫·吉斯在著作《中世纪城堡生活中》甚至描写过巴黎“便便与污泥的混合物漫过脚踝,谁走过一趟都别想清清白白”,这座时尚与权势之都同时也兼任臭气与便溺之都。
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500年后,现代罗马依然在使用。这里的下水道全部由岩石所砌。来源/Rococo 《下水道有多忙》
文艺复兴后,重拾审美的欧洲人开始在城里开挖阴沟,让污水污物顺沟流走。但这时的阴沟与今天的下水道还不可同日而语,直到1854年伦敦霍乱大暴发,欧美各国开始意识到保持水源清洁的重要性,在地下挖管道被重新提上日程。
作为欧洲城市在美洲的进阶版,纽约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其地下管道的历史比“纽约”二字的历史都长。早在17世纪60年代,荷兰人占领了哈德逊河口地区并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后,这里的下水道就随着新城建设一并施工了,污水在曼哈顿的中央大街下阴沟里流淌,一块木质顶板将其与居民的生活环境隔开。
这样的简易阴沟系统运行了将近两百年,直到19世纪50年代,纽约才开始追赶世界风潮,和伦敦前后脚开挖真正的下水道。事实上,早在1832年,纽约市就结结实实经历了一次霍乱暴发,据美国历史学家查理斯·罗森堡在《霍乱年代》一书中记载,霍乱在半个月内传遍整个纽约市,直接病死者超过三千人;同时由于阴沟中的臭水大量滋生蚊虫,要人命的黄热病也多次在纽约流行。
纽约市立博物馆收藏的画作,反映1842年一条输水管道的建成。来源/纽约市立博物馆官网
但纽约似乎并没有从疾病暴发中学到什么深刻的教训,只是建了几座输水管,没有改建排水设施。1849年,纽约经历多年不见的热浪,大量有机物在阴沟里加速腐烂,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股难以名状的臭味里,甚至在美国历史书上留下“纽约恶臭”的恶名。在这股恶臭中,纽约市政厅才终于做出建造下水道系统的决定,但执行一拖就是七年。
就在他们拖延的这段时间里,纽约市常住人口从51.5万增加到62.9万,原来的阴沟都被填满,新大陆也出现了和旧大陆一样屎尿横流的场面。1856年,熏天的臭气终于治好了纽约市政厅的拖延症,纽约第一条真正的下水道开始在下曼哈顿区动工。
在一座已经发展两百年的城市里挖下水道,可不是个小工程。为避开已有建筑的地基,施工队在有些地方要往下深挖十五米,这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地下施工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要对付时不时冒出的地下水、软硬不定的地下土质,还要考虑管道的走向,对施工队一项巨大的考验。纽约市变成了大工地,直到19世纪70年代还在做后续工程。
这时,离爱迪生发明电灯还有几年,更没有今天遍布各地的电网。所以纽约最早的这套下水道系统没有安装任何抽水泵,而是利用纽约各地地势不同给管道做个角度,让污水从高向低流动,最后汇入哈德逊河。为及时清淤,纽约的下水道设计了不少井盖,一旦发生堵塞就安排工人下去,纯手工把淤泥和垃圾掏出来。
这套系统很快就落后于时代,原因只有一个:纽约人口实在太多了!这时的美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各大城市都像吹气球一样膨胀。1890年,纽约人口已经高达150万,是1856年的两倍多;到1900年,这个数字又翻到340万,每天产生的污水又开始让城市变得臭气熏天。所以对下水道进行扩建和改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纽约市政厅对此出的招是引入电气化。
1903年,康尼岛上建成第一个安装电动抽水泵的污水处理站,靠着强大的吸力将污水抽过来,然后固体沉淀下来、液体则加氯消毒后再排放。1931年,纽约市发布新的下水道升级计划,要在整个系统里建造13个污水处理厂,并明确了电动抽水泵的标准等等。至此,纽约的下水道系统算是基本成型,此后也很少有大规模扩张。
纽约下水道现状:能绕赤道四分之一圈
历经多年建设与维护,今天的纽约下水道已成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复杂的下水道系统之一。纽约环保局官网上有数据,其下水道总长度达7400英里(折合11909公里),超过于地球赤道长度的四分之一。
在这上万公里管道中,有13.5万个雨水篦子、95个抽水泵、14个污水处理站,每天能处理五百万立方米的污水,全力运转为纽约市八百万居民的吃喝拉撒保驾护航。
或许是由于系统实在太陈旧,纽约没有选择雨污分流系统,而是采取了雨污合流处理法,也就是地面的雨水和生活区的污水走不同的管道排到地下,最终混到一起处理。这样做的主要好处只有一项,那就是成本低,小管子连接成大管子就行,省事省力省钱。
纽约雨污合流系统示意图。来源/纽约环境保护局官网
坏处有好几项,首当其冲的就是雨水和污水混合在一起都变成了污水,雨水没法回收再利用,污水处理量也要翻上好几番。在如此大量的污水中浸泡,地下管道的材料就必须要很坚固、抗腐蚀才行。为此,纽约下水道的建筑材料始终在与时俱进,最开始用砖头和陶管,后来用钢筋混凝土,过去这几十年,小管子用上了PVC管、大管子还是坚持用加固过的钢筋混凝土。
这点在《超级马里奥》游戏中也有体现。游戏里有三种主要建筑材料,上边带纹理的是砖块,吃了蘑菇的马里奥一顶就破;上边没纹理的是石头,怎么顶都没招;顶后的问号干脆是金属,更是别想顶破。等你玩到地下城堡关卡,在一些大的空隙中还有电梯带着人上下走,这些灵感或许就来源于电力抽水泵。
任天堂曾为PC用户提供的马里奥25周年纪念壁纸
第二项坏处在于,下暴雨时地下水管可能溢出,地面就会污水横流。2010年6月29日,纽约遇到特大暴雨,短时间内就有1亿加仑(折合38万吨)雨污混合水通过下水道系统被排出,突破系统承载能力并导致倒灌。纽约很多街区的房子变成了海景房,人们躲在停电的屋子里瑟瑟发抖,等待暴风雨过去。后来,纽约市为此投入资金改造管道,在一些地方实行雨污分流,但一万多公里的工程量可不是几年的时间可以完成的。
还有一项挺有味道的坏处,那就是污泥的处理。最早,这些污泥被倒进海里,但后来有人意识到,把污泥和水分开排进海里,似乎和把污水直接排进海里没有太多本质不同,依然会对海洋造成污染。1992年起,纽约的污水被禁止直接排入海中,而是先在污水处理厂沉淀一段,上层液体经过氯处理后排向大海,固体则在水箱底部沉淀成污泥,隔一段就抽走统一处理。
“统一处理”的意思是用火车拉走倾倒,虽然这些污泥算是不错的肥料,但很明显,纽约不需要。《纽约时报》曾有调查记者不顾味儿大追踪过这些拉淤泥的火车,美国人称“便便车”,最后发现它们从美国东北开到西南,跨越3200多公里抵达得克萨斯一个叫塞拉布兰卡的小镇上,这里据称是全美国最大的污泥倾倒场。
“下水道文学”:始于雨果,盛于马里奥
以上讲的还只是纽约市地下管道的故事。据美国环境署统计,全美国的公共下水道总长度已达128万公里,是地月距离的三倍以上。如果有只不知疲倦的老鼠将这些管道游历一遍,那至少需要一年加一个月再零十天。
所以,看似阴森可怖的地下管道世界,其实是片广阔天地。这里有钻来钻去的人、有世代生存于此的动物、有分岔的迷宫小路,还有水面与陆地的可切换场景。这么一处充满好东西的宝地可不只是马里奥与库巴的专属决斗场,而为文学创作、电影拍摄、新闻报道提供了不少灵感与素材,而且每个时代的创作都有自己的特点。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就盯上了巴黎的下水道世界。在他历经三十年磨成的名著《悲惨世界》中,男主冉·阿让经历了巴黎街垒的战斗,失败后背着受伤的女婿从下水道逃跑,与追捕他的警察沙威展开逃亡与追逐的游戏。这一幕想想都觉得适合拍电影,1959年,据此改编的电影就对这一经典桥段大加渲染,吸引大量游客到巴黎朝圣,后来市政厅干脆建了一座“下水道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官网和墙壁上,都刻着雨果的名句:
“巴黎的地下还有一个巴黎;一个下水道的巴黎;这个巴黎有自己的街道、自己的十字路口、自己的广场、自己的死胡同、自己的主干道、自己熙熙攘攘的交通,它们只是都在淤泥里,很少有人类的形态。”
巴黎下水道博物馆。来源/Rococo 《下水道有多忙》
等日历翻到20世纪30年代,纸醉金迷的纽约就不一样了,充斥着下水道怪物的传说,鳄鱼则是这些传说中的常客。早在1907年,《纽约时报》就报道过临近的新泽西州有人刷下水道时被鳄鱼咬伤;后来,《纽约时报》更是多次爆出新闻,时不时有人在纽约的各个下水道口目击到鳄鱼的出现,还有几位勇敢的年轻人抓住了一条。
《纽约时报》报道
一时间整个纽约人心惶惶,大家都怕哪天一条鳄鱼从自家抽水马桶里钻出来。这可苦了纽约下水道运营公司,派了不少人检修下水道以证明安全,但这种都市传说每消停一段时间,就会再出来一次。笔者随手翻翻,一直到2022年,美国主流媒体上还有关于纽约下水道鳄鱼出没的报道,不过纽约市环保局对这些都坚决否认。
住在地下管道里的小鳄鱼。来源/游戏《小鳄鱼爱洗澡》截图
20世纪80年代是探险的高峰,马里奥游戏的出现又赋予了地下管道一种全新的色彩,这里有等待挑战的各种怪物,但也有形形色色的新地形等着玩家去探险。与《超级马里奥兄弟》前后脚的动画片《忍者神龟》,更是把“下水道文学”推向高峰。一只身怀绝技的老鼠大师教导四只天赋异禀的乌龟,在纽约四通八达的下水道系统中东奔西跑迎战强敌,默默守护这座城市。
地下管道中战斗的忍者神龟。来源/游戏《忍者神龟·曼哈顿突变体》截图
新千年来临前后,人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凸显,“下水道文学”也随之转向。1994年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2003年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里,人类主角安迪和小丑鱼主角尼莫都是从下水道逃生重获自由,一个奔向监狱外自由自在的世界,一个回到无限广阔的大海。小丑鱼尼莫进入抽水马桶那一刻,旁边还有只鱼带着无限羡慕的眼神爆出金句:“条条下水道都通往大海。”
即使是下水道,也能承载对远方的向往。
从地下道成功越狱的安迪。来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END
作者 | 项天歌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原标题:《超级马里奥为什么总是在地下管道里打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