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谁说天津只有包子大麻花?细数天津那些不为人知的特色美食!
天津人经常被外地朋友戏称为“卫嘴子”
这里说的“卫嘴子”
原本讲的是天津人能说会道这个本事
后来因为天津人“好吃”就又多了另一种含义
天津人“好吃”可不是说说而已
早在清末到民国时期
天津毗邻北京,工业繁荣,富人阶层实力雄厚
闲居天津的“富二代们”日夜吃喝玩乐
讲究“下完馆子去听戏”
这就出现了一个美食家群体
那时候还有一批技艺髙超的厨师大佬
精心探求天津本地盛产的
河海两鲜烹制方法
将厨艺与文化融会贯通
由此天津的饮食文化
又提升到一个很髙的境界
对于天津美食,很多外地人可能只知道狗不理包子,还有火遍大江南北的煎饼果子。但是前一阵天津的银丝卷突然在网上走红,好多卫嘴子竟然也不知道它是天津特产。其实除了银丝卷,恐怕还有很多外地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天津特产,那才是老一辈天津人留给我们的美食巅峰,下面小津就带着大家一块瞧瞧都有哪些。
馒头卷面条 银丝卷
它,是一种天津的面食,经常出现在天津人的饭桌上;它,不是馒头,不是面条,也不是花卷,却兼具馒头花卷的特色,它就是本期主角之一的银丝卷。银丝卷以面里裹住银丝而得名,很多南方地区的人们都没有见过,除了蒸食以外,小津更喜欢将银丝卷过油炸一遍后,蘸着白糖或者炼乳吃,老少皆宜,绝对是饭桌上最受欢迎的主食之一了。
没有麻酱味的 麻酱烧饼
这里介绍的麻酱烧饼,可不是那种烧饼里夹着麻酱馅的,而是像图片这样的小麻酱烧饼,一块钱一个。天津人真的将麻酱演绎的出神入化,每一个天津人都是麻酱控,可以一天不吃肉,不能一天不吃麻酱。再说说刚出炉的麻酱烧饼,甜香酥脆,不是蛋糕的口感,但也不像北京糖火烧入嘴那么扎实,就算买完放起来隔天吃,也依旧松软可口。
没有小米锅巴的 锅巴菜
在天津,锅巴不能读(Guo Ba),要读(Ga 一声 Ba 一声),对! 嘎巴菜,这是老天津卫传统风味早点之一 ,一碗热热腾腾甜咸适口,以山东绿豆煎饼切条为主,淋上麻酱、酱豆腐、蒜汁等调料做的卤汁,刚刚泡上,嚼劲十足,泡上一会,就是没牙的老人也能轻松面对,且绿豆清热去火,是夏天最火热的早点选择。
不是茶叶做的 龙嘴茶汤
对茶汤的印象便是:在南市食品街里,一个大大的龙嘴茶壶上,总是冒着腾腾的热气,袅袅娜娜的翻腾。如果有人来买,便取出一个瓷碗,盛上炒好的高粱面,然后将龙嘴大茶壶里的热水,冲进去再搅拌好,配上葡萄干等配料,便大功告成了!
酸倒牙也要吃的 酸磨糕
酸磨糕是一种用酸枣磨成的酱,天津人对它都有感情,是大家小时候最喜欢的零食之一了。熟梨糕要酸磨糕的、刨冰要酸磨糕的、还有酸磨糕卷“大饼”......酸酸甜甜,特别开胃,现在小津也特别爱吃!
说是药其实是糖的 药糖
药糖是天津人小时候最常吃的零嘴,虽然说是药糖,但是一点药味也没有,因此也叫凉糖。天津人爱吃甜,粽子、汤圆、熟梨糕,沾上甜味就喜欢。药糖晶莹剔透,甜得纯粹,是最早的打着保健品旗号的零嘴,虽然药糖的保健效果有限 ,但卫嘴子对它的喜爱已经超过了本身的药用价值,真真切切的天津特色了。
跟梨没关系的 大梨糕
“大梨糕大梨糕,小孩吃了不摔跤”这是天津卫的一句俗语,里面说的大梨糕是我们小时候吃的一种特色糕点。它来源于天津西北角熬糖马家,起初鲜为人知,经改良后,才逐渐驰名开来,成就了一方小吃。小时候的大梨糕都是敲碎了,装在比手还小的小袋子里面,五毛钱一包,又香又脆、入口即化、先甜后苦。
康熙最爱的小吃 杨村糕干
糕干是天津民间的一种小吃,据说清朝皇帝康熙南巡期间曾经居住在杨村,地方官员就把万全堂的糕干作为贡品,献给康熙品尝,康熙很是喜欢。这也是很多天津人小时候的最爱了,甜甜糯糯,入口即化。
最爱逗哏的零食 豆根糖
顾名思义,豆根糖就是豆子味的糖,是用黄豆面、砂糖和面粉制作的一种美味“甜品”。虽然它其貌不扬,但是吃起来浓浓的豆香味,而且豆根谐音“逗哏” ,更体现了天津的方言特色,这可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最爱了!
气得大夫满街爬的 沙窝萝卜
沙窝萝卜是天津特产的一种青萝卜,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吃起来,甜辣可口,味如水果,并且有顺气、预防感冒等功效,深受天津人喜爱,其中有一句俗话就是描述青萝卜的:“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天津是一个魅力之都
天津人自个闲来无事就能找乐子、说段子
充满特色的美食,更是让我们着迷
作为一个天津人、天津吃货
欣慰且自豪
编|庞荔馨
审核|吴璠
转载来源|天津美食全搜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微博@天津旅游
投稿&合作邮箱:TJtour123@163.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