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饕们的快乐来了,鳜鱼不“倔”了!

2023-04-17 12: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底,设立于广东湛江市东海岛的广东恒兴集团“863”研发基地内的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实验室,研二学生韩志豪从他精心养殖的一批鲜活鳜鱼中,随机抽出一尾放在秤上,“0.48千克”的数字映入眼帘。

经过不足六个月的人工驯化以及人工饲料投喂,这批靠“驯化”+“饲料投喂”养殖出来的鳜鱼已“达到了市场销售的规格”,这标志着我国水产饲料中的最后一个堡垒——鳜鱼配合饲料已被攻克。

此项技术不仅突破了驯化和配方的瓶颈,同时饲料的驯化率、生长速度、存活率和饲料成本等指标,均已满足了产业化生产的要求。这项成果的取得,与上海海洋大学陈乃松教授和李松林副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生多年来的潜心研究是分不开的。

鳜鱼美味,但食性很“倔”!

鳜鱼因其美味被公认为是中国淡水中的四大名鱼之一。唐诗《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是中国人儿时就耳熟能详的诗句。但鳜鱼难养,难在其食性很“倔”,终生只进食活鱼活虾。如何让“倔”强的鳜鱼吃人工饲料,“驯化”可以说是这条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怎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驯化率,让鳜鱼能接受配合饲料的饲喂,是我们团队自2012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发出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陈乃松教授说。

团队曾做了很多实验。若不投喂活鱼或活虾,只投放饲料,鳜鱼可不“买账”。没有活的食物,鱼儿们就开始自相残杀了。一批实验鱼到了第二天,鱼已少了一半。再观察下去,最后就只剩下几条了。

“难就难在这里:它宁愿相互残杀,也不会吃你投喂的饲料”。那么把鱼儿们放得稀疏一点,彼此之间的距离隔得远一点儿,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验证明,还是想错了。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的摸索,团队逐渐掌握了一套“秘籍”。去年,团队成员张佳灿在研究生毕业后采用这套办法,自主创业,成功驯化出100多万尾吃饲料的鳜鱼苗,挣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张佳灿自豪地说:“我在上海海洋大学3年的研究生没有白读!”

“饲料鳜鱼”还能美味如初吗?

人工饲料养殖出来的鳜鱼还能像用传统的活鱼饵料养殖出来的鳜鱼一样美味吗?这一定是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有‘虎背鲈鱼’的成功案例”,陈教授自信地表示。浙江就有一家饲料公司采用陈教授研发的大口黑鲈配合饲料养殖出“虎背鲈鱼”商品鱼,在某电商平台的销售已是风声水起,消费者的好评率高达99%以上。陈教授补充说道:“没有最好的饲料,只有更好的饲料,我们还得不懈努力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力争把‘饲料鳜鱼’变得更美味。”

“绿色环保有效益”

才是水产养殖的长久之道

在传统的养殖中,鳜鱼要吃活鱼活虾。养一亩鳜鱼,就要养四亩的小鱼作为饵料。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也是对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四斤活鱼才能养出一斤的商品鳜鱼”,正是因为如此,鳜鱼价格一直降不下来。如今,该研究团队取得的技术突破,将推动该产业朝着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经济高效等方向高质量发展。

陈乃松教授细细算了一笔经济账:传统的生产中养殖1亩的鳜鱼,需要配套4亩的饵料鱼塘;现在用1斤的配合饲料,就能喂养出1斤的商品鳜鱼;原来生产一斤鳜鱼的饲料成本在18元左右,而采用配合饲料投喂鳜鱼,可把饲料成本降低至10元左右。

另外,“饵料鱼塘往往水环境较差,易孳生一些致病菌而传染给鳜鱼,从而不仅增加了投放药物的成本,还引发药残等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当前该产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若用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病害大为减少,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

原标题:《老饕们的快乐来了,鳜鱼不“倔”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