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妇女报刊文: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真相在网络之外
随着短视频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不断攀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显示,使用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已近七成。但是有的家长看见孩子使用短视频就色变,生怕孩子产生沉迷现象。因此,成年人有必要了解网络沉迷真相,认识网络沉迷特征,让孩子规避网络沉迷风险,更好地享受数字生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对网瘾做了明确界定:“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可见,是否有网瘾,要看是否导致了明显的学业损伤,并且持续12个月以上。近些年来,使用互联网的环境越来越多,触网率一再攀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沉迷被大家使用的频率高过了网瘾。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网络沉迷的考量标准。
为了更好地揭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特征,我们在科研中沿用了美国精神疾病学家金柏利·杨提出的网络过度标准。她认为,在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的前提下,具备下面8点中的5点或更多才算过度使用网络:总想上网、总想花更多时间上网、想减少上网时间和次数很难做到、减少上网时间很恼火、心情不好首先想上网放松、向家人隐瞒上网时间、上网对学习或生活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经常出现想上网一会儿却上网很久的情况。
我们用这个标准对全国8省16市1万多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在校学生使用短视频情况进行了调查。将有网络沉迷特征与没有网络沉迷特征的人进行比较发现,经常有孤独感的孩子每天使用网络4小时以上的比例比没有孤独感的孩子高约5个百分点,经常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孩子每天使用4小时以上的比例比没有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的孩子高2.9个百分点。在观看内容上,看励志奋斗类视频、知识教育类视频的孩子中,现实中经常有被看不起感受的孩子,比没有这种感受的孩子分别低10个、13个百分点。可见,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使用网络时间更长,观看短视频的内容也有很大区别。
同样,我们也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在线社交、网络阅读等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发现,过度使用各类网络产品的未成年人有着相同的特征。生活方面,他们上网早、平时没地方玩、缺乏休闲时间、学业负担重、在家庭外上网多;心理方面,孤独迷茫、心理压力大、没机会表现自己;人际方面,他们与同伴、教师等人际关系差,经常感到被瞧不起、不受朋友欢迎、缺少交流对象;家庭方面,家长经常唠叨、亲子陪伴少、家长上网多、对孩子不民主、缺乏尊重和自由、对孩子用网不管不问等。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是有规律的,引起网络沉迷的因素往往在网络之外。在1.91亿触网未成年人中,出现网络沉迷现象的多具有上述生活、心理、人际、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均对家庭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家长承担引导和监督的责任。家长要履行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孩子的生活,主动规避网络沉迷因素。
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是大势所趋。家长们规避上述不利因素后,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短视频。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上瘾行为需要目标、反馈、进步、挑战、悬疑、社交6个要素。也就是说,在使用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有目标、能及时得到反馈、经常得到奖赏、不断遇到新挑战、结果不确定、有社交属性这6个要素,用户才更可能上瘾。短视频虽然增加了更多感官体验,但并不同时具备这6个要素,其及时反馈性、奖赏性、挑战性、结果不确定性等并不显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短视频平台打破了知识壁垒,为人们营造了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平台,使数字时代知识学习的边界更加延展与融合,也是消弭数字文化鸿沟、实现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渠道。家长要尊重数字一代的学习方式和休闲需求,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加以引导。
短视频视觉化、场景化、实践性的特点,更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观看考试辅导、课堂知识等学习类知识短视频占比近四成,观看琴棋书画、历史地理、运动舞蹈等兴趣类知识短视频、观看旅游美食等休闲类知识短视频均占比近半数。可见,短视频平台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重要渠道。家长要用好短视频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一面,将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结合起来。短视频中很多内容可以在线下复刻。例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就邀请了众多院士分享科学知识、文艺家传播歌舞诗画等艺术人文,这些内容既健康安全又紧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多使用这些内容。也可以在生活中用短视频中的收纳方法引导孩子做家务,用抖音里“冠军公开课”的运动课程带着孩子做线下亲子运动,学习了历史地理知识后可和孩子一起看看各种小视频增强理解与记忆。家长还可以把短视频的内容作为亲子沟通的话题,和孩子一起讨论、尝试短视频里的内容,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去学习短视频创作,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使之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辅助工具。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22TZTSKA001)】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原载于《中国妇女报》2023年4月17日第5版,原标题为:对青少年使用短视频应加以引导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真相在网络之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