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永宁记忆 | 纲目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赵师渊与《资治通鉴纲目》

2023-04-15 22: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历来有修史纪实的传统,在数千年的修史实践中,史学家们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史学体裁,如纪传体、编年体、纲目体、纪事本末体等。其中,纲目体的创立者便是朱熹及其门人赵师渊等,他们共同编撰了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纲目》(以下简称《纲目》)。

《纲目》是一部史料翔实、考订精细的历史教科书。自问世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为史学走向社会、走向通俗化开辟了道路。因此,不仅原著广为流传,而且其创立的纲目体,亦为后世史学家所效仿,产生了许多类似体裁的史学著作。

这部巨著由朱熹制定总纲与条目,门人李伯谏、詹体仁、蔡元定、赵师渊等参与撰写。其中赵师渊贡献最大,甚至一些史书认为《纲目》 的大部分工作是由赵师渊完成的。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朱子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作 《纲目》,惟凡例一卷,出于手定,其纲皆门人依凡例而修,其目则全以付赵师渊。”虽然这一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赵师渊为这部著作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赵师渊

约1150~1210

字几道,号讷斋,黄岩城内西桥(今桥上街)人。祖籍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据赵师渊胞弟赵师夏《香远堂记》载,祖父赵子英曾任黄岩县丞,举家迁徙黄岩。其兄弟四人(师渊、师骞、师游、师夏)中,师渊是长兄。乾道八年(1172),师渊中进士,幼弟师夏于绍熙元年(1190)也中了进士。

✦ 翠屏山

赵师渊年轻时,曾和道义巷林鼒、永嘉叶适一起,到江西上饶跟随陆九渊学习。

✦ 陆九渊像

后由于学术观点分歧,离开了陆九渊。淳熙元年(1174) 春,朱熹到黄岩,受杜烨、杜知仁邀请,到翠屏山授徒讲学。经名儒应恕推荐,赵师渊与胞弟一起拜朱熹为师。赵师渊悟性甚高,深得朱熹的赏识。他襟怀豁达,明敏于事,是非立断,人品与才识皆高于常人。明万历 《黄岩县志》 载,赵师渊“从朱文公游,得其要旨,文公称其所论时学之弊甚善”。

鉴于司马光 《资治通鉴》 这部影响极大的皇皇巨著内容浩繁、篇幅冗长,朱熹编撰了《纲目》。

✦《资治通鉴纲目》序书页

《资治通鉴》共294卷,300多万字,上至周朝,下至五代,记述了中华民族1300多年成败荣辱、治乱兴衰的史事。所以,一般人很难读完它,即便读了也不得要领,读到后面,忘了前面。而且,朱熹认为《资治通鉴》的许多内容褒贬失义,与儒家风尚大异,叙事重事功业绩,放松了正统思想,会误人子弟。于是朱熹模仿《春秋》大义,就简择要,提纲挈领,按照儒家的纲常名教思想,修撰一部扶纲常、植名教、重治乱、明善恶、见得失、载“圣人之心”的史书,让其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 朱熹 自画像石碑拓片

南宋乾道五年(1169),朱熹母亲病故。在家守墓期间,他拟下《纲目》的总纲与条例。其书起迄,一依《通鉴》之旧,而从《通鉴》中节取事实,编为纲目:纲为提要,顶格大书,模仿《春秋》;目以叙事,低格分注,模仿《左传》。他选了几位门人分工协作,李伯谏分写东汉末至三国部分,朱熹撰写两晋与唐代,詹体仁分撰五代至宋代,其余由蔡元定撰写。在编纂过程中,《纲目》的记事内容基本上是依据《通鉴》,但并非简单的删削与压缩。实际上,他们还做了三方面工作,即删去繁文,增补史实,改正记载的不当之处。所以,《纲目》并不是一味地照搬与缩写《通鉴》,有许多是经过改写与再加工的,应该归入创作之列。

朱熹主编《纲目》前后共花了20余年时间,在黄岩讲学期间,邀请赵师渊参与《纲目》修撰。朱熹升职调离台州后,赵师渊也登上仕途,出任福建、浙江地方推官、通判等职。虽然两人天各一方,但为修《纲目》之事,常通书札,谈感悟、谈进展、谈决疑之事。两人往来的八封书札,选收《朱子文集》,世称“八书”。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赵汝愚任右丞相。经朱熹门人林择之荐举,赵师渊任职事官兼国史院编修。但好景不长,韩侂胄登相位后,凡赵汝愚提升的人,一律贬谪罢官。赵师渊罢官归里,致力撰修《纲目》。

✦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

郑寅庐陵郡庠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书页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韩侂胄打压赵汝愚扩大化,定朱熹理学为伪学,赵汝愚与朱熹为伪党之首,坐牢罢官者达59人。“党禁风暴”中,蔡元定被贬谪道州(今湖南道县),第二年即故于道州。蔡元定分撰《纲目》未完成的工作,都落到赵师渊身上。第三年党禁解除,大多党人官复原职。庆元年间(1195—1200),赵师渊一度任温州通判及太常簿、司农太常丞。因议论成肃皇后安葬山陵之事,赵师渊与权贵意见不合,辞官归里。从此,远离仕途,全力投入《纲目》撰修。他“积十余年不仕”,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于这部史学巨著中。

✦ 《资治通鉴纲目》

《纲目》由朱熹及门人(包括赵师渊)完成定稿,但最后一部分修改工作则由赵师渊独力完成,故有“始于朱熹,成于师渊”一说。史书载,朱熹的幼子朱在,为避“党禁风暴”,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到黄岩避祸,居于姻亲赵师渊家。后来《纲目》一直由朱在保管。

朱在

1169~1229

字叔敬,朱熹的第三子,以荫补承务郎。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迁升大理寺正,知南康军,历任嘉兴知府、吏部侍郎、宝谟阁待制等职。直到理宗年间(1224—1264),《纲目》书稿由朱在献出印行出版。

《纲目》自问世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纲目》强化了正统思想,突出了纲常名教,非常符合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要求。因此,明清两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纲目》。更因为其提纲挈领、简明通俗,特别适合士人科举应试之用,问世以后很快得以广泛流传。

供 稿:周建灿、陈建华

制 图:阿 迪

编 辑:王彬旭

往期回顾

原标题:《永宁记忆 | 纲目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赵师渊与《资治通鉴纲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