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进中山公园的“花花世界”,百年回眸,漫赏春光

2023-04-16 1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过清明节以后,从长期的海雾中带回了春色,公园里先是迎春花和连翘,成篱的雪柳,还有好像白亮灯的玉兰,软风一吹来就憩了。四月中旬,奇丽的日本樱花开得像天河,十里长的两行樱花,蜿蜒在山道上,你在树下走,一举首只见樱花绣成的云天。樱花落了,地下铺好一条花蹊。”

——闻一多《青岛》

(原载于《古今名文八百篇》,

上海大众书局,1936年版)

八十多年前,鲜少写抒情散文的闻一多,却曾用这样浪漫、热烈的描述来记录青岛中山公园的春天,喜悦与悠然之情溢于言表。

岁月流转,时移世易,生生灭灭,四季如期。人间四月,又至赏樱时节,青岛中山公园一如既往,开启了一年一度“花绣云天”的烂漫光景。

这座始建于德租时期的城市公园,穿过百年保留至今,堪称青岛近代园林史的完整见证。宏观上来看,它见证了青岛近代历史的繁华与没落,映射着青岛近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微观上来看,中山公园更承载着一代代青岛人不可磨灭的人生记忆,无论哪一位青岛人,都一定能说出几个自己和中山公园的往日故事。趁此春光,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山公园的百年历史吧!

 

中山公园的

历史变迁

中山公园东傍林木深秀的太平山,南临水明沙净的汇泉湾,东与八大关建筑群相连,西临百花苑名人雕塑园,园内山峦叠翠,树木蓊郁,亭阁映波,曲径通幽。19世纪末的青岛地区,人烟稀少,植被稀疏,原住民或渔或耕,对“公园”也无概念,地表因缺乏植被保护而沟壑纵横。1898年德租青岛之后,由此开始派遣林业专家着手植树造林。

▲约1898年的青岛前海地区(来源:Graph.Gesellschaft Berlin)

1901年,青岛德国总督府设立高等山林局(德语:Oberförsterei),并在迁走会前村的原住渔民之后,在会前村原址开辟植物试验场。德国林务人员引进树种在此试验种植,为造林及城市绿化提供苗木,同时试种果树、农作物,后该植物试验场改名“森林公园”(Forstgarten),对外开放。这便是中山公园的诞生。据记载,德租时期的这片植物试验场一带已有林木园地约100万平方米,果木园地约4万平方米,集中了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170多种、23万株。

▲德国侨民(是否为山林局人员尚不确定)在高等山林局门前合影,1910年(原照现存于德国联邦档案馆)

▲德租时期,青岛植物试验场(森林公园)明信片(来源:Verlag Sietas, Plambeck & Co., Tsingtau)

1914年1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将森林公园改名为“旭公園”,将该园由林业园圃逐渐转变为可用来游玩休憩的城市公园。

▲这张明信片,记录下了日占时期春日赏花的景象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公园由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林务局接管。1923年3月,林务局与农事试验场合并为胶澳农林事务所,公园改称胶澳商埠第一公园(或称“青岛第一公园”),扩大了公园的休闲娱乐区域,公园内部环境也进一步提升。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后,为纪念孙中山,于5月22日将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并于同年设立“总理纪念林”,每年清明节在此植树。

▲胶澳商埠时期的青岛第一公园

1938年日军二次占领青岛后,将公园改回“第一公园”名称。1945年抗战结束后,复名中山公园,1948年,国立中央大学赠送公园400粒水杉种子,水杉在园内试种成功,在青岛得以推广。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在樱花路西侧建造观赏温室,日军二次占领青岛后遭到较大破坏(来源:青岛市农林事务所《青岛农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来源:「華北交通アーカイブ」)

新中国成立后,公园的建设发展逐步走上正轨,历经数次建设提升,各个景观点先后建成。1991年6月,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中山公园举办,此后数届啤酒节曾在中山公园开设分会场。1992年,中山公园与动物园被评选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经过不断的发展,如今的中山公园,设有观光索道入口、多处专类植物园及小西湖、人工湖、孙中山雕像等其他景点,另设有公园饭店、商亭等服务设施。公园每年组织春季樱花会、秋季菊展等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山公园樱花节(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作为青岛地标式景点,百余年来,中山公园见证了一段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堪称青岛市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公园。它三山环抱的自然格局、高低起伏的山地地貌、连贯绵长的雨源水系、顺势而建的园路结构、适时而变的功能布局、融汇中西的建筑风貌、自然洒脱的园林风格、四季可赏的植物配置、娱乐休闲的人文环境,很大程度上诠释了青岛近代园林的设计思想,配适了青岛“山、海、岛、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呈现了青岛近代城市公园与内陆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独特性。

▲园内景致

园内重要景点

春季樱花会

-spring-

中山公园作为德租时期的植物实验场,堪称青岛近代植物实验的发祥地。发展至今,中山公园植物品种繁多,除青岛当地树种外还有部分亚热带乔木,更多比比皆是的古树名木,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而最令中山公园声名远扬的,便是园内最重要的景观之一 ——樱花。

▲每逢春日,花绣云天

樱花在中山公园种植的历史由来已久。二十世纪初,德国人在此广植苗木,在槐类、松柏类树种的基础上,配置了一些引进的树种,如:悬铃木、樱花、紫藤、皂荚、北美肥皂荚、云杉、朴树、榔榆、日本辛夷、黄连木、三角枫、水杉等等,从美学和植物搭配的角度,加以点缀,形成了具有浓郁欧陆韵味的植物氛围。

第一次日占时期,日本人继续在此种植苗木,在这一时期,便已形成了春季赏花活动,但大多为日本侨民,中国市民尚没有形成这一习俗。

青岛回归以后的1920年代中期,赏花游园活动开始普及,每年4、5月份樱花盛开时,市内市民与近郊居民纷纷赴公园赏花。至1930年代,中山公园赏樱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春游活动。当时胶济铁路每年樱花开放时节开设旅游专列,票价七五折出售。1936年青岛市政府组织的“青岛十景”评选中,中山公园的樱花以“东园花海”名列其中。

▲德租时期中山公园的樱花(来源:Photograph E. Straub;Verlag F. Oertel, Tsingtau)

▲这张明信片,记录下了日占时期春日赏花的景象(图片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在青岛居住、工作的文化名人多曾赋诗、撰文描写中山公园的樱花景观。除开篇提到的闻一多《青岛》一文外,康有为曾题诗“落红盈寸铺三里,夹道樱花散似云。碧海蓝天景如画,纷纷游人画中来。”另有顾随《青岛第一公园观樱花》、臧克家《青岛樱花会》、吴伯箫《岛上的季节》、梁实秋《忆青岛》等诗文,均曾描述、提及中山公园的樱花景观。

▲日日夜夜,各有情致

五十年代时,公园曾在每年举办春季樱花会的同时,组织文娱活动和展览会,用来丰富春季游园的娱乐形式,这已成为一代老青岛人的青春回忆。如今,樱花早已广泛种植于青岛市各处,而中山公园的樱花会仍保持经久不衰的头等地位,每逢春日,树上花容绽放,树下人头攒动,一派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灿烂春日图景。

会前村遗址

-spring-

会前村为中山公园原址曾经存在的村落。“会前”又作“会全”、“会泉”。其村名含义说法不一,一说村庄位于杨家村清溪庵庙会(萝卜会)之“前”(南)而得名,一说该村位于泉水溪流交汇处而得名。据“会前村遗迹”碑记载,会前村有村民360户,多数为渔民。据会前村原村民家谱记载,会前村为明初外省移民所建立,村民以王、郭、姜三姓为主,分别来自云南乌撒卫、山西洪洞和福建。

约1900年至1901年间,青岛德国总督府迁出会前村居民,将会前村拆除,以建设植物试验场,会前村村民从此散居于浮山所、沙岭庄等周边村镇。“会前”、“会泉”作为地名,民国时期改为“汇泉”,沿用至今。

▲青岛汇泉湾北岸旧影,约1899至1900年,左上方远处为会前村,右上方远处可见伊尔蒂斯兵营,右下角近处为总督副官住宅(康有为故居)

会前村遗址是青岛市区首次发现较完整的明代文化遗存,堪称青岛城镇变迁史的活化石。1996年3月,为保存青岛市区最早的古村落遗址,中山公园管理方于此辟地15亩,移置奇石,建造水景,并与时青岛市文物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有部分明清文物出土。

历史建筑遗存

-spring-

中山公园内有一号房、二号房、三号房等数栋近代建筑。其中,被称为“二号房”的建筑建于德租时期,最初为德租时期高等山林局用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后,设立林务所,接管原高等山林局的工作,林务所办公地点即设于该楼。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接收青岛主权时,林学家凌道扬参与接收,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林务局局长。1923年3月,林务局与农事试验场合并为胶澳农林事务所,凌道扬任所长,直至1925年。1929年青岛设市后改名青岛市农林事务所,农林事务所办公处始终设于该楼内。新中国成立后,该楼作为中山公园管理处,直至今日。

▲中山公园二号房,时胶澳农林事务所,1924年(来源:班鹏志《接收青岛纪念写真》)

▲中山公园二号房现状

孙中山雕像

-spring-

2001年10月,为庆祝中山公园建园100周年及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园区内新建大型花岗石孙中山先生纪念雕像,表现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非凡风采。雕像采用金字塔式构图,为花岗岩质,重25吨,高3.1米,头部正面宽2.3米,侧面宽2.6米,雕像与基座总高5米,台座刻金字“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字样。

1912年9月28日—10月1日,孙中山先生曾到青岛访问三天,拜访了德国胶澳总督,亲赴三江会馆和广东会馆,并访问了德华大学,参观了青岛基督教青年会,访问期间发表多次演讲,在青期间受到青岛民众的热烈欢迎。

▲1912年9月30日,孙中山在青岛广东会馆(今芝罘路与四方路路口)门前与众人合影(来源:青岛市档案馆)

小西湖

-spring-

据记载,1912年的德租时期资料曾记载“公园内有池沼,游戏场和赛马场等设备一应俱全”,该处的池沼指公园西南侧的蓄水池,由泉水形成,北侧又有溪流注入,水满以后,有一条小河穿过跑马场注入汇泉湾,这座蓄水池便是小西湖的前身。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公园由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林务局接管。后将该湖修建为景点,湖中建亭,与木质曲桥相连。湖中广植荷花,周边植垂柳,人称“小西湖”,成为标志一景。

▲小西湖每逢初夏,荷花摇曳,时至今日仍是中山公园内的标志一景

1933年,在小西湖建设溜冰场,设更衣室及照明电灯,至约1970年代仍用于溜冰,旧时的中山公园有“春观樱、夏赏荷、冬溜冰”之说,“冬溜冰”即指小西湖冬季溜冰活动。八十年代时,小西湖经修缮改造,湖岸改为石砌驳岸,湖岸与湖心亭以钢筋混凝土九曲桥连接。

中山公园石桥

-spring-

中山公园南大门东北方有一处石桥,此处最初为木桥,用以连接中山公园一号房与二号房之间的道路,便于德国在青岛建立的胶澳高等山林局农林实验室通行而建。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规划重新修建,并将木桥改建为石桥,直至今日。

石桥全部以花岗岩筑成,石板桥面,栏杆以石块叠压砌成镂空“品”字形,栏杆两端共四根石柱,石柱面向桥身的内侧一面刻有四角星图案,其他三面刻有三角形花纹。此处的四角星图案为五角星缺一角的形式,据说为建桥者有意为之,以示“家国不全,民不圆满”。桥身两侧分别刻有“1937”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建”字样(“民国”二字于六十至七十年代被凿去)。2009年6月,该石桥被列入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四角星图案为五角星缺一角的形式,桥身两侧分别刻有“1937”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建”字样。

游览完中山公园,人们还可以来到与中山公园相邻的百花苑,又名文化名人雕塑园。这里是青岛规模较大的纪念性园林,有岁寒三友、红透金秋、报春等数个景点。这里山势起伏,花溪婉转,石径曲折,碧草青青,花开不断。

1995年,为纪念20位青岛籍或客居青岛成就卓越的文化名人,在此筹建雕像以示纪念。一座座名人雕像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中,或坐、或立,静谧安详,栩栩如生,由此,雕塑艺术完美地融于自然景致,平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实为闲暇时赏景、漫步的绝佳去处。

 

结语

“如花似叶,岁岁年年,

共占春风”

1994年青岛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其他古都相比,青岛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因其特殊的近代历史和城市地位,促使青岛近代园林由租界园林发展到本土园林,以中山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园是其重要的载体与反映者。青岛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与近代城市公园的演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走进中山公园,曾经和您一起游园的人,现在还在吗?南大门处于1974年完成雕塑的圆形喷水池一如往昔,游人聚集于此,争相拍照。翻开青岛人的家庭相册,谁会没有几张中山公园的家庭留影呢?

▲翻开青岛人的家庭相册,谁会没有几张中山公园的家庭留影呢?(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每一张老照片都记录下了一个往日的春天。

花海灿若云霞一如今日,雕塑上的孩童永远活泼天真,一代代人却在一次次的赏花会中长大、成熟、又慢慢老去了。历经百年的中山公园,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见证着无数青岛人一生的转折,为许多游客留下了浪漫的青岛记忆。

沈从文在长篇散文《水云》中,曾细细描写了自己在青岛海边的静思:“就在这种阳春烟景中,我偶然看到一个人的一首小诗,大意说,地上一切花果都从阳光取得生命的芳馥,人在自然秩序中,也只是一种生物,还待从阳光中取得营养和教育”。阳光暖,花已开,这个春天,去中山公园走走吧!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Yin H, Song Y, Kong F, et al《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s: a case study of Qingdao City》;江本砚《中国青島市における公園緑地の形成と変容》《中国青島市における並木道空間の形成(1891-1945)》;Heinrich Mootz《Die Namen der Orte in Deutsch-Schantung. Missionsdruckerei》, Tsingtau. 1901;王栋《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袁宾久《青岛德式建筑》;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侯淳萌《青岛近代城市公园的历史变迁与特征研究》;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1978-2005)·城市卷 第十篇 园林绿化 第一章 公园》;青岛政务网 青岛市建委《中山公园简介》;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园林绿化志 第一篇 公园 第一章 综合性公园》;青岛市市南区史志编纂委员会《青岛市市南区志 第三篇 海滨景观与优秀建筑》;青岛市市南区史志编纂委员会《青岛市市南区志 第四篇 城市建设与管理》;贾祥云 戚海峰 乔敏《山东近代园林》;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旅游志 第一篇 旅游资源 第一章 市区资源 第二节 园林花苑》;凤凰网青岛《青岛世园会的历史情怀:园林建设始于20世纪初》;凤凰网青岛《中山公园:1991年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绽放青岛》;鲁海 鲁勇《青岛掌故》;聂惠哲《青岛忆,最美是樱花》;齐鲁晚报 王浩《青岛百年樱花路》;半岛都市报 黄默《会前村是青岛最早的移民村》;鲁海、黄晓晨《会前村》;青岛晚报 田璐 房婷婷《中山公园历史追至明代 550岁会前村成新景点》;人民网 宋学春 杨红《大型孙中山花岗石雕像在青岛中山公园落成》;青岛市史志办《史鉴 (2010年第2期)》滕学臣《中山公园石桥“四角星”之谜》;新即墨报 王振安《拓石访幽会前村》;

编辑:玖玟

注:文中所用部分图片为历史资料图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者采访所得,文责自负。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

青岛文物保护建筑征集以下素材:1、青岛地区文物保护建筑相关历史、人文资料及创意衍生;2、征集近现代建筑修复选材、施工工艺等;联系电话:0532-82861943

—END—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