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耕莞邑传统文化 绽放调解新动力

2023-04-14 2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东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工作机制,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主动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以“一域一特色”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新境界、新局面,推动实现千万人口与科创制造强市、品质文化之都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人民调解优良传统

东莞凤岗是一个客家镇,该镇把“和与兴”的传统融入人民调解,不断深化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把人民调解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把调解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2022年初夏,肖某在施工时猝死,十多名死者家属围堵某装修公司门口,要求公司赔偿,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甚至出现肢体动作。面对复杂局面,凤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黄德生充分倾听诉求,在及时归纳纠纷争议焦点的同时,讲述客家人励志奋斗故事,弘扬客家人的淳朴民风,用客言客语天然优势拉近彼此距离,详细分析案情,解释法律关系,厘清权利义务,通过彻夜的努力,一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纠纷就此妥善化解。

▲东莞市凤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黄德生调解案件现场

近年来,凤岗镇先后在家事、医疗、消费、集贸市场、商圈、物业小区、工业园区、产业孵化基地、个体私营协会等行业、领域成立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孵化出先行先试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工作调解室。驻所人民调解,形成了“公安牵头、司法指导、多元参与、财政保障”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基层警力负担、群众信访、“民转刑”案件明显下降,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和党委政府公信力明显上升的“三降三升”。

传承着客侨之乡的方圆智慧、和合之美,践行为民初心,让调解圆融情理、方正法度,凤岗镇在探索枫桥模式走出别具传统特色的新路径。

桥头充分发挥桥头人讲情说理的文化优势,利用全镇881名辅警、162名网格员等前端力量触角广、反应快、群众基础强的优势,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苗头,提前介入处理,就地化解小矛盾小纠纷。利用莫满水“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的品牌效应,以“和文化”为切入点,2019年6月,在人口众多、社会矛盾频发的石水口村建立东莞市首个村级个人调解工作室——“莫满水调解工作室”。

莫满水工作室以团队作战化解纠纷,调解团队有8人,1名调解负责人、3名专职调解员、4名兼职调解员,人员身份构成既有村干部,也有人大代表、法律顾问、前端网格和辅警;年龄涵盖老中青,既有自学成才的调解老手,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这支多元化人员构成的调解队伍,成功化解了周边大多数劳动争议纠纷和经济纠纷,形成桥头镇富有特色的人民调解亮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水哥”的莫满水说,在村里,婆媳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这类纠纷占大多数,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这里面的人情世故,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破裂,暑天一杯凉茶,寒冬一碗热汤,利之所求,处之有理,动之以情,以和为贵,用事实和情理来化解矛盾,有时比生硬地讲法律管用很多。

左邻右“理”唱粤剧。自洪屋涡村申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以来,洪屋涡文武粤剧社积极参与到各类普法活动中,与洪梅镇的法治工作者们一起,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唱词,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普法和调解工作与群众的距离。

▲洪梅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粤剧”宣传人民调解工作

近年来,洪梅镇坚持探索人民调解宣传普及新路子,谋在远处,想在新处,立足“初诊”“治小病”。调解宣传与粤剧唱段相结合,是洪梅用好文化基础,多元化普及调解制度的创新尝试之一——既拉近了调解工作与群众生活的距离,进一步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把普法送到了群众身边;又推动了洪梅镇历史悠久的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莞乡贤”解纠纷。2021年春节过后,中堂镇江南社区的谢某与兰某因租赁问题发生口角纠纷,无论社区调解员怎么劝说双方当事人都无法和解。某天,兰某的同乡王某因事来到江南社区调解室,调解员将这宗纠纷概况告诉了王某,王某表示愿意帮忙从中调解。随后,王某用湖南乡音和双方当事人聊天,很快这宗纠纷就化解了。

“一句乡音、一份乡情”不仅化解了纠纷,更牢固了“互帮互助”文化传统——这正是东莞市中堂镇将不同地域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相融合的生动案例,以“来莞乡贤”调解模式更容易说清事情、辨明事理,实现息诉罢访、从而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中堂镇全力推进“来莞乡贤”调解项目

中堂镇独创的“来莞乡贤”调解模式,号召有意愿、有社会威望并热心助人的企业家、律师、人民教师等“来莞乡贤”成为特邀调解员,各村(社区)建立“来莞乡贤”调解室,协助基层调解组织开展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此外,“来莞乡贤”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中,借助同乡之间的乡音乡情优势,以“讲和修睦、互帮互助”等文化基因修补人与人之间的裂痕,帮助基层调解员做好自己老乡当事人思想工作。同时,中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调解培训活动,“来莞乡贤”特邀调解员又会将从调解活动中掌握的调解技能和法律知识传播到自己的老乡群体中,用“身边调解故事教育身边老乡”,达到“学成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普法效果。

中堂镇“来莞乡贤”调解模式,对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全镇共建立了20家“来莞乡贤”调解室,共105名乡贤特邀调解员,调解室成立以来共成功调处各类纠纷40多宗,涉案金额达500万余元,全镇矛盾纠纷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

矛盾化解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面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矛盾,不同的诉求,“双万”城市东莞以实质性解决矛盾为导向,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调解的效能,让调解更好地服务、造福群众。

坚守因地制宜

打造调解模式百花齐放

作为科创新城的东莞,拥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倒挂,社会结构复杂,城市文化多元,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除了主动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中,东莞还全面统筹全市调解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联动发力机制,打造“百花齐放”调解模式,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莫满水调解工作室

在东莞,辖区法院先后与莫满水、任庆祥、莫柏强等当地知名个人调解工作室建立双向诉调对接机制。法官在个人调解工作室轮值驻点,培训调解员团队、与调解员联合开展调解并进行司法确认工作。此外,在行政调解方面,一些辖区派出所的治安案件也委托莫满水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近年来,东莞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联动发力的工作机制,打好“调解+”组合拳,助推东莞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前,东莞已形成以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宽领域人民调解网格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共有117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其中异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34家、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2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68个,驻所调解工作室95个。驻所调解工作室配备了49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7×24小时全天候的纠纷化解工作,实现了驻所派出所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2022年8月,东莞某工厂赣州籍员工邱某在宿舍区的公共浴室内死亡,死亡证明书的推定死亡原因为“猝死”。死者家属与工厂就赔偿项目和金额争执不下,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东莞市江西赣州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将商会独特优势转换为调解资源,以赣言赣语拉近彼此距离,结合案情实际,找准问题焦点,解释法律规定,分析利弊关系,并在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为前提适时提供各种调解方案,最终实现握手言和化干戈。

“通过商会给我们做‘和事佬’,困扰我们企业许久的难题迎刃而解,也侧面反映出东莞一流的营商环境,感觉在这里做生意没选错。”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让起诉止于调解,让社会变得更和谐。东莞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处理平台在全市“多点开花”,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民众分忧、为商企解难。

作为制造之都、科创新城,东莞拥有庞大的市场主体和劳动者大军。数据显示,当前东莞市场主体突破150万户,有着行业多、企业多的特点,东莞市调解协会争取东莞市工商联、东莞市妇联、东莞市消委会、东莞市社会组织总会的支持,大力推进社会组织调委会建设。东莞市调解协会主动对接55家行业协会和23家异地商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商会协会调解优势,及时发现和调处所在领域的各类矛盾。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近年来,东莞在医疗、金融、劳动、知识产权、家事、消费、交通、商事等领域成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成立的东莞市医调委,2019至2022年期间,受理案件1543宗,调处1540宗,推动实现全市重大医疗纠纷案件降幅达90%。指导成立东莞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非诉调解机制,创新开展金融纠纷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在法院和纠纷当事人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搭建“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平台,建立司法确认绿色通道。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纠纷得到快速解决,现在又可以足不出户线上申请司法确认,实在太方便啦!”纠纷当事人之一的某外籍人士在言语中透露出愉悦和感激。2022年底,东莞市银行业协会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莞邑调解”平台签订调解协议并线上申请司法确认,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为纠纷最终解决画上了圆满句号。

一方面,东莞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民调解相融合,传承着“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冤家宜解不宜结”等许多宝贵的遗产,另一方面,东莞也紧跟时代步伐,实践和探索“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非接触式”调解服务新模式,大力打造莞邑调解品牌。

据介绍,为提高东莞调解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东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水平,根据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总体规划,东莞市司法局于2020年启动“莞邑调解”线上解纷平台建设,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有效整合全市优质调解资源,为全市广大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及纠纷当事人,提供集在线咨询、在线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在线立案等功能模块的智能化、一体化平台。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营,“莞邑调解”平台功能得以充分释放。为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人民调解与诉讼工作有效衔接,健全“人民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制度,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2022年,东莞市司法局、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莞邑调解”平台与法院诉服平台对接推动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细化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以及工作要求。

健全在线司法确认对接长效机制。高效率的对接有利于双方合作的深化和工作效能的提升。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化“莞邑调解”平台与“诉服”平台互联对接,加强对接工作统筹力度,及时协调处理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业务配合度,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对接过程流畅、高效。

提升在线司法确认信息化水平。加强智能化建设和现代科技运用,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莞邑调解”平台与“诉服”平台有机融合、通力合作,实现数据同步、信息共享,从传统的司法确认方式向“互联网+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升级优化,以信息化手段保障纠纷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及节约司法资源。

▲东莞积极推广“莞邑调解”在线解纷平台,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信息化

明确在线司法确认纠纷受理范围。《方案》对在线司法确认主要纠纷类型,以及不予受理、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情形进行进一步明确、细化。受理范围的明确有利于调解员实践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推动在线司法确认在基层的推广和运用。

强化在线司法确认解纷效能建设。东莞市司法局坚持分步稳妥推进原则,严把质量关,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选取部分调解基础条件好、群众支持力度大、带动示范性强的调解组织作为示范点,率先开通在线司法确认功能端口,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东莞司法行政系统与人民法院明确责任,强化落实,要求规范调解流程,严把调解协议质量关、法律关,把好预审关,做到和人民法院高效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线上线下司法确认工作良性格局,每季度司法确认案件超100宗。

“推动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就是为了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更好地保护纠纷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基层治理走向善治。”东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司法局将继续强化与审判部门的合作,全面落实《方案》精神,继续完善对接流程,充分发挥在线司法确认的制度优势和成本优势,筑牢人民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助力法治东莞建设。

原标题:《深耕莞邑传统文化 绽放调解新动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