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能看到这些作品,是我的福气

2023-04-17 14: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百万元与苦虫女》

最近总有种感觉,久违的复苏和热闹在小步快跑地回来,无论哪个领域,似乎都在蓄势待发。

这个春天,好的内容不断涌现,曾经沉寂的书籍和电影重新活跃起来,再次提醒我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它们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人注意到了那些不可替代的珍贵。把它们带到这个世界,是这些人的使命,也是众人的幸运。

在这个人人皆可创作的时代,似乎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到,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的文章,我们将重新关注创作本身,总有些精神,是不容湮没的。

1.

电影:托住那个有点奇怪的年轻人

我们的时代不缺内容,在媒介越来越多样化和民主化的情况下,无论是电影、文学还是自媒体,可供我们消费的内容数不胜数。但是,好的内容依然是稀缺的,创作环境不断萎缩,如何重拾表达需要创作者的才能与耐心,更需要能挖掘它的伯乐。

在刚过去不久的愚人节,一部奇奇怪怪的国产电影上映了,它叫《宇宙探索编辑部》,讲了一本过气科幻杂志的主编,和同事朋友们一起外出寻找外星人的故事。用导演孔大山的话说,这是关于一个偏执狂的故事。它荒诞、不可理喻,却意外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很多人被电影里的浪漫和神经质深深打动。

导演孔大山今年三十出头,是科班出身的电影人。2015年,他的伪纪录短片《法制未来时》让他在圈内获得了一些关注,这是个有点搞怪又有点想法的电影学生。2021年,《宇宙探索编辑部》于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映,它延续了《法制未来时》时期的一些恶趣味底色,将荒诞与科幻进行了奇妙的融合,赢得了当年平遥影展的几项大奖,以及大部分影评人的好评。作为孔大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宇宙探索编辑部》无疑为这位青年导演开了一个好头。

但拍电影从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尤其对于一个没什么经验的无名小卒而言。

孔大山坦言自己“比99%的导演都要幸运”。他事业上的伯乐之一,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也是本片的监制。孔大山的电影老师王红卫和郭帆是《宇宙探索编辑部》能顺利诞生的重要推力。

王红卫老师授予了孔大山电影知识,帮助他建立自己的电影审美,而郭帆则给了他实践的机会。2011年,二人在微博上认识;2013年,郭帆邀请孔大山来自己的剧组《同桌的你》帮忙,据《GQ》的报道,这是孔大山拍《宇宙探索编辑部》前唯一一次正规的跟组经验,等到他有机会筹拍自己的电影时,他就回忆郭帆当年如何当导演,然后照着做。

《宇宙探索编辑部》

而这个拍自己的电影的机会,也是郭帆抛出的橄榄枝。在孔大山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的时期,郭帆就鼓励他开始写剧本。剧本逐渐成型后,郭帆也积极地帮忙拉投资,如果没有他为第一次拍电影的孔大山背书,恐怕很难有公司愿意投资这么一部古怪清奇的电影。

事实证明郭帆的眼光是对的,孔大山没有辜负伯乐们对他的信任,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宇宙探索编辑部》不仅在电影节获得了成功,今年于院线上映后,也收获了很多普通观众的喜爱。电影上映一周左右就有很多影迷前去电影取景地打卡留念。目前,《宇宙探索编辑部》在豆瓣上有8.4的高分,无疑是2023年的国产片佳作之一。

孔大山确实是幸运的,不仅因为他有才华,更因为他的才华被郭帆和王红卫看见和相信。无论是电影界,还是普通观众,人们都期待着这位青年导演的未来。

时间回到2021年,同样有一部高分国产片,出自青年导演之手——邵艺辉的《爱情神话》。

《爱情神话》是一部都市轻喜剧,讲述了生活在上海的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主角都是中年人。虽然题材上,《爱情神话》不算新颖,但导演邵艺辉塑造的俏皮又灵动的女性角色,以及具有强烈女性视角的台词,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女性。

《爱情神话》

除了电影内容本身,《爱情神话》被热议的另一点,是它的立项和上映速度。与众多新人导演一样,邵艺辉虽然有自己的剧本,却苦于找不到投资。2020年,她把《爱情神话》的剧本送去国内各大电影节,虽然大多石沉大海,但她幸运地入围了FIRST青年电影展的创投单元。

电影自媒体《深焦艺文志》在一文中提到,《爱情神话》中的李小姐一角从刚开始就和演员马伊琍的气质很像,而那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恰好有马伊琍。不管是不是命运的眷顾,马伊琍确实很喜欢邵艺辉的剧本,她在故事里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新民晚报》记录下了马伊琍的想法:“我当时感叹,终于有人把眼光放到这个年龄段来。其实,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有资格谈恋爱的,也是有资格谈自己的欲望和感受的。”当缪斯也被作品打动,出演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创投会上的另一位评委,麦特影业的老板陈砺志也相中了《爱情神话》。他后来成为了本片的出品方之一,并为邵艺辉牵线徐峥当监制。在多位资深电影人的帮助下,《爱情神话》在2021年年末顺利上映,作为编剧兼导演的邵艺辉成为了中国炙手可热的青年导演。

时至今日,《爱情神话》依旧是很多人近几年最喜欢的国产片之一,豆瓣评分稳定在8.1分,电影中的台词常常会出现在社交媒体。邵艺辉也凭借这部处女作,获得了第35届金鸡奖的最佳编剧。

2.

文学:天才们的编辑

在文学领域,同样有不少对内容的坚守和坚持。人类思想的闪耀时刻,也需要被发现后才能留存下来。与电影不同的是,文学或更广泛的写作,是相对小的作业,不需要太多人也能完成。但或许正因为写作是一项比较个人的事业,很多人忽略了作者背后的编辑。

提起文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是一个绝对绕不开的名字。他活跃于上世纪初期的美国,1910年到查尔斯·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工作,任职的几十年间,挖掘了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老人与海》)、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等闪耀的小说家。他和沃尔夫的故事更是被翻拍成了电影《天才捕手》。

《天才捕手》

据传记《天才的编辑》记载,当年,珀金斯的工作方向与社内的很多编辑不同,比起专注在已经成熟的老作家们身上,做那些“书稿都不用再编辑的作家作品”,他更希望寻找那些未被打磨过的青年作家。

1910年代末,作为编辑刚起步不久的珀金斯因为出版社一位作者的推荐,拿到了年轻军官菲茨杰拉德的书稿。那部书稿其实被社内的老编辑们都淘汰了,最终落到珀金斯手上,他却被菲茨杰拉德生机勃勃的文字深深吸引。

为了鼓励菲茨杰拉德继续改进写作,珀金斯会在回信中谎称整个编辑部都很期待他的作品。而在菲茨杰拉德终于交出了一部符合出版标准的小说《名士的培养》时,珀金斯便决定在编辑会议上向社内的编辑元老们发起讨论。

面对相对保守的老编辑们,珀金斯为菲茨杰拉德争辩,“出版人的首要责任是出版有才华的作者。如果这么有才华的人我们都不出版,那么问题就严重了......我将对出版失去任何兴趣。”他最终顶住了压力,成功说服出版社签下这位年轻的作家。

1920年,《名士的培养》以新名字《人间天堂》出版,获得了很多书评人的赞誉,销量十分强劲。菲茨杰拉德也因此收获了不少名气,顺利和恋人结婚,“他们永远记得,是珀金斯的庇护促成了他们的婚姻”。

为了帮助作者产出书稿,珀金斯几乎可以做任何事。在传记《天才的编辑》中,作者伯格提到很多出版界流传的珀金斯编辑事迹,包括说服保守的出版社借钱给菲茨杰拉德渡过生活难关、帮作者构思书的结构与情节,当然,还有为自己的作者提供大量心理支持。

《天才捕手》

珀金斯尊重作者的个人特色,他的编辑理念之一,就是尽可能不让作者写自己不相信或不喜欢的东西。传记《天才的编辑》中写到,珀金斯曾经给过迷茫的作者选题,但他强调,那些作品都不是作者最优秀的作品,尽管那些书有时卖得很好。

“一个作家最好的作品,完完全全来自他自己。”珀金斯如此认为。他在美国出版界有着几乎不可被撼动的地位,但他对编辑这一职业的定位却始终是“作者的仆人”。

珀金斯对青年作家的耕耘,推动了美国文学的发展,掀起了新的文学浪潮。让青年创作者有登台机会,是任何成熟的内容行业都应该具备的机制。

而对另一位20世纪杰出的编辑戴安娜·阿西尔来说,成为编辑甚至不是一个能轻易做出的决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女性编辑相当少见,受教育女性的出路基本是成为教师或者从事护理工作,但阿西尔早早确认自己不希望生活变成的样子,不想将余生浸泡在“一桶冷掉的粥”里。

阿西尔只想成为一个好的编辑,帮助作者把那些凝结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带到读者面前,让那些书籍在这个世界流传下去。在那个时期,女性创作仍然处于边缘地带,想要传递出自己的声音是更为不易的,阿西尔所做的正是识别出那些声音,给她们机会。

《时时刻刻》

不得不提的是她与作家简·里斯的关系。阿西尔发现了她,与她认真讨论《藻海无边》书稿的修改,这本书是当时鲜有的探讨女性命运的作品,简·里斯在其中细细研究了“疯女人”为何被塑造。阿西尔与简·里斯通信数次,提出中肯的建议,一点点看着它成型。看得出来,参与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对阿西尔很重要,“我正在干预的这本书显然可以成为一部天才之作”。

这种激动很容易被理解,挖掘出被忽视的表达,率先将它们带到众人面前,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在使命感和成就感的双重驱使下,阿西尔最先把波伏娃、阿特伍德等作家的作品引进英国,将个人、作家以及无数女性的生命经验联结在一起。

在89岁那一年,阿西尔动笔写下自己的回忆录《暮色将尽》。她写出了对文学的热爱,对作家的珍重,偶尔可爱地表扬自己眼光独到,但这些都是事实,她参与一本本的“天才之作”,成为文学界不可忽视的重要注脚。阿特伍德说,“我很幸运在我的生活中遇见她”,对更广泛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如此。

3.

有价值的创作:值得被看见

过往的声音在今天有着回响,传统的观念束缚在松动,挖掘出优秀的创作者和作品已经不再需要面对几十年前那样的压力,甚至不需要从事专门的职业。珀金斯和阿西尔的使命降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互联网时代,创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件几乎没有门槛的事,人人皆可创作,传递出自己的声音。

但这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进行自我表达,也意味着个人声量的湮没,没人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听到。主流的话题永远不缺乏关注,可如何确认自己的创作会受到大众的喜欢?而相对小众的内容只能被边缘化吗?

因而在今天,资深的业内人士和权威性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拉创作者一把,将他们拖拽出来,给他们被看见的机会,像灯塔一样,足够高足够亮,照亮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为那些值得被看见的创作破开阻碍,帮助创作行业形成良性循环。

本多敏行《像风一样》

参考资料:

养成导演:拍外星人还要读尼采吗?| 李纯 《GQ报道》

导演邵艺辉,一个专属上海的“神话” | 《深焦艺文志》

《爱情神话》凭什么出圈?邵艺辉徐峥马伊琍张芝华周野芒这样说 |《新民晚报》

《天才的编辑》| A.司各特·伯格 理想国

《暮色将尽》|戴安娜·阿西尔

撰文:nolan、豆汁儿

监制:猫不易、郭卢烨烨

封面图:《四月物语》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