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美之道:从全球文明倡议看中国的全球倡议体系
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该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主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是致力于美美与共的大美之道。
第一,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全球倡议体系的新发展。针对人类命运、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各种全球性问题,提出全球性倡议并付诸实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传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断提出源自中国、惠及世界的全球性倡议,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特点愈发突出。中国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和平外交,逐渐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积极维护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对自身的全球定位和责任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为人类发展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改进全球秩序的行动更加积极。中国既更加独立自主地认识世界,又更加“创造性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对外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对中国与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关系的认识,也是中国为化解全球性挑战、共建美好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此后,中国外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又连续推出三大全球性倡议,包括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以及此次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逐渐形成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倡议体系。总的来说,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日益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与之相应的全球视野、全球思想、全球责任、全球倡议也如苍天大树般分型成长。
第二,中国的全球倡议体系推进全球知识权力的转移和均衡化。中国提出并践行的诸多全球性倡议,是在自身实践以及广泛的与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倡议,是互鉴、包容、共进的,争取形成各方的最大公约数。中国连续提出全球性倡议,是自身和全球秩序发展到今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体现。中国的全球性倡议有助于全球知识权力的流散和均衡化,打破西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垄断地位,鼓励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文明互鉴,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同行。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体系是开放演进的,可以预期,当前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是全球倡议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未来仍有可能孕育新的全球性倡议。
第三,中国的全球倡议体系重塑全球治理的知行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框架。“世界怎么了”,是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面临严重危机,和平、发展、治理、安全、信任等赤字加剧。“我们怎么办”,答案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经过十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成熟,既有“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也有“五个世界”的建设纲领。三个全球性倡议则是可以展开的具体理念和行动,是行动型倡议。因此,中国的全球性倡议,要从言行两方面同时理解,缺一不可。全球发展倡议重在重塑全球所需的发展理念,践行全球所需的发展行动。该倡议提出较早,与之相应的行动迅速展开,很快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安全倡议重在重塑全球所需的安全理念和安全行动,也迅速获得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支持。中国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达成和平协议便是该倡议的重大成果。全球文明倡议重在重塑全球所需的文明理念和文明行动,其现实意义在于: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仇恨严重阻碍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各国尊重文明多样性,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推动各国携手应对关乎人类命运的全球性危机。文明寓于日常生活,也寓于文化交往,在该倡议下,相应的行动更容易开展,会得到更大的国际支持。
第四,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全球倡议体系的大美之道。长期以来,全球秩序和价值观念由西方国家主导,“西方民主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新冷战论”“零和博弈”“二元对立论”等观念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忽略了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实践和丰硕成果。美国总统拜登主持召开的全球民主峰会、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等,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优越感。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现代化等所谓的“正确道路”忽视了各国在追求现代化、民主化过程中的独特性,并由此产生了“文明冲突论”,凸出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因此,人类发展需要观念的纠正、更新与新融合,全球文明倡议的意义在于破旧立新,美美与共。该倡议主张民主与现代化道路是相对的、开放的、多样的,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该倡议承认“不同文明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张相互尊重的“文明互鉴”,鼓励各文明共同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网络,形成连结多个文明节点的文明“全域网”或“文明宇宙”。全球文明倡议等全球性倡议是中国基于过去经验凝练出的优质公共产品,中国主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合作性的集体行动,提倡国际关系中的非零和博弈和扩散性互惠。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并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发展。
美美与共,是为大美。
(作者: 翟崑 隋雪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