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真的,武威天梯山石窟,值得期待!

2023-04-13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丝路佛国版图上,

武威天梯山石窟被誉为“石窟鼻祖”

自1600年前开凿以来,

历经沧桑,饱经风霜。

曾经有多遗憾,

如今就有多期盼,

重现“天梯神韵 凉州佛国”圣境,

是武威人民热烈的期盼。

日前,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智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远郊的天梯山石窟正在筹建壁画博物馆。

这对于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和塑像的科学保护、展示利用、学术研究和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消息一出,天梯山再度成为旅游打卡的焦点。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拥有无数精美的石窟。但为什么唯独武威天梯山石窟能成为中国石窟鼻祖?今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天梯山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

首先小编查阅了天梯山石窟简介。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别名凉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处的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被誉为“石窟鼻祖”。

石窟佛像

为什么又叫天梯山呢?据资料显示,天梯山山峰巍峨,道路崎岖,登临之难,形若悬梯,故名天梯山。山巅终年积雪,是古凉州八景之一的“天梯古雪”。其中第十三窟主尊释迦牟尼造像高28米,依山面水而坐,右臂前伸,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因此它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天梯山景区湖光山色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的开凿对同时期周边或更远地区的石窟开凿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形成了我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正因为此,天梯山石窟以它独特的湖光山色和古老的佛教文化艺术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天梯山石窟13号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正中央的释迦造像,高达28米,安然端坐,气度非凡,右手作大无畏印。

无畏印以屈手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表达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因而也称作施无畏。

这里的大佛很威严,湖景很美,如果驱车从武威市区出发,沿城南方向行约50公里,即可到达,进入景区。

游览路线:天梯山石窟参观景点包括罗汉洞、大佛窟,在景区入口步行400米,即可到达罗汉洞。穿过罗汉洞,就可以参观最核心的13号大佛窟了。

史料记载,天梯山石窟在北魏、隋、唐、西夏、明、清期间均有扩建修缮。经过千百年沧桑之变,尤其是1927年当地发生大地震,造成窟前大部分寺院建筑和石窟损毁。到解放初期,仅存洞窟18窟。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灌溉问题,政府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决定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1959—1960年之间对天梯山石窟除第13窟外的其他洞窟实施了抢救性搬迁保护。随后将天梯山石窟的搬迁文物运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搬迁了文物,却掩盖不了辉煌。让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和塑像回归武威、回归天梯山一直是武威人民多年的夙愿。2015年底,为“原汁原味”保护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大批珍贵文物在半个多世纪后陆续得以全面修复和原址回归。

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智介绍说,“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共修复729件文物,累计修复壁画300余平方米。但由于没有平台展示,在武威市博物馆开设了天梯山石窟专题展览,只展出了70余件文物,大多数文物尚存于库房。待天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建成后,这些文物将能在石窟景区得到全面展陈。

让丝路重镇武威,佛光再现辉煌。

让“石窟鼻祖”发挥该有的文化艺术价值。

武威人的梦想不远了!

本文内容综合于:中新社、每日甘肃、小陇画报、天梯山石窟

图片来源:每日甘肃、微游甘肃、小陇画报等

编辑:节会和宣传推广科

END

本文为武威文体广电旅游微信公众号整合内容。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武威文体广电旅游”微信公众号或致电:0935—2211772,我们及时审核处理。

原标题:《真的,武威天梯山石窟,值得期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