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生之路》如何巧妙地将上海融入《人生》

张高领
2023-04-13 16:3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路遥的《人生》与上海是有缘的。1982年《收获》第3期以头条位置刊发了这篇小说,一度成为全国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30余年后,电视剧《人生之路》再次将《人生》带回观众视野。这部电视剧不仅是对《人生》的改编,更大胆地对路遥的经典作品进行了续写。

《人生之路》海报 豆瓣 图

遥想当年,《人生》引发热议后,广大读者对于《人生》下半部充满了强烈期待,路遥却对续写《人生》十分冷静、谨慎,在写给责编与知己王维玲的信中说道:“我感到,下部书,其他的人物我仍然有把握发展他(她)们,并分别给予一定的总结。唯独对我的主人公高加林,他的发展趋向以及中间一些波折的分寸,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清楚,既不是情节,也不是细节,也不是作品总的主题,而是高加林这个人物的思想发展需要斟酌处,任何俗套都可能整个地毁了这部作品,前功尽弃。”可见,续写并非易事。

因此,《人生之路》对《人生》的续写非常有挑战性,它不仅要完成一部“未完成”的经典,回应熟悉《人生》的老读者的期待,而且要赢得新一代观众的青睐。

《人生之路》最大的改编,无疑是将小说中的陕北城乡间故事改作了上海宽州双城记。小说中的高加林进城,是奔向他的“亲爱的县城”,而电视剧中他填下浦江学院的高考志愿,便已注定与大上海的不解之缘。高双星顶替高加林的名额进入浦江学院上大学,这种被偷换的人生也理应在上海得到补偿。

不过,电视剧上半部高加林的部分仍是高度忠实于原著,他与上海的关联只是以草蛇灰线的方式出现,高双星的线索一直避免与高加林发生交集。尽管如此,无论是考上浦江学院,还是陈方明对籍籍无名的民办教师高加林的赞誉,上海无疑是对高加林才华最有力的肯定者。

然而,高加林怎样顺其自然地进入上海,这是电视剧剧情转折的关键枢纽,需要编剧审慎应对的问题。经高明楼推荐做民办教师,由马占胜开后门当县委通讯干事,两次凭借外力上位,高加林最后都因某种偶然性因素而被打回原形,不得不重回高家村做农民。偶然之中隐隐有某种必然,即高加林的成功必须是富有才华的奋斗者的自我造就。

这无疑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所以,高加林进上海,虽然仍带有某种偶然性,但自助者天助,他的确是凭借自身能力赢得了报社林主编的赏识,学历和户口的“天堑”也不能成为他落户上海的阻力。只有这种自我造就才最具延续性,由校对到记者,到职员到主编,从业余作者到著名作家,高加林的人生从此转入了一种平稳向上的轨道。

奋斗者必定成功,这是电视剧的价值预设,有才华的高加林如此,中人之资的冒名顶替者高双星亦如此,三年预考失败无缘高考考场的马栓转换赛道即可峰回路转,成为致富能手。高加林转入上海之后的人生更证明着任何艰难险阻也不能阻挡奋斗者的前进步伐。

但是,上海成就了高加林,同时也约束乃至终结了他躁动不安的灵魂。高加林仍然在努力奋斗,只是在按部就班的轨道中奋斗。无论竭力转成公办教师,还是做县委通讯干事,在高加林眼中都是跳板,而非终点。不确定性既是风险也是机遇,用原著中高加林的话说就是“我联合国都想去”。到了此前从不敢奢想的大都市上海,公平公正的理想环境似乎最契合高加林有才华的奋斗者角色,落户上海的他成熟了。上海为他提供了理想中的一切,因此,当黄亚萍自觉前途受限而出国谋求更大发展时,高加林婉拒了她一起出国的邀请。某种程度上说,回到上海的黄亚萍接续了高加林之前不安现状的心性。上海的魔力不仅改变了高加林,也重塑了上海人黄亚萍。

《人生》最初名为《高加林的故事》,电视剧的上半部也主要围绕着高加林的三起三落展开,但在电视剧的后半部中,刘巧珍、黄亚萍和高双星都在变化之中,而高加林的形象却日益稳定,前三者的变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高加林几乎是被动地卷入其中,充当三条叙事线索的扭结点。高加林的故事变成了高家村人在上海的故事。

高加林对巧珍的负心之举,黄亚萍与高加林的情感纠葛,高双星顶替高加林上大学的原罪,陕北黄土地遗留的三种矛盾都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解决。上半部中被辜负的巧珍来到上海后,不再是依附性的人格,为母则刚,她所有的美好品质都转变为事业成功的资本,而高加林也通过兄长般的支持,将他与巧珍之间受伤的爱情转化为兄妹情。黄亚萍尽管十分努力重温与高加林在县城时的爱情,但二人始终理性而克制,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未能如愿以偿。自从高双星进上海开始,观众对他必将受罚的期待也终于得到满足,二人被颠倒的位置重新被颠倒过来,并最终兄弟一笑泯恩仇。高双星顶替高加林到上海读大学的名额,拉开主要人物们的人生之路的序幕,同样也是在上海,所有的恩怨情仇都被敉平,所有观剧期待都得到抚慰,上海被成功地植入了《人生》故事的余脉。

续写经典,为《人生》“并非结局”的故事赋予一种确定性的结局,不仅考验能力,更需要勇气。续写《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开放的想象没有边界。面对未完成的经典,与路遥的审慎相比,完成续写即是“超越”。在此意义上,《人生之路》是对《人生》的创造性解读,相信经由这次改编,《人生》可以走进更多观众视野,召唤他们加入再解读行列,为小说赋予更广泛的生命力。(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