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穿越宋元·知行泉州|泉州古城里那些古老且独特的建筑美学
图:feinalor
【前言】
泉州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地域个性及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泉州人勤劳智慧的祖先根据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特有的审美情趣所作出的天才创造。
前段时间,泉州古城火爆出圈,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有人说只要背景有东西塔的地方,拍照都要排队。而这背后,除了“众神”的吸引,还有泉州那古老且独特的建筑美学。
泉州有多美,古建筑就有多美。大家喜欢与古建筑同框合影,不仅是因为“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以及‘骑楼’街屋、中西合璧的‘洋楼’等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还有那融古开今,彰显建筑技艺之大成的最美构件。
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在今天,不只能看见一座神圣建筑的整体,还能品味到其中藏着的无数细节。
图:feinalor
飞檐
像建筑有了翅膀
《诗经》有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飞檐作为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常出现在泉州古城的官廨、民宅,亦或寺庙、宫观的建造中。
它的存在,让原本庄重单调的建筑有了一丝轻盈和灵性。
图:咱厝人-陈陈
南方多雨,所以飞檐翘得高,雨水跳珠被抛得远远的,减少了对建筑的腐蚀。
当你在仰望高高翘起的檐角时,会不会感到建筑在自由翱翔?飞檐,让建筑有了“翅膀”。
图:咱厝人-陈陈
屋脊
出砖入石燕尾脊
飞檐之上有燕尾,我们常会看见上面有许多神态各异的吻兽。
吻兽以手工塑制,蹲坐或腾飞看着天,“无所事事”。
泉州传统建筑的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称“燕尾脊”。所谓的“皇宫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称“双燕归脊”。在三间张、五间张的大厝,多在每间分隔处做出垂脊,这些垂脊下端至檐口尚有一段距离,这样整个屋顶有四、六条垂脊,总称为“四脊”“六脊”厝顶,使屋面主次分明又富有变化。
图:咱厝人-陈陈
有人说,建筑物的等级越高,人们的信仰越强烈,屋脊上的装饰(吻兽)也越多。
这让我想起了元妙观。那的屋脊,不仅有各种灰塑、陶塑、剪瓷,甚至把神话故事也塑了上去,整个屋脊就像一座小型博物馆。
屋脊的塑制高高的,减弱了海风对屋面的吹袭,同时还粘合了屋脊和瓦面的接缝,利于防水。谁说这些仙人、吻兽无所事事?他们都在悄悄地保护屋里的人呐……
图:咱厝人-陈陈
山墙
山墙是一种个性
屋脊旁边便是墙。在泉州,墙形似“山”字,故称“山墙”。
山墙以红砖白石为底,配上细节精美的山花与砖雕,风格突出而统一。同时,山墙的设计也能表现出主人的个性化。
山墙的个性美弥补了硬山式的单调,增加建筑立面的美感,同时还具有隔断和防火的作用。
图:咱厝人-陈陈
泉州传统民居屋顶多为硬山式。这类山墙因形如马背弓起,被称为“马背山墙”,泉州人常将之唤为“箍头”。
瓦当
瓦当是屋檐的轮廓
余光中说:“灰濛濛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
瓦更是一个家的雨伞,为操劳琐事的人们遮风挡雨。
而最边缘的那一片瓦,便是瓦当。这块圆形或半圆形的遮挡,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据说,在宋元时期,流行种什么花,就会在瓦当上刻印花的样子,人们偏爱的花纹,是诗意栖居的开端。
图:咱厝人-陈陈
《瓦当与闽南红砖建筑》论述中说,这些精美的瓦当在主题纹饰外侧的边廓部位装饰有联珠纹、回纹、罗草纹、勾云纹、螺旋纹等辅助纹饰,这些纹饰或单独出现,或多组交替组合,使得瓦当的层次感更为丰富,达到极强的装饰效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宋元时期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社会财富充盈、经济文化繁荣。
千年前的风雨随之被抛得更远,或顺之而滴落。因为瓦当上曾流淌的时光,才有了家的历史,或许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有瓦才有家”。
图:吕波
斗拱
古建筑之魂
瓦当之下,屋顶之内,便是斗拱。
中国古建筑使用斗拱,在世界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斗拱广泛地使用于构架各部节点上,是横层结构与立柱间最重要的关节。换句话说,是古建筑之魂。
图:咱厝人-陈陈
斗根据形态可分为方斗、圆斗、八角斗、六角斗、海棠斗、梅花斗、莲斗等。斗的形态不同,主要是由它作为传力构件所连接的柱、筒等构件形态不同而决定的。
拱的形式也很有特色,如关刀拱、螭虎拱、草尾拱等。在清末泉州建筑中,工匠雕工愈加繁缛,还出现了龙头、象鼻等拱头形式。
雀替
梁枋间的精灵
托木,也叫雀替,在梁枋与立柱之间。我们想到的梁间燕子筑巢,大概就在这个位置。
早期雀替的功能是在梁枋与立柱之间的节点起到辅助增强节点拉力的作用,并减小跨度,后来大部分失去其功能结构,成为装饰性构件。
但宋元时期的雀替很简单,有的只雕刻了两三根线条。而到了清代,雀替越来越精美,从简单的“回纹”到“梅竹”“仙鹤”等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装饰。
影壁
神秘的屏风墙
开元寺前的紫云屏便是影壁(也称“照壁”)。那一道长长的屏障刚好遮住了对面的视线,它保护着建筑的隐私,为建筑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图:陈培木木
影壁就像是建筑的序言,你得要读过它,才能窥知眼前这座建筑的地位与性质。同时,影壁本身也成了一道风景。
影壁中还藏着的一份神秘感,是源于古代风水中讲究的“气”,在《水龙经》中就有“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而影壁的建造使气流需要绕行,达到气聚不散的效果。因此建造影壁,用来阻挡屋外的煞气,守住自己宅内的财气和福气。
开元寺内还有一堵“麒麟壁”,也是影壁。采用娴熟的琉璃工艺制作而成,集绘画、雕塑、陶艺为一体,色彩斑斓。原建造于泉州府城隍庙前,于1974年移进开元寺内。
铺首衔环
门环轻叩锁声扬
看古建,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构件之一就有铺首衔环。对于讲究门面的中国人来说,古建精巧的门把手是重中之重。
铺首是把手底座,往往是一个兽形的图案,它衔住的环便是手拉的地方。
在龙有九子的某一版本说法中,铺首是龙的儿子,性格腼腆,警觉性极高,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善于严把门户,所以人们便希望它为自己镇守家宅。
在古城,许多人家的铺首是制成六边形、八边形,上面带有花草、卷云等图案,看起来简约大方。
门当户对
一场关于建筑的误会
古人常说,结婚要讲究门当户对。曾经只知这是说双方家族地位、财势相当,适合结亲的意思。没想到门当户对就是从门前两个建筑构件演化而来。
门当,是门口两侧,相对而放的一对石墩或石鼓,也叫做门枕石。主要用来承受门扉的重量,还可平衡、固定门框。一般圆形为武官,方形为文官。
而户对,是门楣上突出的圆柱形木雕,像门楣带着“簪子”,所以也叫“门簪”。因一般成双数出现,故名“户对”。
在曾经,“户对”的多少与主人家的权势财势成正比。所以渐渐有了“门当户对”的说法。虽然现在人们结婚并不严格遵守“门当户对”,但是古建筑门当户对所寄予的美满平安,依然是代代相传的期盼。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泉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闽南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更被许多建筑家誉为“红砖建筑区”,无愧于“凝固的音乐”之誉。
当我们走进泉州优雅的古建里,便会被那丰富的构件所震撼。它们聚则望横对宇,灿若绮霞;散则遗世独立,风姿绰约,在中国建筑学的历史长河中,永远独特、经典。
本文参考资料:《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作者蒋钦全
《泉州民居营建技术》,作者姚洪峰 黄明珍
《中国九大古建之美,你知道几个?》作者物道
来源:泉州古城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原标题《泉州古城,蕴含着中国古代建筑美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