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克龙访华后表态“战略自主”令美“破大防”,美法舆论显温差

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2023-04-12 16:2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世界观 >
字号

2023年4月7日,广州,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山大学会见中国学生时接受礼物后发表讲话。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访华之旅结束后,欧美舆论场内的相关讨论热度持续,但大西洋两岸的声音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温差。

在结束访华乘坐专机回国途中,马克龙接受了一家美国媒体和两家法国媒体的专访。他表示,欧洲应该有独立自主的战略规划,成为世界的第三股力量,而不是当美国的跟班,被牵扯进入别人的危机之中。马克龙的这一表态,令他遭遇了部分美国媒体和右翼政客的激烈批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马克龙此次访问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法国和欧洲的战略传统。但张骥也提醒,中方“对法国和欧洲战略自主的限度和两面性要有清醒认识”。

法媒突出欧洲自主

法国《回声报》的文章以问答的形式刊载了访谈实录。根据实录,马克龙在访谈中多次强调了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重要性。他认为,建立战略自主性对于防止欧洲国家成为附庸国来说至关重要,欧洲可以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极”力量。

马克龙表示,欧洲当下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其被动地陷入“并非属于我们的危机当中”,这些危机阻碍欧洲建构战略自主性。他呼吁欧洲人“必须醒来”,其首要任务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上配合其他国家;欧洲不应陷入阵营对抗。

谈及台湾问题时,马克龙指出,“欧洲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危机加剧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矛盾加剧,我们将没有时间或手段来提升战略自主权。我们将成为附庸。”马克龙说,“作为欧洲人,我们关心的是我们的团结。中国人也关心他们的统一,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台湾是(统一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克龙认为,欧洲应减少在武器和能源方面对美国的依赖,必须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马克龙还表示,欧洲应减少“美元特权”带来的影响,欧洲已经有反对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声音。

马克龙指出,欧洲在武器和能源领域已经增加了对美国的依赖性,现在欧洲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国防工业。他说,乌克兰危机加速了欧洲对防务装备的需求,但是欧洲的国防工业无法满足欧洲自身的所有需求,这使某些国家临时转向美国甚至亚洲供应商,“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必须推动国防工业发展。”

另外,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马克龙表示与中方建立了多项基本共识,其中包括:支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明确表明反对使用核武器;明确呼吁遵守国际人道法并保护儿童;以及通过谈判实现持久和平的意志。

法国《世界报》对马克龙的表态评论称,中欧对话不可或缺,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重启与中国的对话是正确的,“正如中国最近推动伊朗和沙特达成和解所表明的那样,在迅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是一个主要参与者。”

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4月11日也力挺自己的上司,表示欧盟不能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中任人摆布,他支持马克龙早前言论,即一旦发生全球危机,欧盟国家不应成为任何一方的附庸。

总的来说,法国国内舆论对马克龙的独立自主宣示给予了理解的态度——尽管不少人质疑这是否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美媒居高临下“教育”马克龙

按照法媒的报道和采访全文,马克龙并没有表达任何在中美竞争中“站队”中国的意思,重点放在欧洲应如何走出一条独立于任何一个大国的道路。但这却已经令美国一些人“破防”。

在4月9日的一篇社论中,《华尔街日报》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并试图“教育”马克龙。文章称,欧洲之所以能够对抗俄罗斯是因为美国的支援,如今欧洲的能源和武器都依赖美国供应。该社论还进一步发出威胁称,若马克龙“一意孤行”,美国将从欧洲撤走,把精力和资源转向所谓“印太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10日也刊文“帮腔”,称美国和中东欧国家对马克龙的“对华软弱”表态尤为不满,特别是考虑到马克龙对美国持有的“令人担忧的批评态度”。

文章称,美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直是欧洲的“坚定支持者”,马克龙的言论对美方来说“不合时宜”。

《纽约时报》则刊文指出,马克龙此次中国之行凸显出美国把中国当做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做法并未得到盟友的全力支持,因而前景复杂。这篇题为《法国外交削弱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的文章写道:“盟友并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事情,马克龙惬意的访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美国的右翼保守派政客对马克龙访华尤其感到愤怒,更是不停攻讦马克龙。极右翼政治人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国师”班农4月10日在推特上发文“提醒”欧洲人不要忘记美国的“恩情”,称美国在20世纪曾三次“解放”欧洲,如今又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支持欧洲,欧洲却“忘恩负义”投入中国怀抱。

被中方制裁的美国反华政客马克·卢比奥则在推特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反复质问“马克龙能不能代表整个欧洲?”

一定程度上捍卫法战略传统

在美国外交和舆论的巨大压力下,马克龙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坚守其维护战略自主的目标,并在欧盟层面上为之努力?

张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对美国亦步亦趋不符合欧洲的战略利益,“中法进行了良好的战略沟通,在法方推动下,中欧之间也进行了顺畅的战略对话,但我们对法国和欧洲战略自主的限度和两面性要有清醒认识。”

“改善对华认知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欧洲内部还存在不少杂音,美国也会继续施压干扰。而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法国和欧洲的‘平衡’‘自主’必然也会有针对中国的一面。更不要说在意识形态竞争强化的大变局中,价值观、人权等问题的干扰性只会增加不会减弱。”张骥说,“对此,我们也要有战略清醒和充分的战略耐心,也需要改变对法国和欧洲的思维定式和战略苛求,要真正习惯和一个‘自主’的法国和欧洲打交道。”

    责任编辑:胡甄卿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