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发现,MBTI测试可以缓解抑郁和焦虑
原创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我为人民读文献栏目~
在本期 「简单心理 WEEKLY」,你可以看到:
◍ MBTI 测试的一个科学好处
◍ 意外的沉默,为何更加「刺耳」?
◍ 饮酒习惯,也与性格有关
◍ 越自恋的人,越敏感?
01
MBTI 测试的一个科学好处
「你的 MBTI 是什么呀?」
「啊,这个类型的聚会,我们 I 人都不大想去 」
地球人已经没有不知道「MBTI 测试」的了。
这是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具体来说,它通过数十到数百道题的问卷,将人们的性格分为以下 16 种组合
▷16 种类型的大致分类与表现情况
这个测试本身其实没那么科学。它受情绪、环境、时间的影响都很大,结论也不唯一。荣格在晚年时也曾说过:人格类型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间不断「旋转」。
��但最近南京大学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来说,相信 MBTI 测试有一个科学的好处——减少焦虑和抑郁,拓展自我觉知,提升幸福感。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MBTI 的使用对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巴纳姆效应」和「自我同一性」来实现的:MBTI 的测试结果有些模糊和笼统,这激发了巴纳姆效应,从结果上看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巴纳姆效应: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因此放之四海都适用。
研究者认为,面对心理问题时,青少年很少寻求专业帮助,但他们会积极寻求一些自助服务。
所以,无论是塔罗、占星,还是去雍和宫算命,说不定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巴纳姆效应。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中,我们可以获得那些更能够精确阐释自我的语言和标签。
02
意外的沉默,为何更加「刺耳」?
不知道大家上学时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你正沉浸式写作业,这时突然有人大声讲话,你的注意力不受控制地转走了;宿舍里正热热闹闹在讨论,这时有人忽然停下发言,于是大家都不由自主的从讨论中脱出,整个氛围呈现出诡异的宁静……
2022 年,西澳大利亚大学发布在《PloS one》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标准且重复的声音,意外且无关的声音或沉默,都会显著减缓反应速度,让大家「脑子卡住」。这是因为:它违背了人们的「感官预期」。
在这项实验中,Fabrice 等人将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人需要迅速将面前的视觉数字分类为奇数或偶数;另一组人面前出现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交叉的十字图像。受试者在出现十字图像时无需反应,直到出现目标视觉数字时,再将其分类。整个过程里,研究者会播放三种背景音:标准声音、异响、静音。而所有参与者被要求忽略无关声音,专注于分类任务。
结果显示:当「意外的沉默」发生时,人们需要的反应时间更长,对警告信号的敏感度变低——也就是说,更容易「分心」了。
也许这也是老师在台上扯着嗓子喊没人听,而一旦老师不说话大家就会沉默下来的原因之一吧……
03
饮酒习惯,也与性格有关?
谁能想到小小的一杯酒,竟然能看出喝酒人的性格特质?
发表在《Psihologijske teme》的一项研究发现,刚认识且对对方信息有限时,人们也许可以根据一个人与饮酒有关的行为来猜测他/她的大致性格。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Jonason 等人邀请 1232 名社区成员参与调查,选择他们喜欢的饮酒地点(在家,或在特许场所)及喜欢的酒精饮料,最后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简明复原力量表以及绝望量表来测量其特征,并纳入五大人格特质的衡量标准。结果发现:
◍ 在特许场所(如酒吧)喝烈酒的人更外向;
◍ 喝苹果酒、烈酒的人更加神经质;
◍ 喝啤酒与葡萄酒的人,比喝苹果酒的人更有心理复原力,人际信任度更高,也更加尽责。
当然,这种猜测性格的方法也只作为一种相关性参考。每个人都是复杂多样的,这就需要真实的交往才能了解啦。
04
越自恋的人,越敏感?
前几年看过一部动漫,叫《pop 子和 pipi 美》,产出表情包无数,其中有一段给我笑惨了,大概如下图
▷ pop 子一直在打 pipi 美,还问她有没有生气(同时两人的表情都很「扑克微笑」)
近期《心理技术与应用》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自恋的人对于愤怒面孔的辨别力更强。
张元春与王晓明随机招募被试,采用使用自恋人格问卷与威胁性表情图片来进行研究。实验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随后呈现面孔表情,要求被试判断表情为愤怒、恐惧还是中性。
结果发现,自恋组对愤怒面孔的辨别力比非自恋组更高,但恐惧面孔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表情带来的威胁性感受不同。尽管愤怒与恐惧被认为是典型的威胁性表情,但愤怒是最常用的表达敌意的、直接威胁性表情,而恐惧则是一种间接威胁的表情。
为何自恋的人更能辨别愤怒面孔?研究认为,自恋特质高的人对愤怒更敏感,可能是源于他们更需要通过外部线索来确认自己积极但脆弱的自我形象。
看来,如果 pop 子再自恋一点,她也许就不用一直问了
好啦,本期 weekly 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些有用的心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
Hua Jie & Zhou Yi Xin.(2023).Personality assessment usag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 sequential mediation model of the Barnum effect and ego identity .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doi:10.3389/FPSYG.2023.1097068.
Parmentier Fabrice B R,Leiva Alicia,Andrés Pilar & Maybery Murray T.(2022).Distraction by violation of sensory predictions: Func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deviant sounds and unexpected silences.. PloS one(9). doi:10.1371/JOURNAL.PONE.0274188.
Jonason Peter K.,Talbot Daniel & Anderson Joel.(2021).What People Drink and Where They Drink It Can Inform Us About Their Personality. Psihologijske teme(1). doi:10.31820/PT.30.1.6.
张元春 & 王晓明.(2023).自恋特质对识别威胁性表情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02),98-106.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23.02.003.
作者:囷囷
编辑:江湖边
封面:Pinterest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