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白色石油何去何从?

2023-04-12 13: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蜜薯

曾经无比疯狂的碳酸锂也有回归平静的那一天。

从前几天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来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均价已经到了21.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更是已经跌破了20万元/吨的大关(18.15万元/吨),创下了近一年的新低。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你就会发现其价格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64%。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直线下滑

其实这次价格的下跌,一方面是去年动力电池出现了高库存问题,为了清库存,碳酸锂的需求减少、价格下探,另一方面,比如像钠离子电池等替代品的横空出现,让不少投资者开始“一心二意”。

今天,笔者就带你走进这跌宕起伏的碳酸锂市场,分析一下投资者如何更好把握这种现象带来的机遇。

一、以守为攻,快速响应

碳酸锂跌下了神坛后,如果我们往下游看,在补贴退坡政策背景下,新能源车企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也在为广大消费者“发福利”,比如吉利、沃尔沃、奇瑞等玩家纷纷下调了在售车型的价格,宣称的直接原因就是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调。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最高的回调幅度超过了1.2万元/车。

车企下调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已经选择了主动停产进行观望,比如宜春四大云母提锂企业中一半已经选择了停产。之所以选择停产,是因为25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是不少宜春云母提锂企业的利润盈亏点(品味低,提锂的成本更高)。毕竟没有企业愿意用爱发电。要知道,去年江西宜春的碳酸锂产量超过8万吨,已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左右(去年碳酸锂产能54万吨,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了40%)。

作为上游的龙头企业之一,天齐锂业(002466)去年营业收入增长了427%、净利润更是增加了1060.47%,即便这样,这样的玩家最近的股价也是一路下跌。仿佛要一夜回到解放前。融捷股份(002192)去年更是净赚24.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72倍。

此外,市场上看空碳酸锂的投资者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喊出了“碳酸锂未来探到10万元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感觉碳酸锂已经从此告别了“暴利时代”。

二、悲伤的情绪在蔓延

如果我们把碳酸锂的生产工艺进行拆分,主要用硫酸法和吸附法两种生产方法。其中,硫酸法中,锂精矿成本占比超过80%。整体来看,盐湖提锂的成本比矿石生产的更低。上一节我们聊到了宜春的碳酸锂生产成本,而目前盐湖提锂生产的碳酸锂产品每吨完全成本大约在3-6万元,两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硫酸法和吸附法成本对比

所以对于使用盐湖提锂的玩家来说,目前的状态,仍有数倍于成本的盈利空间。但是国内盐湖提锂的产能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碳酸锂价格不断下跌,但是锂辉石的进口价格仍然坚挺,上演了又一出“疯狂的石头”。笔者粗略计算过,如果国内的玩家从国外进口锂辉石进行生产,很难实现盈利,如果未来还是这个样子,亏损估计将成为常态。

笔者判断,从整个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玩家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20万元/吨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

锂辉石精矿的价格

碳酸锂行业出现了不景气,这种情绪还在隔壁的赛道上继续蔓延。比如锂电负极材料之一的尚太科技(001301)决定里城道基地自2023年3月28日起陆续停产。别忘了,里城道基地负极材料的产能超过了1000吨/月。第三大动力电池玩家中创新航也是来了一波人员优化,为度过寒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负极材料停产

三、新能源车企,缓一口气

因为碳酸锂的价格变动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整车厂的利润关系密切相关,碳酸锂价格下跌,直接受益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玩家。

我们做个简单的测算,一般来说,一台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需要消耗50-70kg碳酸锂,碳酸锂的价格每下调10万元,一台带电量70KWh的纯电动汽车电池成本也随之降低平均0.45万元,相较于去年碳酸锂价格的高企时候,成本下降了至少1.3万元。

这样一来,车企的盈利也得到了一定的修复。

但是每枚硬币都有两面。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端来看,虽然成本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多数玩家也选择了在终端进行降价。此外,也在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形象上进行优化。

但最后的大赢家,莫过于广大的购车消费者们。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