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比亚迪”亿级广告诈骗奇案:神秘中间人李娟和她的隐秘上线
一个不被比亚迪承认的神秘中间人——李娟,在过去近3年时间,从上海到伦敦,串联起数十家广告商,砸下数亿元营销费用,为比亚迪做品牌推广,最后在比亚迪拒绝埋单后,向警方“报案”、“自首”。
这起离奇的广告诈骗案,近日,引爆了整个广告圈。
7月12日午间,总部位于深圳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比亚迪),在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称,李娟等人在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国金二期租赁办公场所,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声称是比亚迪派出机构,同时李娟冒用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的身份,伪造比亚迪多枚印章,以比亚迪名义,与多家单位及机构展开广告宣传类合作。
比亚迪在声明中强调,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高管身份,用伪造的比亚迪印章与任何单位或机构签署的合同,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
这在汽车广告圈引发极大关注。
因为在过去3年中,有多家广告公司跟李娟方面合作,从事比亚迪的品牌推广活动,而其中,大部分广告商尚未拿到相应的业务款项。
7月12日晚间,上海竞智广告有限公司发布一篇名为《人BY脸,天下无D》的文章称,比亚迪声明中认定的合同诈骗行为长达三年,涉及至少25家广告供应商,累计金额高达11亿元。竞智广告列举多份证据称,比亚迪对于李娟所开展的市场推广活动不可能不知情。
整个骗局最为吊诡之处在于,多名广告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并未给过李娟好处,因为他们本身也没收到多少钱,实在无法理解,李娟如果是骗子,她图什么?
有广告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李娟近日已经以1200万元的房产来源不明为由,向警方“自首”。广告商们如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商讨如何追款。
案发:P2P老板被捕点燃离奇骗案导火索
2016年12月,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负责人王若兴(化名)开始通过雨鸿文化等三家广告公司,承接“国金比亚迪”(指李娟负责的所谓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下文同)的市场推广业务。此前,王若兴承接了多项比亚迪汽车的线下推广活动,包括小型的区域车展、试乘试驾等。
2018年3月,王若兴接到“国金比亚迪”的通知称,该公司此前合作的三家广告代理商出现了资金困难,想要把王若兴负责的公司变为一级代理,同时需要王若兴签订一个垫资协议。
王若兴考虑到,成为一级代理商后,除了线下推广,还可以承接比亚迪的线上广告业务,再加之此前自己和朋友与“国金比亚迪”已经有了三年的合作基础,对于这次签约,他觉得并无不妥。
今年3月21日,王若兴与李娟的“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即国金比亚迪)、上海日高广告有限公司、武汉日高广告有限公司签订了四方协议。合同约定,王若兴的公司代“国金比亚迪”向日高广告垫付6830万元人民币。
王若兴称,“国金比亚迪”告诉他,日高广告此前一直是他们推广活动的执行方,但资金突然出现问题,导致项目无法推进。
某公司与“上海比亚迪”、日高广告的垫款合同到了5月份,王若兴在网上突然发现,由“国金比亚迪”指定的这家“上海日高广告”的实控人韩海湧关联的另外两家P2P公司暴雷,涉案金额达到60亿元,韩海湧涉嫌非法吸收公共财产(存款),被闵行区警方刑事拘留。
王若兴觉得不妙,5月25日他赶到上海浦东报了案。
“当时日高已经收了我们4130万,他(韩海湧)突然进去了,我对于后面能不能正常收到比亚迪的正常回款产生了怀疑,基于不安抗辩的原因,我选择了报案。”王若兴称,报案时他用了“李娟合同诈骗”作为事由。
没想到,这一报案就点燃了导火线,将深埋在地面3年之久、极为离奇的广告骗局引爆。
据王若兴回忆,从今年4月开始,广告商圈内,就流传出一些关于李娟身份的说法。有人猜测李娟的身份有猫腻,但一直没有实锤。王若兴报案后没多久,另外一个存在顾虑的供应商,几经辗转,通过深交所与比亚迪的董秘李黔取得了联系。
王若兴提供的微信截图显示,李黔在微信上对前来问询的广告商表示,“我担心这个公司是伪比亚迪,建议您和对接的人做好被诈骗的准备”。在看到供应商提供的“国金比亚迪”工作人员名录后,李黔称,“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并指出,比亚迪员工的邮箱后缀是byd而不是sh-byd。
这一消息迅速在上海的广告商圈内传开,整个广告圈都炸了。
双面中间人李娟
而李娟的身份,至今仍然像一个谜。
多位与“国金比亚迪”有业务往来的广告商都向澎湃新闻记者反映,在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李娟一直以“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华东区域市场部总经理”的身份示人。
李娟的名片“从始至终,我们都认为,这个公司是真实的,没有怀疑过。”事发后,一家卷入的广告商负责人廖晓丽(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什么深信不疑,廖晓丽称,她此前曾给比亚迪举办过多次活动,包括线下的经销商大会,期间李娟提供了比亚迪全国经销商的联系方式,这让人没法去怀疑合作的真实性,“这么多经销商都是假的吗?我们还给比亚迪做过地区的试驾和展示活动,用到的比亚迪新车全部是经过经销商提过来和运走的,这么多车又是哪儿来的呢?我也是懵了,怎么都变成假的了呢?”
还有人称,亲眼见到李娟与比亚迪深圳来的采购团队“谈笑风生”“交往亲密”。
竞智广告也在公开发布的文章中质疑,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公司通过“比亚迪华东区总经理”李娟为比亚迪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不少活动都得到了汽车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么大的活动量,这么声势浩大的品牌宣传,贵司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吗?”
竞智广告提供的一份比亚迪经销商的名单截图,显示了部分比亚迪区域经销商的详细联系方式。该文件的真实性没有得到比亚迪方面的确认。
但比亚迪在声明中称,李娟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以自有资源(广告及活动)试用及免费使用为切入点,主动与比亚迪联系并开展免费广告宣传。
比亚迪一位高管也回复澎湃新闻记者称,李娟不是比亚迪的员工。
广告商刘力(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在李娟与深圳比亚迪的邮件往来中发现,李娟确实曾经打着雨鸿文化的名义,与比亚迪进行过联络。
2017年5月,雨鸿文化被正式纳入了深圳比亚迪的供应商清单。刘力告诉记者,雨鸿文化从来没有做过“国金比亚迪”之外的业务,“如果说比亚迪集团对国金比亚迪的业务毫不知情,他们是凭借什么让雨鸿通过了招标?”
可资印证的是,王若兴在今年4月通过李娟拿到了一个雨鸿的账号,登录比亚迪官网后,在内部供应商名单里看到了雨鸿文化。
但雨鸿文化也不承认李娟是它们的员工。
雨鸿文化负责人汪晓婷在电话里回复记者:“我们公司从来没有李娟这个人,她和我们公司是没有关系的。”
目前,很多人都不能解释李娟为何要以两副面孔示人:一面以甲方(国金比亚迪)的身份游走在众多下游广告商之间分发业务;另一面又以乙方广告商的名义向比亚迪毛遂自荐、招揽订单。
那么李娟究竟是谁?
一份网传的李娟截至2015年的个人简历显示,李娟1985年生人,户籍在上海宝山,大专文凭,早期在瑞安房地产市场部工作,之后进入上海搜易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从事广告业务。
王若兴此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的公司最早在2016年12月开始接到“国金比亚迪”的项目就是通过搜易广告。他称,搜易广告与雨鸿文化在股东层面有一定的关联。但澎湃新闻记者从工商资料中没有查到相关依据。
比亚迪阿森纳合作活动现场文件
神奇的阿森纳赞助合同:120万赞助3个赛季?
那么,李娟到底与比亚迪有没有关系?广告商们和比亚迪各执一词。
比亚迪第三份申明中的“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的说辞,彻底激怒了这些广告商。
他们认为,反击比亚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今年6月比亚迪宣布赞助英超足球俱乐部阿森纳的活动。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比亚迪集团公关部部长李巍出席了活动,并留下了现场照片。
比亚迪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新闻中有关李巍的信息属实。
刘力此前亲眼见过雨鸿文化与阿森纳俱乐部签订的四方协议,奇怪的是,他所见到的合同有两份,“两份合同的条款、金额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一份上面同时有比亚迪集团和上海比亚迪(指国金比亚迪)的公章,而另一份上只有上海比亚迪的。”
刘力所见的这两份合同上,约定比亚迪以4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赞助阿森纳俱乐部三个季度。按照与李娟有业务往来的广告商吴磊(化名)的说法,截至事发前,雨鸿文化已经支付了阿森纳俱乐部500万元的赞助款项。
关于这次合作,比亚迪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比亚迪的声明指出,2018年4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以资源赠送及优惠价格的方式,推进比亚迪与阿森纳足球倶乐部之间的广告宣传。“价格有多优惠?比亚迪说是120万。”在李娟案发后,有广告商在李娟的电脑里看到了一份雨鸿文化与比亚迪就赞助阿森纳项目签订的代理合同,合同金额为120万元人民币。该合同上有雨鸿文化的签章,却没有比亚迪的章。
对于这份120万元的合同,雨鸿文化的实控人汪晓婷却不知情。7月9日上午,汪晓婷带着律师赶往深圳比亚迪,会面中,比亚迪的管理层出示了合同的复印件。汪晓婷要求看原件,对方却表示,不能拿出原件的原因是怕被汪晓婷现场撕毁。
“120万赞助阿森纳三个赛季,这个价格,连咱们浦东联华足球队都赞助不下来。上市公司比亚迪倒是能坦然接受……”刘力对这份合同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不过,最让刘力愤愤不平的是,为何合同上没有比亚迪的签章。“难道说他们随时准备反悔吗?连120万都不想付?连合同都没签好,高管李巍就敢飞到英国去为这次签约活动站台,这放在任何一个上市公司都是违规的。是谁把整个事情兜住了?”
7月13日晚间,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已经在其中文官网发布声明称:根据比亚迪告知阿森纳的信息,比亚迪相信其本身已成为一桩涉及诸多广告协议的诈骗行为的受害方。今年5月8日,阿森纳俱乐部与比亚迪曾在阿联酋航空足球场举行仪式,共同宣告双方正式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而此次事件亦涉及已启动的这项合作。“我们正在调查事件现况,并与此前参与启动这项合作的比亚迪高层代表们共同商讨此事。针对此次事件,俱乐部将不再发表更多评论。”
关于李巍,有消息称,她是王传福夫人李珂的侄女。关于两人的关系,多位广告商均表示,没有实证可以证明,传闻的成分居多。
刘力指出,“合同门”事件至少证明了李巍在比亚迪背景深厚,“换做在别的公司出现这样的重大违规早就下课了”。
没有身份的李娟和灰色地带的“国金比亚迪”
位于国金二期的“上海比亚迪”。
有些广告商早就感觉到,李娟和她开展的业务似乎不能见光。因为李娟常称,要保持低调,“国金比亚迪”处于“灰色地带”。
“为什么这么说,她(李娟)的解释是,比亚迪深圳的股东在‘打仗’,上海的团队是部分高层为了平衡利益而另立的一支队伍,在集团内没有合法身份。”吴磊(化名)告诉记者,“这只是一种说辞,背后真正的原因没有人知道。”
“几乎什么类型的地推、广告、线下活动,无论是区域性质的,还是登上过卫视频道的,我们这么多供应商都帮比亚迪做过了,3年时间累积成本小十个亿,比亚迪说他不知道,我不信。”王若兴认为,比亚迪一定知道“国金比亚迪”这样一个团队存在。
有供应商分析,比亚迪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没有名分”的团队,在上海承担着重要的市场工作,是出于美化财报的考虑。“作为上市公司,它有把报表做好看的原始诉求在。通过外面一家公司在外面进行活动,比如今年10个亿的支出,如果报表不好看,我就不放进去了,这是一种可能性。”吴磊猜测。
让吴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国金比亚迪”在澳门、上海等四地开经销商大会,当时没有比亚迪的高管在现场,李娟作为比亚迪的代表出席,李娟称,有人告诫她“要低调,不要表明你的身份是什么”。在当时的会务资料里,没有任何体现李娟身份的说明,甚至在她的致辞环节,也仅是用“下面由李娟女士发言”简单带过。
在采访中,刘力想起来一个细节,他说,有一次在公开场合,李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的内容是有人通知她,她和“国金比亚迪”团队就要被深圳的比亚迪承认了。听到这个消息,李娟甚至不顾周围人的注目,激动得哭了起来。
消失的“上线”陈振宇
目睹了电话事件后,刘力感觉,李娟对于自己是在为比亚迪做事一直深信不疑。
多位广告商均向澎湃新闻记者提到,李娟口中常常提到她听命于一个名叫陈振宇的人,李娟所调用的比亚迪集团的资源,多来自于此人的安排。
但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的广告商中,没有人和陈振宇有过交集,“我们当中甚至没有人见过陈振宇,我们怀疑这个人是不是真正存在。“吴磊说道,圈内传言,陈振宇是加拿大籍的香港人,目前在加拿大定居。
还有一种在广告商间广为流传的说法,陈振宇与比亚迪分管北美市场的高级副总裁李珂关系匪浅,因此有推测称“李娟是李珂的人”。同时,李珂也是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的妻子。不过,这些传言都未获比亚迪方面证实。
在王若兴报案之后,来找李娟要说法的人越来越多。此时陈振宇却消失了,“坚信自己在为比亚迪做事”的李娟,意识到自己成了受害者。有供应商追问李娟,是不是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上线”来给自己脱罪。李娟急了,她拿出了一张五个人的合影,告诉对方,照片中间的男人就是陈振宇,让大家帮他一起“人肉”找出他。
一份在广告商间流传的李娟自述文件显示,李娟称,她2009年毕业后,在瑞安地产认识了陈振宇,之后二人只是网络上寒暄的关系。2016年,已经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李娟突然收到陈振宇邀约,请她加入自己的团队,与李柯一起完成比亚迪集团的换血工作。陈振宇自称是比亚迪集团的隐形股东,任命李娟为比亚迪上海团队的负责人,负责市场活动执行。
一名广告商称,李娟称,她一直通过qq、qq视频、语音和Email接受来自陈振宇的指示。在李娟表述过程中,她所有与大区的沟通、跟大区所要的资源,都是陈振宇安排好的,并不是她主动去要的。
据一名见过这份自述文件的广告商称,即便是比亚迪公开宣布不承认李娟是其员工之后,李娟也没有选择跑路,而是仍然天天去国金办公室上班,“我们那时候天天在他们办公室,李娟也在整理资料,写这些东西。”但即便是这名广告商也说,对于李娟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他也不能确定。
李娟向广告商展示的合影,其中左一为李娟,左三为“陈振宇”。
李娟“情急之下”以1200万房产来源不明“自首”
王若兴发现李娟失联是在今年6月中,在比亚迪在6月13日第一次就合同诈骗案发声之后。在那份声明中,比亚迪没有指名道姓,只是提到存在广告合同诈骗的风险,提醒供应商注意。7月4日,比亚迪第二次发布声明,文中提到了李娟的姓名。
让王若兴不解的是,如果李娟真是一个诈骗犯,在比亚迪正式发声明之前她为什么不跑呢?“是她骗到的钱不足以支持跑路,还是她就没想跑?”
廖晓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关于李娟究竟如何被捕,比亚迪第三份声明中的说法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当时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找到李娟叫她还钱,甚至有人电话里威胁她,李娟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选择了自首。”廖晓丽还提及,失联前李娟曾拜托她,不要把她的电话号码再透露给其他人,担心更多的人找她。
而比亚迪7月12日的声明则称,在发现李娟等人的违法行为后,比亚迪以李娟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及合同诈骗罪,向上海警方报案。警方在李娟处查获了多枚伪造的比亚迪印章,李娟因涉嫌犯罪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随着遭受损失的广告商们聚到一起,越来越多李娟失联前的信息被拼凑了出来,按照一位吴姓广告商的说法,李娟最早去派出所报案,要告陈振宇诈骗,但派出所没有受理。理由是合同诈骗首先要证明比亚迪的这些推广活动是虚构的,另一方面在李娟描述中也没有明确的诈骗受益方。情急之下,李娟就在派出所门口又报了警,称自己在上海静安府的一套1200万的住宅来源不明。
这一说法得到了刘力的认同:“基本属实,房子的事情涉及另外一个案子,但和比亚迪这件事没什么关系了。”
李娟失联之后,“国金比亚迪”突然成了一个不存在的假公司。
7月4日,“国金比亚迪”的员工接到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发来的通知,要求他们前往外服工作服务中心说明情况。
通知中称,“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声称,从未聘用过您,您也从未为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工作过。从我公司目前得到的情况,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没有给您安排工作场所及工作内容。”
无人获益的骗局?
在整个事件中,让广告商无法理解的是——如果李娟是在冒用比亚迪的名义与广告商展开合作,她如何从中获利?
廖晓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广告行业从甲方接项目一般会先拿到30%的预付款,之后采用垫款的方式,广告商先支付活动费用,结项时再由甲方付款,“我们办活动物料、搭建的钱付给了工厂,场地的钱给了场地物业。没有一分钱给李娟。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会去做啊?”若比亚迪的声明内容属实,李娟的真实目的何在,让廖晓丽等人困惑不解。
“这件案件的受害者是谁?是我们。施害者是李娟和她的同伙,那么受益者是谁?不是李娟,或者说至少她的获益比例极低。李娟骗取的是我们的劳动,而不是我们的资金。这件事情就很奇怪。”吴磊说道。
比亚迪声明发布后,澎湃新闻记者就李娟诈骗的意图去咨询了比亚迪的一位管理层,他回复称:“她(李娟)和别人签的,我们都不知情,签了多少,怎么签的,我们都不知道。现在等警方的调查结果吧。” 对于经销商说法的真伪,该负责人也一律以“等警察调查结果”回复。
吴磊分析认为,李娟的手腕或许是利用资金的时间差来套利。2018年开始,不少广告商都接到了“国金比亚迪”的通知,要求把回款账期从180天改为210天。
王若兴则坚信:“没有比亚迪的深度参与,李娟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大的局。”
一边是广告商的众说纷纭,另一边在7月12日的声明引发争议之后,比亚迪又再次陷入沉默。7月12日至13日期间,澎湃新闻记者多次致电比亚迪知识产权及法务处,对方均以负责此案的王律师在开会为由拒绝了采访,称稍后会由他们的负责人来联系记者。但截至发稿,仍没有与王律师取得联系。
(文中所提的广告商如无特殊说明,均指李娟负责的“国金比亚迪”的供应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