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日报整版关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检”出了什么

杨飒/光明日报
2023-04-11 06:41
教育家 >
字号

2022年11月2日,浙江农林大学农作园里,几名学生正在观赏丰收的农作物。陈胜伟摄/光明图片

3月22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水质中总磷的测定实验。徐培钦摄/光明图片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自4月1日起施行。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浙江省教育厅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的具体要求,启动年度论文(设计)抽检工作,要求对上一学年全省所有本科专业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设计)进行抽检,且抽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抽检办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自此,各省市相继出台抽检细则,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成为常态化措施。抽检实施两年多来,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如何?对高校本科生的培养又有哪些影响?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冯加渔曾多次参与近几年全国层面和陕西省、湖北省等省级层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工作。就他观察来看,“总体而言,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还有很大的进步或者改进空间。”冯加渔认为,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欠缺,“比如,明显的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和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等问题还比较常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本科生最为担心的是论文的查重率。而冯加渔认为,低查重率只是基础,并不值得过多强调。“部分学生会通过一些渠道提前检测查重率。为了降低查重率,有的学生对大量重复的文字进行改写,甚至采用技术手段对文字进行重组,从而导致行文不流畅、语义不通顺等问题。此外,不同专业的特性会导致论文引用情况存在差异,比如,文史类专业论文的引用率一般会高于理工科论文。所以,单纯以查重率高低来评判论文的优劣并不可取。”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究竟查什么?《抽检办法》中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学科门类分别制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议要素。

冯加渔表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的论文抽检评审工作,都需要依照评价指标来评判。“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选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论文的创新性和规范性、研究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等多方面要素。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评估。”

比如,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抽检细则里,列出了详细的抽检一般性评议要素,分为“否决性指标”“选题意义”“逻辑构建”“专业水平”“学术规范”五类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层的二级指标包含了具体详细的评议要素及所占权重。

不过,从冯加渔过往的经验来看,被判为“不合格”的论文并不多。“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研究训练,所以对本科生论文的创新性要求并不会太高,更多是看论文的规范性。对本科生而言,需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思维,亦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确定可驾驭的选题,选择适切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路径。不过,在论文抽检的评审工作中,也有些论文很明显是在‘应付’,看不出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学生的用心写作。”

以抽检督促学校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抽检办法》中明确,抽检结果对学生和高校都有较大影响。如果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对查实的应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高校,会被通报约谈、限期整改、予以追责;连续3年抽检存在问题较多,还有可能被撤销相关学士学位授权点。

冯加渔认为,毕业论文抽检是一条高压线。“通过这条高压线的设置,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论文和对本科生的全过程培养,也督促老师们更加尽职尽责地指导学生。除了论文之外,通常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保障主要依靠课业考试。一些课业考试以客观题为主,有标准答案,部分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获得高分,这种方式侧重于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真正严谨的论文写作,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和系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冯加渔看来,对毕业论文的严格要求特别是严格抽检,可以促使学校适时革新本科教育培养理念和实践。

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王世斌表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本科阶段综合学业成果,集中反映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其优劣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体现。“对学生而言,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与实践要求基础上,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树立学术自信、强化学术诚信、规范科研训练、培养科研素养、重视成果表达等都至关重要。对学校而言,毕业论文(设计)整体水平高,必然反映出学校有注重过程管理的质量文化与诚信教育,教师有潜心教学的责任担当。”

抽检如何实施?以天津大学为例,该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检贯穿从选题到答辩的全过程,包括:100%院级审题;100%院级开题检查、10%校级抽检开题情况;院-校两级中期检查;论文提交后,100%论文查重、10%院级抽检、5%校外盲审;论文答辩抽检督导、复审评估。学生毕业后,天津市教委还通过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开展不低于2%的上一学年度已授予学士学位论文的抽检。

王世斌介绍,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开展论文抽检,这一举措完善了该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校外检查环节,保障和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了各专业的质量意识,自2021年抽检实施后,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首次查重通过率显著提升,达到95%以上;二是规范了不同类型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统一监管,由于抽检论文覆盖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所有本科层次学生,各专业主动将留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由特殊管理并入规范的日常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的统一性。”

从内涵到表达,本科生论文写作训练需加强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王世斌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抓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需要继续转变育人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质量闭环,更好地通过论文写作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和水平?多位专家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质上检验的绝不仅是一篇论文、一个设计本身,而是要经由论文(设计)这一载体,检验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中形成的专业积累、思维模式、科研能力、全面素养。因此,提高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从全面提升学生、夯实育人成效做起。“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必须‘内外兼修’,且最具价值的一定是它的内涵与思想,这是超越于技巧之上的,也是学生未来走好学术之路的必备基础。”王世斌指出。

规范的学术表达、严谨的文字表述同样必不可少。冯加渔建议,在大学里可增设本科生论文写作课程,以便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大学以前,学生们经历的写作主要是写作文,但写作文与写论文的评价标准有明显差别,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大学阶段的论文写作要求并不吻合。因此,大学应开设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论文、为何写论文、如何写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李怡也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确应开设专门课程,且应至少提前一年开课,大三结束以后,即可开设毕业论文的导论课、方法课等,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价值意义、写作要求等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保证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实践、去观察。“学校的毕业考核也应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花一个月赶出来的论文和踏踏实实写了一年的论文肯定质量不一样,目前缺乏相应的机制将这些论文区分开来。今后,对优质本科毕业论文的奖励机制要进一步提升,纠正部分同学乃至导师心中‘写论文只是为了毕业’的错误认识。”李怡建议,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鼓励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召开座谈会,请写作者给学弟学妹分享写作历程等,从而增强学生对写一篇‘好论文’的荣誉感。”

王世斌认为,针对工科学生,可以从选题开始,探索跨学科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以明确的研究目标为牵引,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教育模式由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这样,很多工科本科生的毕业题目来自国家重大课题,保证了高起点、重使命、强担当。

把好毕业论文出口关,关涉育人“含金量”

(作者:董捷,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支撑点,人才培养的含金量决定了中国科研创新的高度,也决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速度。而论文,是本科毕业生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之一。

论文抽检结果折射高校育人成效

开展本科论文抽检,在考察学术伦理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的基础上,还要重点考察人才的创新性和科研能力,从而督促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把好毕业出口质量关。同时,对于为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观念、端正学术科研态度、遵守学术伦理规范、净化学术环境风气也具有重大意义。杜绝学术失信行为,既是对毕业论文的底线要求,亦是学生道德品质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窗口之一。学生在日常进行学术和科研训练时,特别是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理应遵循学术内在价值要求,恪守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

结合现实来看,狠抓毕业论文质量很有必要。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其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学生无论是毕业后投身就业岗位还是选择继续读研深造,清晰的逻辑表达、规范的学术训练均不可或缺。随着国家一流本科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基础学科“拔尖计划”等改革措施出台,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以质量为导向的要求更加鲜明,毕业论文抽检是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

由此可见,进行论文抽检,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既是监督检验,也是鞭策激励。对于教师队伍来说,既是鼓励其潜心教学、强化指导责任的必要举措,也是“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践行要求。对于高校来说,不仅是推动形成优良学风、净化学术生态的重要契机,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育人质量。当然,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也要时刻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共同维护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繁荣学术研究,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环,也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最后一公里”。但事实上,论文抽检只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诚信品德及学术伦理规范,更应注重全时、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广大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严把招考入口关、培养管理过程关、毕业出口关,凝聚育人合力,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强化思想建设引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突出人才培养导向,结合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德为先、铸魂育人。打造思政教育“金课”体系,用新用活用好各类红色资源,大力推动沉浸式课堂建设,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增加实践学分比重,组织开展田野调查和实践课题研究,激励青年学生将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互融合,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压实教师育人责任。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因此,要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建立导师学术监督制约机制和内部抽检机制,进一步破除“五唯”痼疾,以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切入口,注重凭教书育人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同步进行,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强化抽检结果运用。论文抽检结果要与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等挂钩,倒逼学校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通过抽检监督结果促教、促学、促改、促管,督促高校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围绕课程改革、科研育人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互联网+”“智能+”教学,开设更多研究性、创新性课程,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探索与成果引入人才培养环节,积极为学生科研创新搭建平台,支持拔尖创新人才早进课题组与实验室。

加强学术伦理规范。高校要创建高质量校园文化,形成学术道德育人长效机制。开展各类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举办学术训练专题讲座,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具备条件的院校应开设伦理通识选修课等。实行导师组合制,鼓励师生组成学术共同体,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竞赛展演等过程中,不断培养具有强烈学术道德自律、恪守学术伦理规范的学术新生力量。

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各高校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将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融合,依托网络思政中心等平台,提升正面舆论引领效能,凝聚起青年学生的思想共识。坚持立德与立智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抽检毕业论文,守住的不仅是质量“底线”

(作者:罗志敏,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每年本科毕业季,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都会成为校园热议话题。如今,本科毕业生面对的不仅有比以往更为严格的毕业论文答辩,还有很可能遇到的论文抽检。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将本科生毕业论文纳入抽检范围。这一举措,是教育部2014年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以来,最具冲击力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政策之一。

作为学位授权审核的一种事后规制手段,论文抽检在一定意义上回应了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完成大众化并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当下,一种观点在高教界颇有市场:本科毕业论文没有多大价值,让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就是“赶鸭子上架”,因此,没必要在毕业论文上“为难学生”,尽量“放行”就是了。而论文抽检这一强制性政策的推行,实质上确认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其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多重功能和价值: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其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检验、运用和提升;对高校而言,它具有以点带面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效用;对主管部门来讲,它可作为评估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政策能最大程度避免人情干扰,被公众寄予很大期待,实施两年多来,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例如,它通过撤销已授予学位和注销学位证书、质量约谈、限期整改以及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本科教学评估、招生计划、经费投入挂钩的硬手段,不仅使学生不敢再对毕业论文掉以轻心,也带动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省市还由此采用了更为细化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论文盲审、抽查的范围和力度比以往更大,论文查重也比以往更加严格和规范。

值得留意的是,该政策对评审专家的准入标准以及考评、对论文评审标准如何充分兼顾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认定与处理过程等环节,都缺乏更为细致的规则。这些规则的缺失,很可能使论文抽检及申诉机制缺乏实效性,难以保证抽检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更需注意的是,作为一项“兜底”性政策,论文抽检只能应对学术不端、大面积知识或逻辑错误等“底线”问题,却无法“拔高”,即保障本科毕业论文的高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推动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扩充自我专业知识,并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促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其基础和关键还在于做好高校自身管理。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强化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笔者调查发现,在时间紧、教师缺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学术写作训练、缺少对论文写作的兴趣和时间投入,最后自然打起了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的主意。对此,高校要以课程或讲座的形式成梯度、成体系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比如,设置论文写作课程,也可通过举办相关讲座、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训练和参与机会。还可以通过布置课程论文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文献检索和科研方法,熟悉科研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

其次,实施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有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只追求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进度,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关键环节上把关不严,如过度依赖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指导、过度依赖论文查重和外审,内在的节点把控、过程性监管机制以及定向跟踪反馈机制不到位,从而导致开题、预答辩等关键环节成了“走过场”;

最后,完善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除了加大对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奖励、宣传、示范和推广之外,还要赋予其更高的含金量,使其在求职、升学时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将论文指导成绩与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量计算以及职称晋升等挂钩,以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和获得感。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道“门槛”,要为论文质量保驾护航,还需做到两个“公开”:一是将抽检论文的专家评审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这不仅便于接受同行评价和监督,有利于营造负责任的学术评审文化,也能起到预警作用;二是将学士论文像硕士、博士论文一样纳入论文检索数据库,并向校内、国家图书馆乃至全社会公开,进而通过社会声誉机制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责任编辑:王晓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