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影手册》评《音乐》:神话缝隙里的夏娜莱克

2023-04-11 1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音乐

导演: 安格拉·夏娜莱克

编剧: 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 阿廖沙·施耐德饰 / 阿珈特·波尼茨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法国 / 希腊 / 塞尔维亚

语言: 希腊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3-02-21(柏林电影节)

本片获得第7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面对安格拉·夏娜莱克最新这部谜一般的长片,评论或许需要放下将电影一切强行事后合理化的本能倾向,放弃用长篇累牍的诠释去填补作品空白的尝试。也许,有时评论电影最好的方式,是保留对于混沌与模糊那触不可及的体验,是重塑电影所提供的某种经验。这种经验在这里犹如体会空境,亦或是穿越一个充满着各种意象的空间,其中的意象汇聚成意群却永远无法蔚然成型。首先我们梳理一些背景:夏娜莱克,从事电影之前有过一段舞台生涯,常被人归为“柏林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而作为德国“新新浪潮”的“柏林学派”,也是欧洲现代性的回光返照(或是垂死挣扎?)。一时间,众多电影峰峦如聚,迸发出锋利的光芒,并对柏林墙倒塌后那一代人所产生的情感坍塌以及意义缺失,进行了精准地诊断。了解背景后再来看这部电影《音乐》。这部电影如同脱轨的行星向我们袭来,随它而至的是它那飘忽不定的空间,布满空谷的时间,意味深长的隐翳,刺眼炫目的明晰,稀薄的话语以及脱离一切酌奇弄巧的叙事。面对此景,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让我们从头开始。山的一侧,霭霭行云渐渐侵蚀整个画面,仿佛预示着什么,随即一阵惊雷划破静空。尽管我们已熟知夏娜莱克是一位突袭观众的女王,但这一开场惊雷,仍然不禁让人想起另一部电影:阿彼察邦的《记忆》。阿彼察邦同样在开场用一声巨响使观众惊坐而起,从而将其推到一个感官世界。接下来一幕是两个受难的年轻人,刚从某个未知灾难中逃脱。镜头从远处拍摄,使得这冷峻风景为二人痛苦提供了一个残忍的共鸣箱。灾难原貌随即揭晓:一个婴儿的诞生。婴儿在附近的一个破旧小屋被救援队找到,随后立刻被交给了一户人家收养。两幕之间,地势与语言显得故事地点似乎是希腊,而在这地中海装潢背景之中,还有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信号强烈地闪烁着:人们用水轻轻清洗着襁褓里婴儿脚上的伤口。这双“肿胀的脚”,即从词源意义上,不禁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里的俄狄浦斯(译者注:“俄狄浦斯”希腊文原意即为“肿胀的脚”)。处于当代语境的夏娜莱克,似乎是要借助这个古希腊神话,为她那些处于静默的人物编织一条贯穿几代人的剧情主线?

《发现俄狄浦斯》 by Johann Heinrich Keller (Swiss, 1692–1765)

俄狄浦斯神话为《音乐》提供了一个可能却非必要的切入口。毕竟即便熟知这个神话,观众仍可能会陷入这部电影的扑朔迷离之中。赋予在电影之上的俄狄浦斯神话框架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并未与电影一一对应。被收养的婴儿成长为了青年Jon(阿廖沙·施耐德 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意外杀死了自己的生父。随后在入狱服刑期间和美丽女看守 Iro(阿廖沙·施耐德 饰)坠入爱河,而Iro并不知道这便是她的孩子(观众对此也毫不知情,因为这对父母看起来似乎和他们的孩子一样年轻,某种程度来说,这部电影似乎是古希腊式青年的舞会)。出狱之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琴瑟在御的生活却因一通电话从此颠覆,Iro因此得知全情,随后投崖自尽。多年之后,Jon作为一个民谣歌手和女儿生活在德国的一个大都市,然而他的视力急转直下。如果我们审视这个故事结构里的各个元素,我们会发现电影并非全然由俄狄浦斯神话改编,神话之于电影更像是一个主题之于乐曲,神话为根基,繁枝茂叶则以此开展,而夏娜莱克正擅长于此:她那孤傲华丽的固定镜头沉溺于一种幽隐而无说之中,却同时又迫使着观众去拼接那星星点点的讯息,从而勾勒出一条虚实相间的轨迹。

《音乐》 剧照

在安格拉·夏娜莱克的电影里,镜头与镜头之间维持一种距离关系。通过一些突如其来的落差,镜头在追溯连贯性中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并进行了一种后验的重新组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音乐》可谓是一次激进的攀越:电影的形式似乎要把这种镜头关系推展到更远的地步,将镜头之间的距离与间隔扩充直到叙事连贯性被吞噬然后消耗殆尽,与此同时一切含义也将先破后立。在这部电影之中,连贯性完全是由一种神秘色彩刻上烙印。为此,我们需将注意力转向电影里一些形体上的互文和韵脚,比如一些物件的循环,又或某个图形的复现。就像那副镜片厚重的眼镜,先是戴在父亲的脸上,之后由Jon将之继承,这种身份象征由此而延宕。亦或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划勒出人物人生轨迹的暴力突发事件——凄惨的分娩,被岩石击碎的头颅,擦破的膝盖,还有那位遭遇车祸而躺在熙攘都市沥青马路上陌生人。悲剧在夏娜莱克的电影里不再是滚滚而来的命运车轮,而是一股存在于空气中的电流,传导且穿透了生命每一个层面。然而夏娜莱克也并未让悲剧的题材将其困囿在现实主义框架之中,借助神话色彩,她的电影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笔触,使其晕上一层隐秘而梦幻的光轮。这也说明为何我们能在一个古怪且近乎是臆想的监狱里,看见由女人所看守的犯人都毫无缘由地穿着日式木屐鞋。

《音乐》 剧照

即使说面对《音乐》一切独断都会是一种挫败,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将这部电影视作一首人类的受难之歌,而使之形象化只不过是为了让解构更能令人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则是顾名思义。夏娜莱克从题目里点出了其电影形散而神不散的奥秘,那便是对于抒情诗歌艺术的运用。整部电影即使有音符的省略,却依然抑扬顿挫;即使支离破碎,却仍保留着和声;即使混有杂音,却仍富有旋律。影片中的歌曲或者人物的吟唱成为另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脉络。比如Vivaldi美声歌曲,或者那首著名经典曲目的《Plaisir d’amour》,还有许多Doug Tielli形形色色的民谣乐曲。于是,人物通过这场惶惶哑剧进入一个充满旋律的感性世界,而在这个感性世界之中还融合了另一种阳光的力量(这也是为何我们无法用焦虑与阴郁来描绘夏娜莱克)。这股力量为每一个镜头涂上了耀景之光,浸浴了一种清澈的炽热。一波光子旖旎飘浮于空气之中,这便是音乐,不绝如缕。

-FIN-

作者:Mathieu Macheret

翻译:留白

排版:留白

审稿:Xavier

原文来自法国《电影手册》2023年3月刊,原标题为《神话的缝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原标题:《《电影手册》评「音乐」:神话缝隙里的夏娜莱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