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听着王治郅和刘玉栋们的“凡尔赛”,这是你我回不去的青春

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2023-04-10 15:45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老帅蒋兴权在名人堂演讲。 视频编辑 徐储立(00:57)
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篮球名人堂的意义,那么看一眼王治郅、胡卫东等人在名人堂上的发言就明白了。

北京时间4月9日,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在天津举行,15位“特别致敬人物”、9位举荐入堂人物以及优秀集体——“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五十杰)”荣膺名人堂成员。

本次入选名人堂的名宿。

“球打得好才有鞋穿”“教练,我想打篮球,这句话我比《灌篮高手》里的三井寿早说了26年”“不靠苦练,我们能在国际篮坛发展出中国声音吗”......

当名人堂成员将自己的故事当作笑谈说出来时,这是属于中国篮球的光辉岁月。

这段光辉岁月,也是每一个热爱中国篮球的你我,回不去的青春。

王治郅调侃自己和姚明穿郑海霞的球鞋。(00:36)
妙语连珠

走上演讲台,胡卫东先是摘掉了眼镜附身看了看演讲稿,然后又戴上了眼镜说:“毕竟今天不是在篮球场上投三分,我还得看演讲稿。”

对于有高度近视的胡卫东来说,这是他为名人堂发言设计的小包袱。

而在网上传播度更广的则是另一句:“9岁那年,我对我的启蒙教练说,‘教练我想打篮球’。这句话我比《灌篮高手》的三井寿早说了26年。”

胡卫东。

类似的小幽默不仅有胡卫东,其他7位名人堂成员的发言稿都是妙语连珠。

比如刘玉栋聊到上海男篮战胜八一夺冠后,姚明拍着自己的肩膀说:“老刘我恨死你了,虽然我拿了冠军,但最有价值球员被你夺去了。”

蒋兴权谈到自己严苛的训练方式主动澄清:“1980年代有一种3200米长跑,每天早上球员都要坚持。这个可不是我发明的,是篮球处规定的。但是啊,我坚决执行,坚决拥护!”

“战神”刘玉栋。

蒋兴权顺手还爆料了一段胡卫东和刘玉栋青年队的故事,“我让你们到场地边反省,当时北京部队小战士送了北冰洋汽水,胡卫东一看汽水来了马上向我认错,刘玉栋一看他认错有汽水喝,自己也马上过来认错。”

爆料最细节的自然是王治郅,他讲述了一则关于球鞋的故事:“小时候确实长得太高了,14岁就穿52码的鞋。后来要到一双鞋,听说是海霞(郑海霞)大姐的。又听说姚明也要了一双鞋,也是海霞大姐的。”

“感谢海霞大姐成就了我们俩的篮球梦想,打得好才能有鞋穿。”

与其说是名人堂发言,不如说是一场属于中国篮球人的脱口秀大会——汽水、球鞋、3200米长跑,站在中国篮球名人堂的演讲台上,大家并没有说太多宏大的讲述,只是唠家常式地聊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碎故事,但拼凑出的却是属于中国篮球的星星之火。

姚明来到现场。

中国篮球从这里出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名人堂发言除了会心一笑的调侃外,闪烁更多的是属于人格的魅力。

就像蒋兴权所说:“不靠苦练,我们能在国际篮坛发出中国声音吗?篮球运动员的确需要天赋,但没有艰苦的训练,天赋不可能兑现为成绩。”

“不苦练,刘玉栋能成为你们口中的‘战神’吗?训练,加练,再加练,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王治郅。

刘玉栋也拿出了从膝盖中取出的10块碎骨标本,那是他在2003赛季结束后的勋章。彼时阿的江感慨:“十块小碎片在膝盖里磨,别说打篮球了,一般人就是走路都不行了。"

在刘玉栋看来,他三分不如胡卫东,脚步不如巩晓彬,扣篮不如王治郅,但天赋或许有高低,努力却能无极限:“我今年能站在这里,靠的是我的老朋友——10块碎骨,他见证了我的荣耀与遗憾。”

和刘玉栋类似,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无不将汗水和努力刻在自己的篮球生涯。

郑海霞。

郑海霞练球之初,穿了两年的木板鞋;1.66米的丛学娣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特意练习扑抢地板球;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女篮资格赛上,宋晓波在脚踝骨折的情况下带伤上阵,帮助中国女篮拿下资格赛第一名。

穆铁柱为了纠正自己的驼背,睡觉时把枕头垫在自己的腰上;许利民为了备战奥运会,跟腱断裂依然奋战在教练岗位上,为了锻造中国女篮精神他带领队员重走长征路......

郑海霞这样说道:“王治郅说他和姚明的第一双球鞋是我给的,而我的第一双专业篮球鞋,则是穆铁柱给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双球鞋演绎出属于中国篮球的独特传承。

郑海霞、蒋兴权和宋晓波。

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口号是“传奇自传承”,名人堂的作用,自然是将中国篮球128年的历史串连起来,让中国篮球拥有属于自己的荣誉史册和精神家园。

姚明则这样解释名人堂的作用:“我们要向前看,但也要知道我们从哪来,过去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创造故事的人为我们留下了什么痕迹,创造了什么意义和文化。”

“当这些东西被一一讲述,成为我们基因的时候,篮球未来的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如今,中国篮球找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责任编辑:腾飞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