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牛市口,到底有多牛

2023-04-11 12: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翠勇 试物所

2017年6月大学毕业那天,我提着三个编织袋来到成都牛市口。

大学室友在无缝钢管厂一区里找了个老套三,我们共同租下主卧,每个月房租400元。

一张床睡两个人,真正实现无缝生活。

(2017年在钢管厂留影)

那个时候我没有工作,整天都在牛市口闲逛。

认识了铁门炸酱面、体验了牛市口盲人按摩、还进过十字路口的那个派出所。

后来大学室友混不下去回老家,我也租不起那边的电梯房。沮丧搬走几年,现在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因为住过其他区域,我如今倍感珍惜。

牛市口作为曾是搞耕牛交易的地方,内心质朴且悠闲。同时它紧挨攀成钢并与春熙路太古里相牵,处处又在体现活力。

住在牛市口,人生路好走,它的好就和它的名字般同样简单。

牛市口这个地方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东南西北牛,买卖于牛市口。”

清朝至民国时期,牛市口是四川最出名的线下卖牛平台。

当时还会举办牛王会,评选出年度最强牛王。

牛市口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牛市口是片区名也是地铁站名。路边很少再看见牛元素,这张画报算得上是稀有之物。

胜利电影院,是原无缝钢管场礼堂

牛市口把口子撕得够大,西起水碾河路东至牛市口地铁站。从地图上看这个片区范围就像手枪那样棱角分明。

涉猎甚广,常常让人有种身在牛中不知牛的感觉。

靠近市中心,微微向东倾,牛市口仿佛是成都东门的守门主神。

住在牛市口的人,可以说自己睡在春熙路旁,也可以说自己是攀成钢的外溢居民。

就拿我吹过的牛逼来讲:妈妈问我在成都混得咋样,我说住在太古里她说女儿棒;而朋友问我家住何方,我说攀成钢他们心发慌。

牛市口,就是这么个“模棱两可”的地方。

向市里靠近是热闹,向东大路走走是优雅。住在这边既能望到朗御的楼顶还能听到二环高架桥上汽车的发动机声响。

春熙路万象城九眼桥,只需要骑车十来分钟就能到。高架上的快速公交输送牛人,坐地铁也能垂直到达任何地方。

住在这边的年轻人,就像是爱凑热闹但又不加入热闹的小狗。

不愿离喧嚣太近,但喧嚣必须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曾经的无缝钢管厂

风头大到盖过了牛市口的光芒

以前牛市口牛多,后来牛市口厂多。

找个老成都轻轻询问,便能知道这边先后建起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电池厂、成都茶厂、还有U37的前身医药集团工厂。

其中最出名的是曾经的钢铁帝国:无缝钢管厂。

它曾是亚洲最大的无缝钢管厂,天安门的不锈钢管旗杆出自那里,刘晓庆曾在厂里当过车间钢花。

60多年前,钢管厂与串串还未相识,但每个成都人都知道钢管厂在哪。

那里是地标,是象征,能进钢管厂工作的人更是幸福的化身。

厂里就像是独立且丰富的小岛,吃穿住行统统浓缩在其中。有职工宿舍和俱乐部,有电影院与学校。

而如今的无缝钢管厂,就像是高楼中的凹地,更像是牛市口里的密林。

与许多老厂相同,你很难看清它的大门在哪儿,甚至会好奇里面究竟是做啥的。

再次打开地图,有些厂不在了但能看到众多职工居住区与矮旧老小区。

它们安静但并非无声,它们租金不高但能让人享受到住在市中心的待遇。

比如没有防盗门的刺激:

比如要迎接在老小区停车的挑战:

比如只花700元就能住上套一:

还比如偶尔要从这种地方钻来钻去:

前几天我在钢管一区里闲逛,听见某大姐正在为路人介绍:

“我们小区好大哦,这是四个小区(钢一到钢四)并在一起的,每栋都是7层楼,实打实在住人哦!”

这是属于厂人的专属骄傲,年轻的租户们不断从旁边经过,手里提着菜步态尽蹒跚。

而那些不爱做饭的牛市口人,也从来不会担心今晚该吃什么。

因为牛市口的宽敞大路,负责送我们去各地搬砖,而牛市口的小巷则负责让大家身心放松。

在牛市口没有幽暗阴冷的小街,表现力耀眼的小店在巷子中遍地开花。

在这里转角不一定会遇到爱,但极有可能遇上你收藏已久的那家店。

藏在牛市口的老馆子

怎么永远都吃不腻呢

熊记凉拌菜,就蜗居在钢管厂一区里。

有人把它称为时代的遗存,从自己上小学吃到自己娃娃上小学。

@土老帽作为曾经钢管厂的原住民,这家拌菜他吃了二十年。

“后来搬走之后我还是会经常过来买,老板的头发都变白了,每次看她拌菜就像是在欣赏非遗手艺。”

店铺不好找,需要边步行边问路,店面不算大,有点像食堂里的凉菜窗口。

老板会根据食客的需求现场拌制作,行云流水的操作和三十年前的样子相同。

调料扎实,菜品新鲜。

白味鸡爪、干拌牛肉、红油兔丁,一勺辣油一把葱,味道绝对是中等以上的水平。

在钢管厂的某个入口处,还有两家冒烤鸭坐镇。

我刚毕业时伍妹冒烤鸭还只是普通火爆,现在随时走进这个小巷,都能看见提着行李箱的外地朋友前来品尝。

铁门里外分别有两家不同的冒烤鸭,门外是伍妹与门内是回味。

两家店人均大约都是40元,各自都有自己的粉丝。

任何鸭子都逃不过这条巷子。先烤后冒,鸭皮酥脆,鸭子浸泡在冒菜的汤汁中口感尤为丰润。

回味冒烤鸭的辣味更重,伍妹的烤鸭更酥脆。

在我没钱又想吃肉的时候便会来这里报道,哪家人少去哪家。

牛市口的好,铁门杂酱面都知道。

每个周末的中午,你都会看到穿着睡衣拖鞋满头绿毛的女子在铁门杂酱面的门口抢位置。

这家店开了三十年,老板已经开上宝马车。

点个二两杂酱,等待上桌。

棍棍面偏粗,青菜与红油垫底,面条有嚼劲又不算硬,搭配酱香味十足的肉哨,香气放肆且炸裂。

哨子黏糊糊地侵占面条,面条又黏糊糊地侵占口腔,再来口沾了红油辣子的泡菜,每次吃铁门杂酱面,我总会仰天感叹:

“还得是铁门啊!!!”

牛市口的鸡汤冒菜,由无数粉丝真诚选送。

@海女77吃完直说脏话,凭借小碗冒菜胀下两碗白米饭。

曾经此店都没有招牌,现在有了招牌依然不容易找到。

牛肉作为主打被切成条状,肉质优秀细腻化渣,保留了牛肉的本味与口感。

与现在流行的火锅冒菜不同,这家冒菜咸淡适中,只会加锅里的原汤,以香为主题。

在牛市口,还有一家落舌冒菜。

这家店开在菜市场门口,早就成了海椒市的美食王牌。

住在东门的@核桃记得她初中上学时,每天坐公交车经过落舌:

“我当时目睹过公交车上的乘客提前点好餐,老板在下面给他们递的盛况!”

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落舌是典型的牛油火锅冒菜,经典就在于嬢嬢在菜上淋下的那瓢红油。

套餐有肉有菜,辣度可以自己选择,排队点菜打票,找位置等待嬢嬢前来拜访。

我几乎从没见过落舌店里没人的样子,只见过大家边吃冒菜边喝玻璃瓶可乐打饱嗝的样子。

牛市口的这些馆子们,平均年龄超过30岁,老厂人搬走新租户继续宠爱它们。

但在最近,老巷子里冒出了新血液。

你坐在路边吃面,博主正在街对面打卡,大哥坐在路边理发,旁边的年轻人正在吃法式下午茶。

是的,牛市口不仅想用老馆子留住你。它就像给半边脸注射了水光针般,左边是青春右边是韵味。

新旧不交替只搭配,这里逐步成为土洋结合的典范。

成都牛市口

会成为下一个武康路?

今天在小红薯搜索牛市口,聊钢管厂的人寥寥无几,聊老馆子的人只有几个,更多的朋友则沉浸在找个老区崭新的那面。

他们写下标题:“来成都,一定要逛完这条小武康路才离开!”

我每天在附近吃面吃炒菜,看着五里关火锅(牛市口店)打围装修到人声鼎沸。

五里关就像是给牛市口路开了个头,以它为起点,到高架桥为终点。这条包裹了无数经典老店的街,就像突然吃了唐僧肉。

第一次感觉到牛市口在变化,是参加综艺节目之前导演组约我对流程那天。

我问对方吃不吃冒菜他们说在我家附近找了个咖啡店。

牛市口盲人按摩学校在街左边,这家让人能假装在巴黎的咖啡店在街右边。

我穿着睡衣睡裤坐在里面,心里感叹:“好你个老牛,居然还有这一面。”

这家Cafe de Coucou门前从来不缺人,那边是老树枯藤昏鸦,这里是梧桐咖啡藤编椅。

因为它入驻时间早,所以它拉起了牛市口小巴黎的基调。

接着面包店、日料店、咖啡店、潮玩店纷纷来街上报道。

小望津挨着两家冒烤鸭,旁边是公交卡充值处,再旁边是牛奶批发店。

门前是临时的绿色铁板围挡,但挡不住年轻人发现它的美味蛋糕。

大人烧鸟门头隐秘,隐秘到我曾与老年朋友在门口张望这是干嘛的。

盒山肉铺气派明亮,背靠钢一区的老房,创造出自己的天地。

听说这家画目眼镜店的老板是韩国人,四川话普通话都非常流畅。

店门比银行保险柜的门还厚,店里的镜框几乎都是设计师款。

N3面包与自然酒,某天我下午三点去店里面包已经卖光。

除了好几家面包店与咖啡店,还有家叫敞CHANG的葡萄酒店最近刚出现不久。

远看我以为是婚纱摄影公司,近看实在是迷幻眼睛。

牛市口这条街不长,但慢慢集齐了新旧店。

向朋友介绍这里的时候我都会说,这边网红店很多,但咖啡喝完就能去隔壁吃个炒菜火锅东北菜或者跷脚牛肉。

冲突意味着惊喜,牛市口现在就像是充满惊喜的高地。

如果形容有的人长得又老又小,那么牛市口就长得又老又新。

不少人对这里的印象并不深,可能是坐公交车经常路过那个派出所,可能是毕业那天和穷同学去缤纷KTV唱过歌,也有可能是吃过混在五金店里面的某家馆子。

但我想每个住在牛市口片区的人都像是生活中的“弱者”,毕竟干什么都方便啥也不用操心。

这种幸福让我每天都在感叹:“好想一辈子住在牛市口哦!”

感叹完掏出手机看房价:“嘿嘿我还是不当爱凑热闹的小狗了。“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聊聊

你跟牛市口的故事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本文作者 翠勇 /

爱喝黑米粥

『谁在牛市口有房,送我』

原标题:《成都牛市口,到底有多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