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综合规划与政策典型案例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②:浙江省金华市赤岸镇园区探索资源“双循环”发展模式

2023-04-10 09: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地方积极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开展城市、产业园区、典型企业、政策机制等多层面、多类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强化交流互鉴,生态环境部综合司近期组织地方推荐了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案例。现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题陆续发布。

浙江省金华市赤岸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实施路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将生活垃圾处理及传统造纸、印染产业废弃物处置与能源供给需求相耦合,形成了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协同处置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双循环”发展模式,2022年入选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并被评为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创新模式 构建资源“双循环”体系

园区创新资源循环模式,构建资源“双循环”体系,即社会层面的资源外循环和园区层面的资源内循环。在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过程中,实现碳污循环和源头减量,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经估算,每年可减少约136万吨二氧化碳、1103.4吨二氧化硫、1029.4吨氮氧化物、614.7吨烟尘排放。

社会层面“外循环”。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构建全社会废纸、生活垃圾、城镇污泥等资源回收、处置、利用的循环体系,最大限度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年回收利用废纸总量稳定在50多万吨,生产包装纸 60 余万吨;年处理生活垃圾超 100 万吨,可消纳义乌城乡全部垃圾;年处置城镇污水、园区污水净化产生的污泥36万吨,有效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出路问题;处理餐饮垃圾19万吨/年;对家具等大件垃圾进行破碎和回收利用,形成1万吨大件垃圾和4万吨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能力。同时把固体废弃物转化为热能、电能,向园区和周边用能企业供给气冷电。

园区层面“内循环”。实施固废、废水、废气等资源“内循环”利用,实现各类资源“零浪费”。造纸污泥经干化除水后用于焚烧发电,年处理造纸污泥3万吨;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渣,按工业固废和金属材料分类处理,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和回收利用;造纸废水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后回用。园区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每吨纸耗水小于5吨,远优于行业标准8吨水平。

通过社会层面的垃圾、污泥等废弃物分类处理处置“外循环”,实现源头减量化,并将部分废弃物通过园区“内循环”作为原材料,进行垃圾发电、集中供暖和循环利用等,供应社会能源利用,实现内外循环闭环运转。

园区资源“双循环”体系

协同控制 提升全要素治理能力

园区持续推动废水、废气、固废等各类污染物高标准治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各要素减污降碳协同能力。

废水处理方面,采用A/O(厌氧好氧)工艺处理污水,后续接芬顿深度处理,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实施污水回用工程,实现“一水多用、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园区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废气治理方面,锅炉配置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旋转喷雾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吸附+布袋除尘器+湿法脱酸+GGH(烟气换热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组合工艺。尾气部分进行余热利用,各项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固废处置方面,建设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包含2条日处理规模600吨的炉渣处理生产线和环保砖生产线,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干化焚烧后的废渣,将废渣应用于环保砖和建筑骨料生产,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

“十四五”期间,园区将继续推进污水沼气和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及气冷电多联供技术开发、生物质发电、屋顶光伏、飞灰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减污降碳协同能力。

强化机制 实现智慧化精准管控

园区积极构建基于资源循环利用、印染产业和造纸产业三大板块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智慧化精准管控。

垃圾焚烧发电厂数字化管理。开展智能收运生产控制系统、安全保安系统及智能宣展、监测系统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有效提高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

智慧环卫建设。建设智慧环卫系统,将垃圾进行分类及运输,送至专业处理车间,真正做到集收、运、处置于一体。

印染园区数字化改造。建立园区智慧能源平台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为入园企业集中提供“水、电、汽、气”,并实时监测节能控制和余热回用,实现能源、水资源消耗动态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控化管理,实现印染行业从单一装备的智能化向整体工厂的智能化转变。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

编辑 | 宋祥

原标题:《综合规划与政策典型案例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②:浙江省金华市赤岸镇园区探索资源“双循环”发展模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