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听见老北京

2018-07-16 14: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北京的史家胡同里,他做了个声音博物馆,五六平米,里面都是老北京的声音,吆喝声,响器声,千姿百态。希望这些传统声音可以唤起人们记忆。(04:10)
置身于老北京的胡同,偶尔传来的鸽哨总能把秦思源带回20多年前的冬天。

这个长着一副西方人面孔,可以说一口京片儿的“老北京”,1997年决定在母亲的故乡北京落地生根。

秦思源,出生于书香门第,中英混血,母亲是陈源与凌叔华之女。

凌叔华是与林徽因,冰心齐名的“民国三大才女”。而陈源教授(笔名陈西滢),则是鲁迅的论敌。

他常常回想起刚到北京的日子,月租金100元的小破屋里没有暖气,他蜷缩在被窝里不想起来,窗外由远及近响起的鸽哨,美妙又凄凉。

1979年,出生于爱丁堡的秦思源随父母第一次前往中国,当时他只有8岁。因为李小龙的电影,少年学起了中国功夫。

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满城黄土,大家都穿着灰色调的衣服。

再次来中国是在90年代初,秦思源组建了穴位乐队,担任主唱。

在他眼里,那是一个迷惘的年代。当时北京最畅销的T恤,前面写着“别理我”,后面写着“我烦着呢”。在那个中国摇滚和先锋艺术发芽的年代,总能让秦思源莫名兴奋。

他始终记得当时满街的自行车车铃声,国营商店售货员爱理不理的应答声,电报大楼整点时《东方红》音乐震耳欲聋的播报声。

当然还有那鸽哨的声音。秦思源发现:北京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传统声场,全世界都玩鸽子,可是只有北京在鸽子背上放个哨子。

三年前,他开始收集北京的声音,在史家胡同,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他做了一个声音博物馆。

声音博物馆里记录了100多种老北京千姿百态的吆喝声,响器声。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声音都已经消失了。

声音能勾起人的感情,唤起人的记忆。秦思源想做的,不仅是去还原过去的声音,也采集新的声音。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寻找和采集声音,这是在复现一个别样的现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