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鱼凫守艺人 | 非遗传承人万霞:毫厘之间 镌刻古今世界
初心,凝聚不朽传承;
专注,淬炼毫厘千钧;
守艺,静待岁月佳音。
温江区首届“鱼凫守艺人”评选出100名手艺人,他们心有精诚、手有精艺,他们续写经典、以守护致敬传统,他们兢兢业业、用平凡书写传奇。
本期关注
省级非遗项目
“富顺手工微刻技艺”传承人
万霞,在毫厘之间
镌刻古今世界
●
●
●
一件件肉眼难以察觉的艺术品
巧夺天工,纤毫毕现
小小方寸间,飘逸的书法
生动的人物,诗意的山水
惟妙惟肖
在省级非遗项目“富顺手工微刻技艺”传承人、温江首届“鱼凫手艺人”万霞的微刻工作室,这些美轮美奂的微刻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心生赞叹。
微刻技艺,是传统工艺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细小的材质上尽显技艺之娴熟、雕刻之匠心。对万霞而言,微刻就如同笔墨纸砚对书法家一样,泼墨山水间,是一份热爱、一份执着、一份追求。且看她如何在毫厘之间,镌刻古今世界。
木制印床、微刻小刀、砂纸,还有一些雕刻用的石材散落于盘子里……来到万霞的微刻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浆的微刻工具。古色古香的书架上,泛黄的书籍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游子吟》《浣溪沙》《悯农》等经典古诗词,在微刻作品之上以汉英双语个性呈现。
一门古老的技艺,选材也颇有讲究。有经验的微刻艺术家通常选择表面光滑、质地细腻的材料为主,最常用的是玉、石、陶瓷等。“石头是我最常用的微刻材料,一般我会选择硬度适中、色泽较好的石头雕刻。”万霞说道。
“雕刻完成后,要等到油料自然风干后再进行简单打磨,一件完整的微刻作品就完成了。”谈话间,万霞完成了选材、划线、雕刻等工序,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便呈现在1平方厘米的石头上了,文字飘逸、颇具诗意。
2009年,手工微刻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微刻技艺传承人,万霞与微刻技艺间,充满了机缘巧合。
2000年前后,正在读大学的万霞,看着微刻老师在小拇指大的薄片上“戳”几下,一幅赏心悦目的雕刻作品便像魔法般出现了。第一次接触微刻技艺的她,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之后便一头扎进微刻技艺的浩瀚海洋。
“刚开始感觉比较难,没有书法基础,担心雕刻出来的作品没有艺术性,也没有人喜欢。”万霞回忆,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苦练基本功,从篆刻开始练习书法,又从端水开始锻炼手的力度和稳度。
为更好地了解微刻技艺,2003年,万霞便全身心投入到微刻技艺的专研中,研究微刻的创作技法、材料选择、样式创新、传承方式等。随着经年累月的专研和训练,万霞的微刻技艺越来越娴熟,在1平方厘米的尺度上,随意镌刻一首五言唐诗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为让微刻作品更具实用性、美观性和国际性,万霞还将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名家名句等雕刻在拇指大的挂饰上,增添文化和艺术气息,部分作品还会进行双语镌刻,远销美、俄、英、法、日、韩等国,她也多次受邀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展示微刻技艺。
经过20年的潜心专研,微刻技艺已成为万霞的生命节奏,早已做到了“以刀代笔”“手随心转”,心里所想就是手上所写,一件件心意相通的精美作品由此完美呈现。
“近年来,温江加大了对传统手工艺人的关注与扶持,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发展,让我们传统手艺人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万霞坚持以发展的方式去保护,以彰显的方式去传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参加各种线下摆展、培训活动,宣传微刻技艺,吸引更多人了解微刻、喜欢微刻、学习微刻。
2011年,万霞来到温江定居,在她看来,温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温润宜居,文艺创作环境也很好,为传统技艺提供了更多传承和发展的空间。2022年,万霞入选了温江首届“鱼凫守艺人”,这是对她传承和发扬微刻技艺的致敬。
书法爱好者刁欣通过万霞日常摆展与万霞相识,并向其拜师,她说:“书法与篆刻本身是相通的,看到万老师精美的微刻技艺,我也被深深吸引了,希望能为微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 唐玉林
编辑丨刘娜
审核丨吴敏
*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温江 *
喜欢就鼓励小金一个↓+在看↓
原标题:《鱼凫守艺人 | 非遗传承人万霞:毫厘之间 镌刻古今世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