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洋浮游植物与生物碳汇—中国地质大学孙军教授做客海洋一所

2023-04-07 19: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3月28日14:3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军做客海洋一所并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海洋浮游植物与生物碳汇。报告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除海洋一所报告现场,线上参会人数达120余人。

孙军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海洋碳中和途径、海洋浮游植物碳汇和海洋生物碳埋藏。

图源:线上讲座截屏

孙教授指出,减排(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和增汇(增加对大气CO2的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两条根本路径。减排需要陆地、海洋、气候系统、碳捕获和碳封存以及管理多方联动完成。增汇的常见途径主要有:海洋生物泵增汇(常见措施包括人工上升流、施铁试验)、滨海湿地形式(效率高,例如国家海洋局提出的南红北柳)、海洋渔业增汇(中国的贝藻养殖系统)、微生物碳泵(一些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有机碳)、生态系统减排增汇(人工生态修复工程、珊瑚礁等)、地质碳封存(物理方式排入海水中,但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地质坍塌)、陆海统筹减排增汇(将陆地营养盐变废为宝,由污染物转变为增汇)以及其他途径等。

孙军教授报告中阐释了碳汇、物理化学泵、生物泵、陆架泵的概念,碳汇是在一段不确定的时期中能累积或储存含碳化合物的自然的或人工的库。自然碳汇量远远大于人工碳汇量,自然碳汇包括海洋对CO2 吸收的物理化学泵及生物泵过程;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工碳汇包括:垃圾填埋、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此外,孙军教授也阐释了海洋浮游植物的碳汇途径:固碳、储碳以及碳汇。在讲座中,孙军教授也介绍了碳储量估算方法、中国海洋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浮游植物中和观测创新技术、浮游植物碳储研究方法、生物泵新途径、超微型浮游植物在海洋硅碳循环中作用、微藻产业增汇。

在底栖与碳埋藏部分中,孙军教授介绍了浮游植物底栖碳汇效率可以达到0.4-22%,还介绍了蓝碳营养水平的级联,生物扰动、生物摄食、生物运动都会对碳汇产生影响。

总结此次讲座,孙军教授的报告指出生物泵依然重要而未知;中国近海碳中和任务任重道远;浮游植物碳汇大有可为;我国海洋生物碳汇问题还远远没有厘清;底栖生物对碳埋藏的影响值得探讨;研究要从系统性角度考虑,从复杂的生态过程到简单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整场报告用时1小时,报告内容丰富,富有启示,为海洋生物学界人士提供了宝贵借鉴。

文:赵岩

审:SJ,Victoria

此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