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以“清明”?
春分后十五日
万物洁净,空气清新,风景明丽
花卉草木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故称“清明”
关于清明,除了缅怀先人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1
扫墓祭祖
曾经,人们对寒食节更加重视,清明只是节气,是包含在寒食节中的一天。
后到了宋代,人多在清明节出城扫墓,北宋遗事《东京梦华录》有记载:“清明节 ……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其中以清明日最盛。历代相沿成俗,直至今日,今人将清明节和扫墓祭祖的习俗相连。
2
踏青出游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照阳历来看,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大地回暖、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在乡间田野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3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此时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速度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多地也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4
插柳戴柳
“插柳”是寒食和清明节的相同习俗,人们在门户上、坟上插柳,在头上戴柳条编的饰物,在宋代遍及千门万户。柳树的培植特点是不管倒插枝、正插枝都能茁壮生长,生命力强。因此,这个习俗也象征着人们对生活欣欣向荣的美好期盼。
5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这一娱乐方式的历史悠久,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让人更勇敢,特别受儿童所喜爱。
6
蹴鞠
蹴是“踢”的意思,“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的意思。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最早是黄帝为了训练士兵而发明,目的是用来增强军队将士们的合作能力。
现代足球正是由蹴鞠所演化而来,国际足球联合会在2004年确认足球起源于山东。
7
放风筝
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游戏兼具禳灾的民俗活动,源于清朝。清朝习称风筝为纸鸢、纸鹞,当时人有“清明断鹞放灾”的说法,扫墓时带着风筝上坟,扫墓祭拜后就在墓地放风筝。
人们将要禳除的灾祸、病情写在风筝上头,然后将风筝放上天际,等到风筝随风飞高、飞远后,就剪断丝线,意为让灾病随着风筝在风中消逝。
8
拔河
相传拔河风俗起于春秋时代,流行于隋唐。据说古人以“拔河”祈求丰穰,所以受到历代帝王的提倡。拔河怎样祈求五谷丰登?《隋书.地理志下》有记载:“(南郡、襄阳)二郡又有牵钩之戏,……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群噪歌谣,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
拔河时,配以鼓节加上观众高声呼喊鼓劲,喧呼动地,震惊远近,宛然是一场祈丰年的祭典。
9
颁赐新火
清明之前为“寒食节”,亦称禁火节、禁烟节、冷节,人们在这天禁火灭掉火种不举炊、只吃冷食。
等到寒食节一过,便到了清明,人们就要钻木取新火,寓含去旧迎新之意。在一年春季生新火,更具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唐)白居易
天朗气清,春和景明
人们总会在此草木生发之时
念故人,忆往昔,寄相思
清明的意义
除了缅怀先人,更在于珍惜当下
我们要热爱眼前的
每一次花开
每一缕春风
每一个笑颜
-End-
原标题:《何以“清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