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警惕!这种病可致盲!近视人群关键要注意这几点

2023-04-05 15: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国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高度近视的人数也在相应增加。

一般的近视,戴上近视镜以后,对生活基本没什么影响。但高度近视,尤其到 40 岁以后,可以发生所谓的病理性近视,包括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劈裂,还有一种就是黄斑裂孔。(注:不及时治疗严重者甚至可能致盲。)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除了近视会增加黄斑裂孔的发生率之外,随着年龄的增加,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病变,尤其是玻璃体后脱离,会导致所谓特发性的黄斑裂孔。

很多人不知道黄斑是什么,对黄斑裂孔更是不了解,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01

黄斑是什么?

黄斑裂孔是怎么回事?

黄斑是眼底视网膜最中心的部位,直径大概 500 微米,因为里面富含叶黄素,颜色是黄的,所以命名为黄斑。

黄斑区占视网膜面积大概不到 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我们看东西,分辨物体的颜色都要依靠黄斑,黄斑出现病变,视觉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图源:中华医学会

黄斑裂孔就是黄斑区的神经上皮组织全层或者部分缺失,从视网膜内界膜到外界膜全层组织缺失,叫全层黄斑裂孔,只有部分的组织缺失,叫板层裂孔。

为什么会发生黄斑裂孔?正常人到 50 岁以后,机体生理状况会发生改变,比如玻璃体发生液化,玻璃体本来是胶冻状的物质,流动性非常差,如果发生液化,就会很容易流动。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和玻璃体交界面的一些酶活性会增加,可以把交界面的结构分解掉,让原本完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视网膜和玻璃体慢慢松解。

玻璃体和视网膜紧密结合的松紧度,在眼底的不同部位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视神经乳头,大血管和黄斑部位,结合得非常紧。到了一定年龄后,玻璃体和视网膜开始脱离分开,可是黄斑区就像一个万能胶粘在这里,当眼球运动的时候,就有一种切线方向的力量拽玻璃体和黄斑的交界面,某一天就可能断掉,造成黄斑裂孔。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正常人群,50 岁以上的患病率大概是3%左右。有统计表明,女性患病率要高于男性,比例为 2:1,高度近视的人高发。

02

为什么高度近视的人

更容易发生黄斑裂孔?

高度近视,或者近视眼的患者,比视力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玻璃体液化,更容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加上近视的人眼球体轴在扩大、拉长,在拉伸过程中,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有一个牵拉力,更容易导致黄斑裂孔。

当然,高度近视的人,除了黄斑区容易发生裂孔之外,视网膜其他地方也可能发生裂孔,所以高度近视的人发生视网膜裂孔的比例要远远高于非高度近视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近视患者,到了 40 岁以后,玻璃体发生液化,剧烈运动时液化的玻璃体对视网膜局部的压力增加,包括对黄斑区的牵拉力也增加,发生黄斑裂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在运动方面适当注意就行了。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其他因素,比如经常看电脑、看书或者文字工作做得多,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因素容易导致黄斑裂孔,要消除这个误解。

03

发生黄斑裂孔会有哪些症状?

发生黄斑裂孔前一般会有一些前驱症状,比如在工作中,突然眼前有闪光感,或者好像有蚊子在飞,或者有一些其他异样的感觉。尤其50岁以后,高度近视的人,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去医院检查,做个B超看看眼底是不是有玻璃体后脱离的现象。

发生黄斑裂孔,首先是视力下降,中心点看不到,另外因为黄斑裂孔导致视网膜层间有积液水肿,会出现看东西变形的情况,除此之外没有太多别的症状。

因为不疼不痒,有的人比较马虎,一只眼睛视力正常,另一只眼睛发生黄斑裂孔后也觉察不到,某一天好眼稍微被遮挡后,才发现另一只眼睛看不见,很多人发生黄斑裂孔后很久才发现。

04

如何确诊黄斑裂孔?

出现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或者看东西变形,建议去医院检查,需要查视力、测眼压、查眼底。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查眼底的方法有很多,有直接镜、前置镜、间接镜,有经验的医生看到黄斑区有一个类圆形的稍微发红的这么一块,就能确诊是黄斑裂孔。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好的辅助检查,比如光相干断层扫描,叫 OCT,OCT 检查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黄斑区,是诊断黄斑裂孔的金标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眼底照相也能诊断黄斑裂孔。

出品|中华医学会

作者|陈有信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秘书

审核|田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原标题:《警惕!这种病可致盲!近视人群关键要注意这几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