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出圈的篆新,不只好吃,还有故事
陪伴了数代昆明人的篆新农贸市场随时代而行,大观河边的那份热闹与烟火气弥漫至今。一些驻扎在这里几十年的老店与老人依旧在,也有大批新人从天南海北来此发展。不断摸索、创新的蔡先生,将老家特色小吃带来的何女士,做云南鲜花饼的东北小伙付强,尝试跟随父母脚步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小李……他们,成为市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为这个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篆新农贸市场,人与人、人与美食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但市场里的氛围依旧。
不断探索的蔡先生
线上+线下拓宽创业之路
老人、小孩、年轻人团团围住,炸土豆的香味四溢,这家“大耳朵鲜炸薯片”店里,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吸引记者注意的是两个在直播切土豆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边解说,一边手脚麻利地切着土豆。记者进入直播间,发现观看的人数不少。
3年前,蔡先生在吴井路的理想海鲜市场开了一家卖薯片的店。“刚开始,一天只卖几十元钱。那时不了解,经常买到不如意的土豆,经过一段时间的‘踩坑’,我们摸索出什么样的土豆炸出来更酥脆,哪里的土豆更好,就连调料也是我们经过无数次配比制作出来的。”
半年前,蔡先生把店搬到了篆新农贸市场,生意越来越好,有时一天能卖出500公斤土豆,很多顾客就算排半小时队也要买上一袋薯片。
如今,蔡先生又在线上引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自己的炸薯片。“用户可以通过直播了解我们鲜炸的制作过程,这更能刺激观看者的购买欲望,由此打开网络销售的市场。”
蔡先生接受全国各地的学员来学习制作方法。他介绍:“目前已有400多个学生从我们这里学成,出去创业了。”正如蔡先生所说,“只有顺应时代趋势,不断探索经营方式,才能找到实体店的发展之路。”
来自宣威的何女士
乡情让创业更有温度
何女士是曲靖宣威人,曾经在广告公司上班,结婚后便全职在家。孩子长大一些后,何女士打算找份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但重新工作实属不易。“糯米粑粑是我们宣威的特色,我想试着卖卖看。而且家里人都支持,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她说。
起初预算有限,何女士家就在宣威的一家农贸市场附近,她干脆在自己家里摆上几张桌子,开启了她的“创业之旅”。每天起早贪黑地泡糯米、磨糯米、蒸糯米,一做就是3年,生意还不错。
在宣威成功走上“创业路”的何女士并不满足于此,她想趁年轻出去闯一闯。了解到篆新农贸市场后,何女士就打算前往昆明发展。“几个月前,我先来考察了一下,人流量非常大,而且有云南多个地方的特色小吃。转了一圈后没有看到我们家乡的糯米粑粑,于是我就想把它带来篆新农贸市场,给更多人尝一尝。”如今,何女士到篆新农贸市场近一个月了,每天都能卖出两三百个糯米粑粑。
为了带给大家更多有特色的宣威小吃,何女士将推出自己制作的“牛角汤圆”,她说:“它承载着我们宣威人小时候的甜蜜回忆,希望它能解老乡们的乡愁,同时也把宣威的特色小吃分享给各地的朋友们。”
来自大理的杨先生
以质量赢得顾客的认可
一张一米长的桌子、一台煤气灶与一个煎锅,便是一直以来陪伴着杨先生创业的得力工具。一开始,他只是简单地推着一辆小车在街上卖,没有固定的摊位,生意也不是很好,每天带出去的羊乳饼都剩下大半,有时成本都卖不够。后来,杨先生在网上了解到昆明有篆新这样一个农贸市场,人流量大、包容性强,于是打算来这儿试试。
初到市场,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杨先生既开心又忐忑,“虽然这里人流量很大,但还是担心会亏损。”他介绍,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一般,慢慢地,回头客越来越多,现在,到这里快两年了,每天带来的乳饼都能卖完。
虽然篆新农贸市场里也有不少卖乳饼的,但杨先生对自己家的羊乳饼充满了信心,“我们老家在大理剑川,家里人每天都会去农户家收新鲜羊奶,在自己家的工坊里加工,乳饼都是自己的亲戚们纯手工制作的。”
为了保证羊乳饼的新鲜,杨先生找了熟人每天负责从大理运来羊乳饼。“放冰箱担心影响口感,所以坚持每天都把当天的新鲜羊乳饼运来。虽然成本高了点,但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产品质量。”
来自东北的付强
品质好,生意自然不愁
“这鲜花饼好吃吗?”
“哎呀老妹儿,肯定好吃啊,不好吃我能做这么多吗?”
在篆新农贸市场的一角,有一家东北人开的鲜花饼店。在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小推车后,有好几排铁架子,上面是各种风味的鲜花饼。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不少顾客驻足在这个小摊前。
老板付强说:“我是黑龙江哈尔滨人,2019年来到云南。”在两年前,经过朋友介绍,付强和他的朋友一起来篆新农贸市场开了这家鲜花饼云腿小饼店。“我是烘焙师,十年前我就会做鲜花饼了。”他说。
付强对于目前的这个小店非常满意,言语间掩藏不住喜悦。“之前我们不是做鲜花饼,而是做面包糕点,但篆新农贸市场客流量很大,外地顾客也多,就想着做具有云南特色的鲜花饼。”
虽然目前鲜花饼店的店面不算特别大,但在篆新农贸市场开店的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他毫不掩饰对这里的喜爱:“我认为篆新农贸市场是来昆明旅游必须要到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你能体验到当地人的生活是啥样。这里的商品种类多,而且质量都很不错。”付强相信,只要品质好,生意自然不愁。
大学刚毕业的小李
既能帮父母又锻炼能力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已经能在水果摊前游刃有余地与客人谈价格、做买卖了。“我们家只卖应季水果,最近樱桃上市了,我们开始卖樱桃啦。”
“目前我只是帮父母,因为刚毕业不知道要干什么。”小李说,既能帮父母减轻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目前来看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她告诉记者:“我们家之前在官渡区卖水果,后来才搬来篆新农贸市场开店。”
回忆起刚到篆新农贸市场时的情景,小李说:“我们家到篆新开店的时候刚好赶上疫情。当时人不多,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疫情过后,生意比疫情之前好。”
“篆新是个好市场,因为它包罗万象。”小李的母亲提到对于篆新农贸市场的印象时,不假思索地表示:“篆新是一个优质商品的聚集地,在这儿买东西,你大可放心。”
原标题:《火出圈的篆新,不只好吃,还有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