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躲开生活中的“刺”
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大英雄阿尔喀得斯通过一条险峻狭窄的小道时,发现一个形似刺猬的动物,但并不妨碍他的去路。
他想一脚踢开它,便不再理睬。
但他的这一脚让眼前“动物”立即膨胀了至少一倍。
眼前的情形让阿尔喀得斯愤怒不已,他立刻操起起手中的木棒,狠狠地击向那个东西。
这个举动居然让那个东西继续膨胀、长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完全堵住道路的庞然大物。
就在阿尔喀得斯惊诧之际,雅典娜女神及时点醒他:
这个东西,远离它,它便可以渺小到忽略不计,若是执意与其较量一番,便会无休无止地耗去你的生命。
那个庞然大物,犹如平淡日子里的“刺”。
它是亲密关系里的感情洁癖,是人际交往中的非黑即白,是生活里的所有追忆与遗憾,时常搅动我们的情绪。
只要用力去拔,就会心如刀割,越不遗余力越痛不欲生。
只有无视它,才能减少那根“刺”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潇洒自如,和谁在一起都可以美满幸福。
《稳场浪客》里说: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长久的诀窍,就是别翻旧账。
翻了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一个更难过一个更恼怒罢了。”
婚姻生活中,小吵小闹,拌嘴,都是生活的调味剂。
不仅不会伤感情,还能让感情多些风味。
最可怕的是,吵架时翻旧账。
翻旧账时说的话,就如刺一般,能精准无比地刺在对方还未愈合的伤口上。
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一层一层剥开对方心底挫败的记忆,互不相让,最后两败俱伤。
《一地鸡毛》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仅因为一块豆腐馊了,主人公小林和妻子吵架了。
妻子埋怨小林道:“真不会过日子,买来的新鲜豆腐都不知道随手放进冰箱。”
小林责怪妻子小题大做,作为报复,说妻子曾打翻了水壶。
妻子顿时怒火中烧,厉声大骂小林摔碎了花瓶……
矛盾在升级,两人过往的“错误”,一件件被捅出来,都在声嘶力竭地讨伐对方。
直到有人到家中来,被打断的小林夫妻,才慢慢地清醒,意识到两人的争吵毫无意义。
最后得到了什么呢?
不过是使了最大的力气,伤害了自己最亲密的人。
每个人都犯过错,不要把对方的错当成“案底”一样放在心上,不然只会让两个生活在一起的人战战兢兢。
渐渐地,便会失去幸福的温度。
往事如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和自己作对,不要与幸福为敌。
心理学研究上,有一个效应叫“情绪依存效应”。
是指情绪状态对记忆提取过程的影响。
大白话就是,我们这一次吵架,引发的难过情绪,会在下一次吵架时容易被记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很多人都知道家以和为贵,却总是在吵架时容易翻旧账。
被翻旧账的人痛苦,翻旧账的人愤怒,不断地互相攻击,恶性循环。
最后的结局就是,消耗彼此最珍贵的感情,得不偿失。
翻旧账时说的话,句句如刺,绵延不绝地脱口而出,犹如枪林弹雨,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千疮百孔。
家以和为美,以包容为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既往不咎,是做人最大的大度,亦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
朋友讲过一个她与同事小A的故事。
每天活还没干完,小A就会找由头偷懒,坐在休息间玩手机。
朋友发现后,气不打一处来。
心里觉得:“小A真自私!”
自此,朋友心中便对小A“怀恨”在心,看小A做什么都不顺眼,小A善意地和她打招呼,她也爱答不理。
有一个下午,小A仅是去了洗手间,朋友却下意识地认为小A离开了,刻意地对其他同事说,小A提前下班,擅自离开了。
看不惯,就像一根隐形的刺,早已深深扎在朋友心中,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她也不知道的是,这股会反噬的力量,最终将伤害她自己。
朋友特别想看小A出丑,但她并没有如愿,小A回来了。
看到小A的同事们都说她:“你是不是特别希望她走了,你好去打小报告啊!”
朋友百口莫辩。
那一刻,她的心被刺痛了,伫立在同事的言语当中好久都没有缓过神来。
“我怎么变成这样的人了?”朋友心想。
因为看不惯别人的行为,甘愿将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小丑。
真的值吗?
古语有云:“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生活中,若是看人看事不顺眼,便是这心中有尘。
如果不懂得清扫,最后必然会蒙昧心晖,累及自己。
在豆瓣上,看到过@职场小公主的求助:
公司招了两个新人,一个靠关系进来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公司引进来,给她做技术支持的的研究生。
靠关系进来的小姑娘,整日迟到早退,这让循规蹈矩的她无比生气。
她便常常遇到同事就开始抱怨:“明明靠关系,就更应该卖力表现,怎么反倒这样懒散?”
而那位研究生,因为专业知识扎实,不仅总能提出好的建议,也会在会议上反驳她的想法。
她无法接受被当面批评,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就常常和同事说:“新人真傲慢,一点都不尊重老员工。”
慢慢地,因为她习惯性的抱怨,同事开始疏离她,新人也刻意躲避她,她发现自己成了被孤立的个体。
培根曾说:总说别人坏处的人,永远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
一个人可以对自己随性,但对别人,一定要随缘。
我们之所以看不惯别人,其实就是固存在我们心中的偏见。
偏见如刺,刺伤别人,也扎痛自己。
看得惯别人的所言所行,并非是对别人的宽容,而是对自己最好的饶恕。
百态人生,各有各的易与难,各有各的好与坏。
拥抱异同,才是一个人行走于世间最好的生活智慧。
钱钟书说过一句绕口但富有哲理的话: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走的,偏偏是你所不留恋东西。”
我们有时候越是不想要什么,这个东西就会不断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
但如果选择放下,反倒相安无事,也能获得自己的幸福。
汉朝时期,韩信有一位武将,名叫李平,在战场上打仗时,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深受手下部将们的敬重。
战争结束后,朝廷解除了他的兵权,李平因此归乡回了家。
李平每每想起自己过去的辉煌战绩,现在却空有一身本领,无地可使,便愤慨不已。
为了摆脱对过去的时光的幻想,他整日借酒消愁,消极沉沦。
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却一点不解心中愁苦。
重拾幸福的关键,是不再执着。
后来,李平有幸遇到一位老者,得其指点,从此决心放下过去。
他不再执着于过去身份,而是选择了一种新姿态的生活:
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读书,过得十分惬意轻松。
柏拉图说:
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就像一根看不见的刺,越是想拔掉,却越扎越深。
让自己的记忆伤疤永远都没有办法愈合。
不妨将其扔在一旁,远离不碰,久而久之,这刺便会消失不见。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
魏格纳挑选出一组志愿者,并告知:“请大家千万不要想白熊。”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90%的志愿者都在脑海中呈现出白熊的画面。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句话: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人生最大痛苦,莫过于拿得起,却放不下。
正所谓,烦事从心起,看淡一身轻,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却是格局。
让该去的随风而去,我们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将心中的“刺”放下,携一份淡然,活得从容安定、笃定勇敢,笑看云卷云舒……
作家刘同在《向着光亮那方》中写道:
过不去的事要过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
翻过一页,才能书写另一页,事过境迁再阅读,才有往事繁花似锦,回忆温暖如初。
工作上,懂得看开,不再耿耿于怀,是一个人胸怀变宽广的必由之路;
生活里,懂得放下,不再执着不休,才能与轻盈状态的自己相遇。
原标题:《躲开生活中的“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