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胆尝试,把世界经典搬上沪剧舞台 | 沪剧人生

2023-04-02 0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曲调清新优美,

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

涌现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闵行”即日起推出“沪剧人生”,

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第一位介绍的是

“邵老牌”——邵滨孙

今天带来第二集

百年经典“邵老牌”(二)

点击音频,可欣赏沪剧《铁汉娇娃》:罗杰哭灵(邵滨孙)

沪剧是上海最具代表的剧种,也是海派文化的代表性艺术种类之一。尤其是沪剧的西装旗袍戏,被视为海派文化的亮点之一,为后人所推崇。西装旗袍戏就是沪剧本身紧跟时代、紧跟潮流、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的体现。实际上,沪剧从形成开始就一直紧跟时代,早期的一些老戏,如:《卖红菱》、《陆雅臣》、《庵堂相会》等,都是当时清朝社会的时装戏。上世纪20年代,沪剧又开始新一轮现代题材的编写工作,及时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范志良编写的《离婚怨》就是良好的开端。

《星星之火》剧照

沪剧与锡剧、甬剧一样,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向古装戏发展的趋势,然由于剧种或演员的自身原因,迅速转为编演现实题材的剧目,向时装戏大步迈进,这一时期,邵滨孙功不可没。

从1938年20岁的邵滨孙主演申曲第一部有声电影《贤惠媳妇》起,他就从红黄蓝白黑的龙套、配角转行正式演小生。加上为人聪慧,足智多谋,得到先生师母的青睐,收作义子,成为了筱文滨家的三太子。1940年,文滨剧团组建剧务部,参加剧务部的都是一些资格老道、实力强悍的老前辈,然而年轻的邵滨孙被推选为剧务部主任,让邵欣喜若狂,这是老师、同行们对他的认可与信任,邵滨孙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大干一番,搞出点名堂。

文滨剧团1938年入驻恩派亚剧场演出,1939年又增加了大中华剧场,全团演职人员一分二,每天同时在两个剧场演出。恩派亚这个月演新戏,下个月就要演老戏,大中华也是如此。两处的演员也要相互对换,相互学习,增加了大家舞台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来,原本的一些戏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编写新戏成了剧团的主要任务。邵滨孙读过书,有点文化基础,他积极拿起笔来,一起参与到“三顶小帽子”们的编写队伍中,成了编写新戏的主创人员之一。由于他们熟悉沪剧、熟悉舞台、熟悉每位演员、熟悉观众的需求,创作上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量身定制。这一时期,邵滨孙根据中外小说、电影、话剧改编、主演了大量时装戏,有效推动了沪剧的发展,也为时装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邵滨孙非常爱看电影,只要看到好的题材,他就有意识改编,进行艺术再创造。1940年,邵滨孙把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情天血泪》搬上沪剧舞台,在田驰的帮助下,邵滨孙与筱文滨合作编写,自导自演,运用立体布景、灯光效果,表演上注重生活化,成为了邵滨孙艺术上尝试的处女作。

1941年,邵滨孙在观看了美国电影《乱世佳人》后,又大胆尝试,把《乱世佳人》改编成沪剧。此作品原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巨作《飘》,要改编世界名著谈何容易,邵立即召开了演出部会议,征得大家的认可,在改编上尽可能中国化,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邵滨孙还提议将人物、服装全部按照上海最新式的西装旗袍设计,剧中角色的名字在原著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如:阿希礼·威尔克斯就改成“卫希礼”、斯佳丽奥哈拉就改成“郝思嘉”、媚兰·汉密尔顿就改成“韩媚兰”等等。剧中的男主角卫希礼由邵滨孙饰演、女主角郝思嘉由王雅琴饰演、韩媚兰由小筱月珍饰演。这出戏也是沪剧演员首次尝试改编外国名著的开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极佳效果,后中艺沪剧团成立又重新复演(改成外国装扮),该剧成了一部保留佳作。

邵滨孙《巧遇记》剧照

《原野》也是邵滨孙早年主演的一部好作品。1942年,电影人莫凯进入沪剧界,并改编了剧作家曹禺的作品,《原野》与《雷雨》《日出》并称曹禺早期创作的“三部曲”。作品描写的是,在民国初年北方一个偏僻农村,被恶霸地主焦阎王夺去土地、活埋父亲、卖了妹妹、还被抢走未婚妻的农民仇虎,从监狱逃出后向恶霸地主复仇的故事,揭示了在黑暗畸形的社会中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此戏在大中华剧场上演,剧中邵滨孙饰演仇虎、小筱月珍饰演金子、筱月珍饰演焦母、李廷康饰演焦大星。邵滨孙塑造的仇虎在外形上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表演上动作粗犷,唱腔处理也较为高昂。将人物内心仇恨交织的矛盾心理表现得十分到位。《石榴裙下》是沪剧西装旗袍戏中一部代表剧目,据邵老师回忆,这出戏出自赵燕士的笔下。赵燕士早年与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一同留学日本,1941年赵加入文滨剧团,这出戏是他的重要沪剧作品之一。1943年,作为剧务部主任的邵滨孙把它搬到了申曲舞台上,亲自排演。戏中邵滨孙饰演王立群、凌爱珍饰演湘兰夫人、杨飞飞则饰演阿絮。虽然当时还处于半剧本半幕表阶段,但该剧在大中华剧场演出效果非常好,一炮打响,日后也成为了沪剧经典保留剧目之一。

1944年4月,在淮海路嵩山路口的恩派亚剧场上演了沪剧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文滨剧团根据莎士比亚原著改编的,并改名《铁汉娇娃》,剧本由赵燕士编写,时代背景为中国的清朝。清代,朱、罗两家世代为仇,互不通婚。朱家有女丽云,绮年玉貌,性甚孤高,一日去佛寺进香,邂逅罗杰,见其英姿魁伟,顿生爱慕,罗见朱亦惊为天人,一见倾心。可家庭世仇,良缘难缔。幸有奶娘帮助,始得月夜私会共订白首之约。此事被屡次求爱于丽云的表兄濮天龙所知,遂挑唆朱父及后母强逼丽云与其成婚。在迎娶之日,丽云服佛寺长老之药假意“自尽”,罗杰不知真情与濮决斗,将其杀死,至丽云灵前大哭,自戕而亡。丽云药性过后醒来,见情悲痛欲绝,旋即殉情。戏中邵滨孙饰演罗杰、王雅琴饰演朱丽云、筱月珍饰演奶娘。其中“楼台会”、“罗杰哭灵”成了邵派名段。1945年,邵滨孙、小筱月珍、筱月珍三人,把“楼台会”一折灌录成唱片,传唱至今。虽王盘声之后常演此戏,也堪称王派经典,但唱词、唱腔依旧还保留着邵派的格局。如今沪剧沙龙里经常高唱着邵派早年的唱词“一见灵柩哭娇妻,两家仇恨手难携。三生有幸同心结,四面楚歌鸳盟缔。五脏六腑如刀刺,七夕银河会无期。八月中秋圆月少,九事十缺心惨凄。”

沪剧“回娘家”系列照片,邵滨孙(左)、韩玉敏下乡演出

邵滨孙总希望利用舞台表演,演出一些反映现实社会百姓疾苦题材的戏。1948年,他主演了根据老舍小说《骆驼祥子》改编的同名沪剧。邵滨孙在戏中饰演祥子,祥子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便这样,终究没能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茫然中的祥子面对社会的黑暗,百姓难以生存,愤然唱道:“迪格世界啥世界,社会哪处有正义?我要自立求事做,勿让我走到光明路上去!现在社会真冷酷,难道世界黑暗到底?”,让大家听到了发自劳动人民内心的呐喊声,更把剧情推到了高峰。田汉等还闻讯到东方剧场前来祝贺,为邵滨孙演此类题材的作品鼓劲。

解放后,邵滨孙还根据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改编成沪剧《怒吼》等等,推动了沪剧新剧目的发展,他是公认的沪剧西装旗袍戏最有力的倡导、实践者之一,沪剧西装旗袍戏孕育产生了邵派艺术,而邵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又为沪剧西装旗袍戏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陶一铭

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滩簧、戏曲情结。尤其,本滩、申曲他情有独钟。有关滩簧的相关内容,他全部收藏,仿佛“他就是为滩簧而生”。

自17岁认识沪剧前辈王雅琴后,他更是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访,20多年来,他与二百多位沪剧老艺人结缘、求教,竟成了忘年交。从中,他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即将失传的滩簧老戏,使它们有了传承、有了延续,有了流传,他的“滩簧斋”便成了一个研究滩簧的“库房”和平台,从而也成就了他一位“草根”的沪剧研究第一人。

播音:高佩明

“学上海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普通话一级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个年头,曾为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编导、制片人。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

2013年编导、策划闵行电视台第一个大型选秀节目,闵行广播电视台“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

2014年再次编导策划了上海市“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

作者:陶一铭

编导:高佩明

顾问:洪立勇

制作 合成:高佩明

制片:李翔

监制:孙立

总监制:茅杰

编辑:刘帆 宋羿萱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点击图片查看)

原标题:《大胆尝试,把世界经典搬上沪剧舞台 | 沪剧人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