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调查研究 | 林星妍等: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父母心理控制中介作用
中华家教
2023 年第1期
摘要:为研究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心理控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619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焦虑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在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预防父母教育焦虑对子女不同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父母应积极培养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自身的教育焦虑影响子女的人际关系质量;相关机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实践中,应把家庭教育环境作为重要的干预维度之一。
关键词:父母教育焦虑 父母心理控制 人际关系 青少年
作者简介:林星妍/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本科生
陈颖/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本科生
赖向龙/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本科生
黄章杰/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本科生
顾璇(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
近年来,“父母教育焦虑”作为教育评价的隐性指标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被多次提起。《中国青年报》就“双减”政策实施后父母教育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发现72.7%的父母表示有所缓解,38.4%的父母表示缓解一点,另有6.5%的父母表示更加焦虑[1]。父母教育焦虑是体现在教育层面的由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复杂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考试成绩、学习环境、前途命运等过度关注和担忧[2]。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尽管父母对子女受教育条件的焦虑有所缓解,但是“应试化”的学生评价导向依然紧紧束缚着父母。此外,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媒体对教育的宣传加剧了父母对教育资源短缺的主观感知,从而更为被动地陷入教育焦虑之中。
人际关系是个体生命意义的重要源泉[3][4]。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5][6]。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感、培养社会支持体系和应对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7],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增加个体的自我价值感[8][9]。因此,研究人际关系问题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学业情绪有显著影响[10][11],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子女的焦虑水平[12][13]。但以往的研究多以父母为研究对象来测量其教育焦虑,而以青少年视角来评估父母教育焦虑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考查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教育焦虑如何影响其身心健康。父母心理控制,指父母通过内疚感引导、撤回关爱和主张权威等手段,入侵子女的内心世界,使子女按照父母认可的方式思考、感受和活动[14]。父母焦虑可以通过提高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进而影响孩子的问题行为[15],这种控制不利于子女独立能力和自我同一性发展[16],从而使其缺少与他人的健康互动[17],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18]。
综上所述,虽然已有研究关注父母教育焦虑这一社会现象,并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但以家庭教育环境为基础,直接研究青少年感知其父母教育焦虑对自身人际关系质量影响的成果仍较少。因此,本研究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探讨父母教育焦虑和父母心理控制等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第一,父母教育焦虑影响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质量;第二,父母心理控制在父母教育焦虑和青少年人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统一收发问卷,学生自愿参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指导语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所有问卷均为匿名填写。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在广东省梅州市某高中进行,共发放纸质问卷619份,回收有效问卷601份,有效率97.09%。其中,男生267人(44.43%),女生334人(55.57%);被试平均年龄为17.21岁;高一309人(51.41%),高二214人(35.61%),高三78人(12.98%)。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育焦虑量表
本研究所用父母教育焦虑量表改编自李琳编制的父母教育焦虑量表[19]。该量表共有14个题目,包括健康焦虑维度、考试焦虑维度和就业焦虑维度,测量对象为学生的父母。本研究题目改成以学生为测量对象的句式,例如,“我的父母担心我的身体素质太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我上课时容易分心或注意力不集中,这让我的父母很忧虑”。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代表“总是”,5代表“从不”。为了方便解释,对所有题目进行反向计分,因此量表分数越高,父母教育焦虑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
2.父母心理控制量表
采用Wang等人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20],该量表共有18个题目,例如,“父母告诉我他们为我做的所有事情”“父母告诉我他们为我做的所有牺牲”,分为3个维度,即坚持权威、内疚感和收回关爱。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
3.人际关系困扰量表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21]。该量表共有28个题目,例如,“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由交谈、交友、待人接物、同异性交往4个维度构成。每个题目有两个选项,1代表“是”,0代表“否”。为了方便解释,本研究对该量表进行反向计分。因此在本研究中,得分越高,表示人际关系质量越好。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
4.家庭经济状态和学业成绩
采用朱楠等人编制的经济状况量表[22],共有3道题,例如,“我有足够的钱买我想要的东西”“我不太担心付账单”,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同意”,6代表“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示当前经济情况越好。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
同时,研究还设置了一道题目来测量学生自评的学业成绩水平,“相比于其他同学,你自己的学习成绩如何”。该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代表“很差”,5代表“很好”,分数越高,代表学生自评的学业成绩越好。
(三)统计处理
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描述,用其宏程序PROCESS3.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控制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采用了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显示,在因子未旋转的情况下,有13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最大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0.24%,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二)人口学因素差异分析
1.性别
对性别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教育焦虑、父母心理控制以及青少年人际关系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
2.年级
采用单因子ANOVA检验分析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父母教育焦虑、父母心理控制以及人际关系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
(三)父母教育焦虑、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对父母教育焦虑、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p<0.001);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
(四)父母心理控制变量在父母教育焦虑与高中生人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以父母心理控制作为中介变量,建立父母教育焦虑和青少年人际关系影响的简单中介模型,采用PROCESS中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23]。
在进行中介分析时,将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水平、学业成绩作为控制变量,结果如表4所示。父母教育焦虑显著正向预测父母心理控制(β=0.59,t=10.05,p<0.00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子女人际关系(β=-0.06,t=-4.52,p<0.001)。
分析结果如表5示,“父母教育焦虑→父母心理控制→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值是-0.035,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5,-0.02],不包括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此外,由于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直接效应仍显著(β=-0.08,t=-4.14,p<0.001),表明父母心理控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相对效应占比的数值显示,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1%,说明父母教育焦虑越高的学生个体,其人际关系水平越低。
三、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对父母教育焦虑、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父母教育焦虑与父母心理控制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李琳、桑文华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4][25],说明教育焦虑程度高的父母更易表现出限制型的教养方式。本研究还发现,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26]。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家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微系统[27],在这个系统当中,每个成员的思维、情绪和行为都是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的[28]。所以,父母需要意识到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看待自己的教育动机,并寻求积极的方式来降低教育焦虑。同时,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焦虑对教育方式和子女人际关系可能存在的影响,并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消极情绪,降低青少年各方面的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该发现佐证了社会联结理论[29],进一步说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高会阻碍青少年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尊重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需求和自我意识发展,避免出现过度操控青少年的消极教养行为。
本研究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在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有助于阐释父母教育焦虑对子女人际关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作用机制。一方面,父母教育焦虑水平越高,其子女与他人的关系质量越糟糕。另一方面,父母教育焦虑可能会引起非理性信念。当子女无法满足其要求时,父母可能会产生失控感和认知偏差,并在养育过程中通过加大对子女的心理控制来缓解压力[30]。父母的教育焦虑以及对子女的心理控制,又可能进一步诱发子女的焦虑和紧张情绪[31],进而可能引发子女出现人际关系问题[32]。该发现对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具有一定启示,家庭教育需要高度关注家长的身心健康状态和亲子沟通模式,特别是家长的焦虑情绪和对子女的心理控制程度。
当青少年表现出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时,不仅需要从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来寻找原因,也需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切入分析,采取综合全面的视角来关怀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第一,父母应积极培养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对子女采用心理控制的教养方式,避免因为对子女教育的过度焦虑而影响子女的人际关系质量。例如,当父母出现教育焦虑时,应及时进行认知干预,并通过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行为技术缓解焦虑。当子女犯错时,父母应从正面进行引导,避免因为自身情绪激动而惩罚子女。第二,相关机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实践中,应当把家庭教育环境作为重要的干预维度之一,帮助父母减轻教育焦虑,并提出更加科学的亲子沟通和交流模式。例如,为亲子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以调节其家庭关系并降低家长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父母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冲,王志伟,姚奕鹏.“双减”实施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N].中国青年报,2021-09-16(10).
[2] 陈华仔,肖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18-23.
[3] LAMBERT N M, STILLMAN T F, HICKS J A . To belong is to matter: sense of belonging enhances meaning in life[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3(11):1418- 1427.
[4] VAN TONGEREN D R, GREEN J D, DAVIS D E . Prosociality enhances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16(3):225-236.
[5] COLLINS W A . Parent - child relationship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olescence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interaction, affect and cognition[M] .In R. Montemayor, G . R . Adams, T. P. Gullotta (Eds .), Advances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a transitional period,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0: 85- 106.
[6] WENTZEL K R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motivation in middle school:the role of parents, teachers and peer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2):202-209.
[7] BEERI A, LEV-WIESEL R. Social rejection by peers: a risk factor for psychological distress[J] .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2012(4):216-221.
[8] RUDOL PH K D, FLYNN M, ABAIE D J L .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interpersonal theories of youth depression[M]. Handbook of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08:79- 102.
[9] LEARY M R, BAUMEISTER R 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self-esteem: sociometer theory[M] . In P. Z . Mark (Ed .),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0:1-62.
[10] 史立珍.家长教育焦虑对高中生学业情绪及情绪管理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46.
[11] 王秀平.家长教育焦虑对初中生学业焦虑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22:116.
[12] SHAMIR - ESSAKOW G, UNGERER JA, RAPEE RM . Attachment, behavioral inhibition, and anxiety in preschool children[J] .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05(2):131- 143.
[13] BOGELS S M, BRECHMAN - TOUSSAINT M L . Family issues in child anxiety: attachment, family functioning, parental rearing and beliefs[J] .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6(7):834-856.
[14] BARBER B K, HARMON E L . Violating the sel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 In B . K . Barber (Ed .) . Intrusive parenting: how psychological control affec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ashington, DC: APA,2002:15-52.
[15] 常远,郭菲,陈祉妍.父母非理性信念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父母焦虑及心理控制的多重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2):397-402.
[16] 何凤雪.中学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71.
[17] YOUNISS J, SMOLLAR J . Adolescent relations with mothers, fathers, and friends[J] . Contemporary sociology, 1987(4):301-302.
[18] 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201-209.
[19][24] 李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家长教育焦虑的中介作用[D].鲁东大学,2018:47.
[20] WANG Q, POMERANTZ E M, CHEN H . The role of parents ’ control in early adolescents ’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 Child development, 2010(5):1592-1610.
[21]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22] ZHU N, CHEN B B, LUH J. Life-history calibration of social hierarchies: childhood adversity predicts leadership preference through relational socialinvestmen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22,188:111-482.
[23] HAYES A.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measurement, 2013(3):335-337.
[25][26] 桑文华,秦新红,于雪竹.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对高考学生家长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213-215.
[27] BRONFENBRENNER, U . Environments in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models[M] . In S . L . Friedman, T. D . Wachs (Eds .),Measuring environ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emergingmethods and concepts,1999:3-28.
[28] 张志学.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J].心理学探新,1990(1):31-34.
[29] HIRSCHI . Causes of delinquency[M] .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110- 115.
[30] BUGENTAL D B , JOHNSTON C . Parental and childcogni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J]. Annual reviewof psychology, 2000(1):315-317.
[31] BOGELS SM, BRECHMAN-TOUSSAINT ML. Familyissues in child anxiety: attachment, family functioning,parental rearing and beliefs[J] .Clinical psychologyreview. 2006(7):834-856.
[32] CROWELL, JUDITH A . , FELDMAN . Mothers'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motherand child behavior during separation and reun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1(4):597-605.
原标题:《调查研究 | 林星妍等: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父母心理控制中介作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